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華女自訴移澳血淚史!分數剛合格,政策大變,PR夢泡湯!有人已失望回國
隨著澳洲移民政策不斷收緊,中國人移民之路也越來越艱難,日前,劉女士(化名)就通過SBS講述了自己在這條路上遇到的艱辛與不易。
來源:綜合報道
SBS報道稱,劉女士在國內工作一段時間后,選擇來澳留學,畢業后打算繼續留在澳洲,但由於學的不是移民專業,劉女士擔心移民之路會非常曲折。中介告訴她,有一條較為便捷的路,就是先考NAATI獲得認證翻譯,之後通過首都領地州擔保申請190永居簽證。
劉女士稱,雖然當時有點猶豫,但身邊很多人都在走這條路,她猶豫再三后開始著手準備,但沒想到,很快政府就宣布改變政策,翻譯在職業清單中去除,剛學了兩個月課程的劉女士只能換其他職業課程。
劉女士埋頭苦幹,在畢業工作簽證即將到期前,零基礎自學6本課程,通過了6門考試,但就在最後一門課開考前一周,首領地州擔保政策又發生變化,宣布臨時關閉5個月進行調整。眼看簽證即將到期,劉女士只能又申請課程,靠學生簽證暫時留在澳洲。
幸運的是,劉女士最終拿到了州擔保和PR,對於這段經歷,劉女士坦言,政策說變就變,「我不是最倒霉那個,因為有了回報」。
今年11月6日,當局將啟動兩類新的偏遠地區技術移民和偏遠地區僱主擔保移民簽證,鼓勵更多新移民在政府指定的偏遠地區工作、學習和生活。林女士(Jessica Lin,音譯)對此非常心動,她認為自己在移澳這條路上,是屬於「悲劇」的那一類人,SBS形容她為「追分女孩「。
據悉,林女士在悉尼生活里了11年裡,讀了兩個專業,考了20次PTE,當成績終於合格時,移民局又提高了移民分數,林女士只能開啟湊分模式。面對當局發布的偏遠地區移民新政,林女士感覺是一個機會,但又非常擔憂,看似道路光明,但能不能走得通,一切都是未知數。
陳微(Wei 『Mira』 Chen,音譯)屬於已經絕望的華人群體,她曾兩次接近成功,但最終只能和丈夫回國發展。陳微在澳洲已居住5年,兩次申請遭拒,就因為僱主擔保出了問題。
今年30歲的她曾在Jamie's Italian珀斯店工作,但之後因為倒閉,申請被迫中斷。之後她轉去Jamiess Italian堪培拉店,全家搬到堪培拉,並再花費3500澳元申請僱主擔保,可誰都沒有想到,去年4月某個休息日,她接到了一個電話。
那是店裡員工打給陳微的,對方告訴她不需要帶圍裙,那一刻她就意識到不對勁。當她抵達店內,主廚對她說:「今天起,餐廳將關閉」。陳微無奈地說道:「我原本以為會在澳洲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現在全部消失了,我當時想,這倒霉事兩年後怎麼又發生在我身上。」
儘管後來陳微提交了新的申請,但相關規定已經發生了變化,她距離所需的3年工作經驗還差1年。這意味著,即使她找到僱主,也不符合簽證的標準。
此外,491簽證中,5.39萬澳元年薪要求引發移民中介和華人社區強烈反彈。不少華人認為,年收入的要求讓491簽證申請人轉PR的希望變得渺茫。
雖然內政部還沒有完成陳微簽證的審批,但被拒簽只是早晚的事情,而且在內政部做出決定的28天內,她就必須離境。陳微非常失望,如今她只能被迫離開,打算和丈夫回到中國開一家咖啡館。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