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衝擊澳洲房地產?專家:何止是澳洲,再不遏制,經濟都要負增長了
來源:澳洲第一傳媒
這一周,是澳大利亞的銀行們
自周二降低利率以來
第一個周末。
不少人都在等著澳大利亞居民
對此次利率下調的反應。
而不出意外的是,
許多澳大利亞民眾
都選擇將腰包的里的錢,
投入到了房地產市場。
據行內人士統計,本周六雖然只計劃拍賣600處房產,較上周末略有下降,但許多房屋的售價都高於預期,拍賣的清盤率也超過了75%。
不過,儘管如此,業內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冠狀病毒對悉尼的住房市場構成了重大威脅。
畢竟,如果疫情再失控下去,買家很有可能就會考慮到安全不在參加房產的拍賣活動。
並且,由於疫情,目前建築行業的供應鏈已經受到了影響。這對建築項目來說,無疑構成了長期的威脅。
而且,
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買賣市場,
對於房屋的租賃市場來說,
同樣不容樂觀。
對於包含中國在內對國際學生入境的禁令,導致了Ultimo和Randwick等地區房產無人租賃,甚至退房,房東不得已只能降低房價。
行業人士認為,
最壞的情況是疫情繼續惡化,
導致經濟進一步衰退,
失業率上升:
「屆時會有更多的強制銷售,
但買家減少。
這完全取決於局勢的惡化。」
Realestate首席經濟學家內里達·康尼斯比表示,經濟衰退將阻礙市場發展,但如果經濟疲軟加劇失業,這種危險將更高。
她說:「房地產需求與就業數據密切相關。」
截止至發稿,
悉尼西區兩名天主教中學的學生
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這兩名聖帕特里克聖母學院(St Patrick's Marist College)10年級的一男一女學生檢測呈陽性。
此校位於悉尼Dundas。這兩個學生的家長們被要求來接他們的孩子,而該校也將於明天關閉。
此外,一名威路比女子公立中學(Willoughby Girls High School)7年級學生也被證實感染上了新冠病毒。
新南威爾士州目前有46例確診COVID-19病例。
和病毒呈現相反趨勢的是澳元的匯率。
澳東時間周一下午12:30,澳元匯率突然暴跌,澳元兌美元匯率下跌了4.9%,在20分鐘內從66美分跌至63.04美分的低點,然後反彈至64.50美分。
當天澳元兌美元匯率跌至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股市的表現也極為不佳。ASX 200指數今天收跌6%,一天蒸發1000多億澳元,這是自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最慘烈的一天。
可以說,這場病毒危機,已經給全球的經濟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影響。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在3月5日發布題為《2019冠狀病毒疫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的報告表示,疫情勢必將對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產生影響。
貿發會議報告旨在確定最容易受到中國國際貿易出口中斷影響的經濟部門和國家。
該分析基於聯合國統計司涵蓋約200個國家和13個製造業部門的貿易數據。
報告指出,在過去二十年中,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和全球生產網路的一個組成部分,全球製造業中間產品貿易中約有20%來自中國。
報告表示,上個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大幅下降至37.5,為2004年以來的最低讀數。這一下降意味著年度產量將減少2%,這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造成的直接後果。
船運指標也顯示,2月份中國出口有所下降。從上海出發的集裝箱船舶數量在2月上半月大幅減少,而下半月有所增加。
報告指出,中國產出收縮2%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連鎖反應,迄今已導致各國產出估計下降約500億美元。
報告強調,中國製造對許多全球價值鏈至關重要,尤其表現在精密儀器、機械、汽車和通信設備方面。
即使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暴發主要局限在中國境內,但中國供應商對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至關重要這一事實意味著:中國出現的任何生產中斷也會影響到中國境外,影響到歐洲、美國和東亞的區域價值鏈。
事實上,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都擔心,為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採取的措施,如對經濟活動和人員流動的限制,可能會阻礙中國生產商的關鍵零部件供應,從而影響他們自己的產量。
受影響最嚴重的經濟體包括歐洲聯盟、美國、日本、韓國和越南。
報告表示,中國中間輸入品供應的減少會影響生產能力,進而影響任何特定國家的出口,這取決於該國工業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程度。
