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代購仍瘋狂,澳洲約有40萬名代購,每天約3萬罐奶粉進入中國

2019年11月06日 10:27

來源:乳業財經

一直以來,國外奶粉品牌憑藉良好的口碑形象在國內有眾多的追隨者,即便近幾年國產奶粉的力量不斷強大,也擋不住部分人對外資奶粉的喜愛。

產業價值120億元

根據奶粉新政,2018年1月1日之後,未通過配方註冊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將不能在國內生產和銷售。這對於未通過配方註冊制的外資奶粉品牌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只能通過跨境購等方式進入,這也讓未通過配方註冊的品牌在渠道更加火爆。

眾所周知,奶製品出口業務成為全世界最嚴格最規範的國家之一,世界聞名,因為其品質有保障,經常導致奶粉供不應求被搶斷貨。

業內人士表示,當下代購業為多個品牌實現的銷售份額高達60%。此外,專營代購業務的澳大利亞上市公司澳賣客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的代購產業價值至少為25億(摺合人民幣120億元)。

據了解,現在買奶粉規則已經由不限購改到了限購,在澳洲,平均十個人里有八個是代購,他們天不亮就排隊買奶粉。

據澳洲網報道,澳大利亞約有40萬名代購在超市搶購嬰兒配方奶粉,然後轉售給中國消費者,每天約有3萬罐澳洲奶粉被運往中國。

澳洲愛他美、澳力淳、A2白金奶粉等備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奶粉品牌的銷售量急劇增加。像A2白金奶粉雖然在中國設有1.2萬家分店,但中國消費者仍然選擇直接從澳大利亞入貨,因為他們覺得只有原產地的奶粉才可信。

A2總裁赫爾德利奇卡就表示,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該公司基本上每個月都把產量增加一倍。為了中國顧客,西方品牌尋求打入澳大利亞市場有鑑於澳洲奶粉市場被者佔領,專門成立公司為華人代購另覓他國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過去的代購主要是個人從超市買東西再出售給親人朋友,而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個更持久和更成熟的商業模式,甚至有些商店還有合適的分銷商,可做長期業務,代購如今已成為西方品牌打入中國市場的地下通道。

政策規範能否整頓代購亂象?

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代購的問題也頻頻出現。業內人士表示,近幾年,海外代購亂象頻發,商品質量問題、假貨問題、偽裝「海外代購」問題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導致消費者陷入消費陷阱。

在發生糾紛后,消費者不能及時核查到海外代購商家的真實身份信息,取證鑒別難度大,維權耗時成本高,最終往往放棄維權。

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施行,其中提到,「國家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將建立健全適應跨境電商特點的海關、稅收、進出境檢驗檢疫、支付結算等管理制度。」

電子商務法明確表示,中國代購要如實報稅、納稅,跨境電商需要在採購國和中國兩次繳稅等規定,另外,海關總署以公告形式要求各電商平台直接向海關開放跨境電商原始數據,包括訂單號、商品名稱、交易金額、幣制、收款人相關信息、商品展示鏈接地址、支付交易流水號、驗核機構、交易成功時間以及海關認為必要的其他數據。

據《東南早報》報道,一位從事代購行業人士表示,「從2018年12月起就停止接單了,11月幫一些老客戶囤了貨。每年從12月開始,海關就會嚴查,《電商法》實施以後,我們不敢冒險,本來利潤就不高。」

另外從事澳洲代購王女士有不同看法,她認為海關嚴管並非剛剛開始,而部分代購突然大肆宣傳《電商法》實施後生意做不了,其實是為了漲價造勢。「之前也遇到過幾次,一些代購喊做不下去了,事實上一段時間後生意照做,商品價格卻漲了。」

如此一來,包括奶粉產品在內的所有外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時都將得到進一步的監管。電商法的落地可以說進一步規範國外奶粉進入中國市場銷售渠道的同時,也將推動整個奶粉市場的重新洗牌,為中國奶粉品牌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隨著新電商法產生的效應逐漸顯現,生產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同時,也將加速整個嬰幼兒奶粉行業的轉型升級。

除了《新電商法》,國家在跨境電商平台的規範上也提供相應的支持,在現有3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增加一批試點城市,鼓勵搭建服務跨境電商的平台,完善包容審慎監管。

據《EBH母嬰時代》了解,雖然《新電商法》等相關政策規範了代購市場,但代購海外奶粉的現象並沒有減弱。

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很多年輕媽媽們喜歡通過線上渠道購買奶粉,找代購、海外淘等方式更是盛行,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國內企業的思考,尤其是在國產奶粉崛起的時代,更應該考慮國外奶粉仍佔據大部分消費者喜好的背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