@所有技術移民:在澳洲要想更幸福,關鍵看這3樣!第1個最重要

2019年07月30日 11:08

文章來源:新石器留學移民

人最是安土重遷。

寧愛本鄉一捻土,莫戀他國萬兩金說的也有這個意思。

若在古代,一個人客居異鄉大概無外乎做官,當兵,流放,動亂等幾種情況。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離開故土,走向世界。

無論是因為什麼,也無論走得多遠,中國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個人幸福。

但,什麼是幸福?

范偉在電影里說:

我冷了,看別人穿了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其實不光,包括家庭移民在內的絕大多數移民在社區聯繫方面可能得分都不會太高,尤其是對於中國、印度等亞洲移民,主要原因可能有:

  • 這些移民更傾向於與本族和大家庭成員保持密切聯繫。
  • 他們參与更廣泛的社區活動的機會較少,或者說自己在這方面不積極主動
  • 感到或害怕被排斥在更廣泛的社區之外等。

所以幸福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含義,咱們這裏所說的個人幸福是指生活質量,它包括兩層含義:

  • 人們對整體生活的滿意程度。
  • 人們對特定生活領域的滿意程度,例如成就感,關係網路,健康,社區聯繫和安全感等。

最近一項對300多名移民進行調查后的研究發現,那些更能適應澳洲社會的移民所獲得的的個人幸福感也會更大。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質量更高。

這些移民更幸福

這個調查主要針對在澳洲的非西方技術移民,主要來自東亞,南亞國家。

研究還發現,如果技術移民不去適應,就算你在這裏呆了很多年,個人幸福感也未必會更高。

在研究了文化適應與個人幸福之間的關係后,調查者最終發現,個人幸福感較高的移民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 能夠更多地融入澳洲社會和文化
  2. 英文較好
  3. 擁有澳洲身份

幸福就是我餓了,看別人手裡拿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

本次調查使用個人幸福指數(PWI)來衡量個人幸福感,分數從0到100,分數越高,幸福感越強。

通過對比技術移民與澳洲一般人口的PWI發現,技術移民的平均幸福指數更高,他們的PWI為77.27,而澳洲一般人口的平均PWI在74.2至76.8之間。

技術移民大多都有高等教育學歷,並具備一定的技能,相應地薪資收入也會高一些,自然而然地,他們的個人幸福感也會更強烈。

而這一兩年,澳洲的技術移民越發收緊。

按照政府想要挑選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的想法,以及目前澳洲的移民形勢,未來的技術移民必然要更加優秀,包括但不限於英文水平更高,工作經驗更豐富而且副申的綜合素質(比如英文、學歷、工作)也有大幅提升。

條件優秀的個人會更有底氣參与各種社會活動,那麼幸福感也有望進一步得到加強。

當然有人會說,移民怎麼可能比本地人還幸福,畢竟後者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等等。

其實前面咱們已經說了,幸福是一個相對概念,也要看你的預期。相信大部分移民對澳洲各方面的期望和要求與本地人相比是略低的。

比如環境,本地人習以為常的藍天白雲,對於很多國人來說大概是一種奢侈。假如稍有不好,本地人可能抱怨政府不作為,而移民也許還覺得,其實還不錯了。

比如工資,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想來澳洲打工?還不是看中了澳洲的工資水平較高。但是澳洲本地人卻仍然嫌低,連那些不肯出去找工作的懶漢們,都嫌棄政府給的少,一個月1000澳幣出頭比國內很多上班族的工資還高了。

加強社區聯繫

從這次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移民在生活水平、安全、健康以及個人關係等方面的得分較高,而在社區聯繫方面的得分是最低。

社區聯繫是指一個人與社區中其他人聯繫的數量和強度。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大伙兒生活的地方越來越集中,與自己的圈子聯繫越來越緊密,對於外面的廣闊世界甚少參与。

澳洲的技術移民大多數都在25-40歲之間,正處於年富力強的工作年齡階段。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知識、技能以及投資等為發展做出貢獻,獲得參與感。

但無論如何,移民都是在一種不屬於自己的文化中生活並老去。當人老了,總是更想聽到鄉音,吃到鄉味。假如身邊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而老年人自己又對澳洲文化有所排斥,那麼就很容易產生孤立感。

所以有些技術移民一方面保持著自己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學習和接受了澳洲的文化,或者說在兩種不同的文化之間自由轉換,這樣的「雙文化主義」其實對於移民社區來說才更加現實。

事實上,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來自其他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老年人患抑鬱症的風險高於澳洲的英國移民。

因此,這次調查中技術移民在社區聯繫中的得分較低,也給我們提了個醒,要想中年以及老年不陷入孤立,那麼適應澳洲文化就顯得非常重要。

雙文化主義

實際上,無論哪類移民,到了一個全新的國度,也不可能完全封閉在自己的文化中。

比如,一個搬到的中國家庭可以通過飲食,語言和朋友圈保持自己的傳統文化,但是他們也會走進運動場,為自己支持的AFL球隊吶喊助威。

這個結果其實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當然,要完全適應本地文化,放棄原有的文化實踐和價值觀其實非常難,尤其是對於第一代移民。

原因有很多,例如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感到自豪,與親戚和朋友保持非常密切的聯繫,在生活的社區可以通過多元文化政策保持文化習俗,習慣了舒適圈等。

結語

目前在澳洲的華人有65萬之多,在這樣一個多元文化國家,移民還是比較容易保持自己的傳統文化的。

相信我們的同胞內心裡都有著對於故鄉,對於中華文化的深深眷戀和無比自豪。

只是移民到了澳洲,也要盡量去試著學習和接受本地文化,不放棄根本,不排斥新流。

當然,我們也希望相關機構如澳洲多元文化社區服務和多元文化基金會,以及也負起更多的責任,鼓勵移民更多地參与社會,併為他們創造相應的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