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或將廢除私立學校?原來優秀有時也會成為一種錯
來源:澳洲知多少
教育在西方發達國家,一直都是一項基本的社會公共福利。不過,雖然有著完善的公立教育體系,但是私立學校,依然在西方教育界擁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可是,近期西方教育界卻因為私校問題而掀起了一番口水戰。事情的起因源於英國,反對黨工黨在議會提出提案,要求政府廢除私校!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多番爭議,而關於這個議題的討論,也傳到了澳洲。
澳洲作為英系教育體系的繼承者,也有著悠久的私校傳統。
澳洲許多著名私校的歷史,甚至比這個國家建國時間還長。
那麼,假如以澳洲為例,關於廢除私校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究竟有多大呢?
我們可以確切的說,這個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私校教育作為西方文化傳統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要一朝推翻,這種行為要面臨多少挑戰可想而知。
第二,澳洲政府即使真要這麼做,也會在法律法規方面遭受巨大阻力。
如果隨便一句話就能叫別人關門大吉,那可就不叫法制社會了。
第三,澳洲的教育體系也註定了不能沒有私校的存在。
相比于在英國只有5%的學生就讀於私校,澳洲的私立及天主教學校一共承載了澳洲35%的學生總數。
如果私校被廢除,也就意味著政府所需負擔的教育支出將會瞬間激增。
所以只要政府腦子沒有抽風,都不會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勾當。
不過,雖然我們可以明確地說,「廢除私校」只不過是某些人嘩眾取寵的伎倆,
但是因此問題也來了,私校究竟為何受到如此針對呢?
這個問題最根本的答案就是兩個字-優秀
在澳洲,私校的優秀往往是公校難以項背的。
首先最明顯的,澳洲私校有著強勁的財力。
比如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2013-2017年期間,四所最壕的澳洲頂級私校——
位於墨爾本的:Wesley College
Haileybury College
Caulfield Grammar
以及位於悉尼的:Knox Grammar
在辦學上提供的資金超過了4億澳元。
這個數額比排名底部的1800所學校的總和還多!
即使是橫向對比,在全澳範圍內,排名前20%的公校,
其教學資金投入也只有前20%私校的一半!
而且要知道,私校的學生總數,也只有公校的一半!
更多的投入,更好的資源,更少的學生
自然也意味著更高的教學質量
這裏最直接的證明,就私校學生優異的成績上。
就以上面提到的澳洲私校「四大天王」為例,
在這四所學校中,學習成績躋身全澳前25%的的學生比例分別達到了
67%
75%
62%
79%
而且這類數值在優秀的私校圈內只能算是常規操作,一些以「學霸」著稱的私校,甚至常年拿下80%甚至90%的數值!
當然,除了成績這種的可量化的硬實力指標,私校的優秀在一些無形的軟實力方面甚至更加突出。
和大家印象里西方輕鬆式教育不同,私校的課業負擔其實是很重的。
那些所謂的下午三點就放學回家的學生,其實主要都是來自公校。
同時由於進入私校的學生普遍都經過篩選,再加之私校更加嚴格的管理制度,
優質私校的優良「學風」,或者說「學習環境」,可就不是一些大雜燴式的公校可以相比的了。
而且,因為費用相對昂貴,私校也自然而然地主要成為了上流社會和富裕家庭的選擇。
在現代社會,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靠得就是圈子和人脈
對於孩子來說,相比于身邊的同伴都是來自普通家庭的圈子,
一個滿是成功企業家或是集團高管子女的圈子,對於你孩子未來發展的意義可想而知。
更高的教學質量,加上身邊更優秀的同伴,也讓就讀私校的孩子擁有了更多優勢
我們完全可以這麼說,對於上流家庭而言,讓孩子就讀私校,就是他們成功的最好延續
而正是私校這種卓爾不凡的優秀,也就成為遭受針對的原罪。
畢竟不論在哪,對於「絕對平等」的宣揚,總是會有市場。
所以既然認定了私校的優秀是一種「不公平」,那麼為了實現所謂的公平,相比于想方設法提高提高公立教育落後的水平,將領先的私立教育直接幹掉就明顯來得省時省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