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創新的國度
來源:澳大利亞駐華使領館
#科技|創新生活相關:WiFi;人工降雨;人工耳蝸(仿生耳);太陽能熱水器;隱形眼鏡等
醫療健康:青霉素的醫學應用;X射線晶體學;心臟起搏器;HPV 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超聲波掃描儀;胰島素的生產技術等
航空航天:飛行記錄器「黑匣子」;充氣式飛機逃生滑梯;InterScan地控空導航系統等
這些研究成果從澳大利亞走向世界,為人們的健康、安全、便捷提供了有效支持和保障。
澳大利亞「盛產「諾貝爾獎獲得者
澳大利亞「盛產「諾貝爾獎獲得者。從1915年至2011年,澳大利亞一共誕生了13位名垂青史的諾貝爾獎得主,獎項覆蓋了醫學、物理、化學和文學領域。他們為人類的科技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今天,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科研前線上爭分奪秒地奮鬥著。墨爾本彼得·多爾蒂感染和免疫研究所(Peter Doherty Institute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的專家成功複製了新冠肺炎病毒,成為世界上除中國外首個複製該病毒的實驗室。這一成果有助於加快新冠疫苗【相關閱讀:真正的大流行才剛剛開始,它是年輕人因新冠疫苗而引發的心臟病發作】的研製,被譽為可以「力挽狂瀾」的一項科研突破。除此之外,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也正在與國際夥伴一起進行新冠疫苗的研發測試和病毒體外存活期等研究。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研究報告,澳大利亞的創新指數排名全球第23位。這個僅佔全球人口0.33%的國家,是全球創新體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澳大利亞將繼續以合作開放的態度,加強與國際夥伴之間的科技紐帶,帶來更多科學的進步與發明。
01中澳科技創新合作
澳大利亞和中國都有著強大的創新實力,都將創新視作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兩國在科研方面更是有著地理位置、設施、市場等諸多互補優勢;兩國研究人員在多個領域開展了交流與合作。
起源
澳大利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科技層面交流可以追溯到兩國正式建交以前。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1963年,澳大利亞著名的天文學先驅、中國科學院已故外籍院士克里斯琴森(Christiansen) 教授就曾到訪中國。這位天文學者在童年時期就對中國充滿了興趣。這次訪問深深地觸動了克里斯琴森教授。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頻繁奔走于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不遺餘力地促成了多次中澳天文學同行們的學習與互訪,並且同中國科學家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當初埋下的種子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已經枝繁葉茂。南極崑崙站、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平方公里陣列望遠鏡(SKA)等天文項目都有著澳大利亞和中國天文學家的身影。他們日復一日地捕捉來自宇宙的「聲音」,譜寫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以上兩張黑白照片來源:悉尼大學官網)
02政府間的科技合作
在1980年,澳大利亞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正式簽訂了科技合作的條約。自此,兩國政府間的科技合作關係正式建立。
中澳政府間的科研合作機制形式多樣,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也許是由澳大利亞工業、科技、能源與資源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共同成立的「中澳科學與研究基金」。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政府間雙邊合作基金在澳大利亞工業、科技、能源與資源部只有兩支,中國占其一。「中澳科學與研究基金」通過資助各式各樣的活動來支持兩國戰略性的科技與創新合作。
中澳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 (YSEP)
青年科學家是科學界的未來領袖。對於處在職業生涯早期和中期的科研人員,這項計劃為他們提供了解中國和澳大利亞科研環境、體系和文化的機會。通過為期兩周的交流互訪,兩國科學家們能夠初步建立聯繫,增進了解,培養國際合作技能,進而帶來科技創新長期合作的契機。
自2006年以來,這一項目已經資助了數百名中澳科學家的交流互訪,也收到了參与者的一致好評。
中澳聯合研究中心
中澳聯合研究中心是兩國科技合作的典範。中心運營著兩國科研機構和人員合作的項目,這些項目通常集中在澳大利亞政府和中國政府一致同意的重點科技領域,例如食品和農業經濟、數字技術、先進材料、能源與資源。除了科學界的參与外,兩國的企業在研究中心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企業能幫助研究成果能最大程度地轉化,促進其應用。
迄今為止已有17家中澳聯合研究中心成立,涵蓋了先進位造、能源、醫療等多個研究領域。
在2020年,澳大利亞工業、科技、能源與資源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共同發布了第四輪中澳聯合研究中心的申請指南。如進展順利,又一批研究中心將很快落地生根。
多研究領域
中澳科技研討會
中澳科技研討會設立於2004年,旨在加強中澳雙方在兩國共同利益領域的合作研究。該研討會由澳大利亞科學院(AAS)、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ATSE)及中國科學院(CAS)聯合舉辦,每年在中國和澳大利亞輪流舉行。研討會匯聚了中澳兩國的科研精英,共同交流探討前沿科技話題。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項目以外,澳大利亞和中國政府間的科技合作機制還有中澳科技合作聯委會——這是一個高級別政府科技官員會晤機制。此外還有2017年兩國總理共同宣布建立的中澳創新對話機制。
03研究人員自發的合作
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科技合作源遠流長,兩國的科學家們有著深厚的友誼和不勝枚舉的合作成果。在醫療領域,兩國科學家共同合成了HPV病毒樣顆粒,為宮頸癌疫苗的研發打下基礎;在能源方面,兩國科學家共同致力於太陽能和零排放技術的研究;以及開發汽車新材料、改良水稻作物、研發檢測森林大火的衛星等眾多合作項目。如今澳大利亞和中國更是互為科研論文合作的第三大夥伴。
04榮膺獎項
截至2019年,一共有三位澳大利亞科學家獲得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這是由中國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級科技獎勵,代表著中國對外國科學家所作的傑出貢獻的肯定。
同樣地,澳大利亞總理科學獎也數次頒發給了華裔科學家們——這是澳大利亞最具榮光的獎項,代表著對獲獎人在研究、創新、科技教育方面的傑出貢獻的高度認可。
0540周年紀念
2020年是澳大利亞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正式簽訂了科技合作起的第40周年。如果說40年的時光是一本書,那麼「合作」一定是印在扉頁的主題;如果說40年的時光是一瓶酒,那麼「共贏」就是這瓶酒的芳香。在這40年裡,兩國的眾多科研工作者們寫下了他們合作的故事。我們從中篩選出一小部分,記錄成冊,以見證和紀念中澳40周年的科技合作友誼。這本故事紀念冊將在明年發布。
06攜手前行,共創未來
科技發展一直是人類進步的引擎。澳大利亞政府將秉承開放的態度,堅持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繼續支持和開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科技合作。相信集兩國的智慧和互補優勢,中澳科學家們必將創造出更多造福人類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