例如,一些歐洲汽車製造商可能面臨關鍵零部件短缺的問題。日本的公司可能會發現難以獲得組裝數碼相機所需的零件。
總體而言,受影響最大的經濟體將是歐盟(機械、汽車和化工)、美國(機械、汽車和精密儀器)、日本(機械和汽車)韓國(機械和通信設備)、台灣(通信設備和辦公機器)以及越南(通信設備)。
法國獨立經濟機構的專家則認為,如果3月20日還無法穩定中國以外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全球經濟將可能遭到史無前例的衝擊。
這名專家在接受新聞採訪的時候表示,以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蔓延的趨勢顯示,中國境外的發展速度如今似乎更迅猛。
在此背景下,金融界正在重新評估當前疫情對世界經濟增長與企業業績的影響。
就此,法國獨立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認為,本次衛生危機對世界經濟的衝擊有可能會是史無前例的。
「人們不再走動,不再購物,
不再旅行。失去了信心。
但人們失去了信心,就會儲蓄,
也就不再花費。
這會對需求造成衝擊。
然後會衝擊到供應。
在隔離狀況下,
比如中國隔離了5600萬人,
這就意味著5600萬人不工作。
這兩類衝擊,
在幾周前還被認為只是集中於中國。
但之後問題發生了變化,
既然供需之間的關係
波及那些疫情沒有控制的國家,
如果3月20日還無法穩定
中國以外的發病數量,
那時就進入了另外一種
完全不同的圖樣。
從政府所需採取的控制措施角度而言:
限制流動等等,
那時,就是不再是說半點的經濟降幅,
而是許多點。
這也就意味著世界將首次,
不僅是自2008年以來沒有發生過的,
甚至是二戰以來都沒有發生過的,
在全球範圍出現負增長。」
BBC用了八張圖表說明,新型冠狀病毒到底如何衝擊全球經濟。
經濟發展恐停滯不前
經濟在增長,一般來說意味著財富與就業崗位增加。透過量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也就是貨物與服務產出總值的百分比變化,我們就能得知經濟是否有增長,而觀察期一般為三個月。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近警告,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今年或會出現2009年以來最慢的增速。
OECD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只能同比增長2.4%。組織在去年11月時的預測是增長2.9%。
該智庫還指出,要是出現「長期且更密集的」疫情爆發,為了抗疫而讓工廠停工,工人留家,那麼2020年的增長率將進一步降至1.5%。
衝擊全球股市
隨著新冠病毒從中國向外擴散,投資者擔心疫情所帶來的影響。股市大幅波動,而這可能會影響到某些類型的退休金計劃與個人儲蓄賬戶。
2020年2月份最後一周,多個環球主要股市出現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表現。
隨後,市場憧憬各國政府會介入保護其經濟免受新冠病毒爆發影響,歐美股市略見起色。
美國央行與聯邦儲備局就採取了降息措施,以回應市場不斷累積的焦慮情緒。理論上這會讓借貸更「便宜」,鼓勵民間消費,從而刺激經濟。
工廠停工緩產
中國佔據全球製造業三分之一份額,是世界第一出口國。但為了阻止COVID-19病毒繼續擴散,這家「世界工廠」只能暫停運作。
旅遊出行限制影響到許多大企業的供應鏈,像帝亞吉歐(Diageo)、工程機械製造商JCB和日產汽車,都得依賴中國製造業及其3億移民工。
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甚至表示,因為一些工廠已無零部件可用,他們不惜拿著「行李箱」從中國把零部件帶回英國。
消費者「手緊」
一些人懼怕受新冠病毒感染,避免參加可能讓自己暴露于危險中的活動,比如說逛街購物。餐廳、汽車銷售點等紛紛表示生意慘淡。
如,中國汽車銷售在2月上半段比去年同期減少92%。特斯拉(Tesla)跟吉利汽車等甚至開始在網上售車,避免顧客集中在銷售大廳裏面聚集。
預計在2020年上半年,智能手機發貨也將受顯著影響,但稍後有望恢復。
旅游業受災嚴重
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每天都在世界不同地方出現,許多國家為了控制病毒傳播而實施旅遊限制。
英國建議國民切勿前往最先發現病毒的中國湖北省,也發出對義大利的特別旅遊警示。
整個旅游業都受到嚴重影響,航空公司削減航班,無數旅客取消度假或商務差旅。
數據分析公司 ForwardKeys 的資料顯示,中國旅客訂票外游,比去年同期少55.9%。
英國旅游業專家紛紛對中國遊客足不出戶表達擔憂。
英國旅遊局(VisitBritain)指出,截至2019年9月的12個月,共有41.5萬名中國遊客到訪英國。中國遊客在英國人均消費1680英鎊(2163美元;1.5萬元人民幣),是其他遊客的三倍。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被取消,航班取消數字也繼續上升,旅游業界擔憂他們還要承受更嚴峻的衝擊。
世界疫情的寒冬下,
沒有一個國家、
一個行業能夠獨善其身,
不受影響。
然而疫情範圍波及如此之廣,
是否能讓那些還在追求
「自由」「信仰」的人,
戴起口罩,
真正的意識到病毒的可怕之處?
畢竟這場對抗新冠病毒的戰鬥,
真的只有全世界的人類都重視起來,
才有取得勝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