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成為生意!揭秘澳洲鮮為人知的「暴力」行業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前言
人都有一死!
厚葬逝者、入土為安是華人的一種文化。即便移民到了澳洲,這種傳統觀念依舊存在。
動輒數百萬的墓地、少則數萬澳幣的紅木靈柩、還有鮮花費、諮詢費、教堂費等等,不少澳洲華人感嘆,這年頭,死都死不起了。
這是一個低調、但是卻利潤不菲的行業,掙著痛苦的生意,卻總怕死亡來的太慢。
1
痛苦成為生意
一位家住墨爾本的婦女稱自己被當地一家著名的殯葬服務商給「打劫了」。
在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新聞頻道採訪時,簡·辛克萊爾(Jane Sinclair)說道:「在客戶最脆弱的時候,大賺黑心錢是不對的。因為,人總會有變得脆弱的一天。」
簡口中說的「脆弱」實際上指的是「死亡」,而「黑心錢」則指的是當地一家頗有知名度的殯葬服務商。
數月前,簡的母親過世。簡和她的妹妹致電Tobin Brothers公司為自己的母親選擇了一款最基本的無服務火葬,沒有墓地服務、沒有葬禮服務、沒有鮮花、也沒有棺木。
但是,當收到賬單的時候,簡驚呆了。這場「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火葬總成本也要5000澳元。最令簡感到離譜的是,其中一項「專業服務費」就高達3200澳元。
在殯葬服務行業,專業服務費是一項常見的統稱服務,可以包括殯儀車、工作人員勞務費(按小時計)、一般間接費用、以及其他承辦費用。
就在火葬后不久,簡發現Tobin Brothers公司提供的這項「專業服務費」」遠遠高於其競爭對手。為此,簡專門寫信Tobin Brothers公司要求獲得這份「統稱費用」的具體明細。
結果,簡收到了來自Tobin Brothers公司總經理尼克·福格蒂(Nick Fogarty)的書面回復。
在信中,尼克沒有對簡有關「別的公司收費要便宜的多」的觀點提出質疑,但是卻「風輕雲淡」地說道:「公司網站上有費用的明確說明,同時在和死者家屬見面時進行過討論。」
這一做法顯然有悖于澳大利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按照法律規定,客戶有權要求商家提供分項賬單,同時商家應在收到請求后的7天內給予答覆。
當記者聯繫上Tobin Brothers公司的總經理尼克·福格蒂時,尼克堅持為自己公司的「合理」收費進行辯護,但是卻拒絕解釋公司收費為什麼「合理」,為什麼會高於其他公司這麼多?
尼克說道:「這就是無服務火葬基本套餐的價格。」
「我們採用了全澳最好的設施、業內最訓練有素的員工,我們的收費在網站上可以找到。在和我們合作之前,我們已經和家屬討論過這個問題。」
記者查閱過該公司的網站,但是和簡說的一樣,除了一個套餐的價格和「模稜兩可」的名稱,並沒有具體的明細收費條目。
悉尼大學教授桑德拉·范德蘭(Sandra van der Laan)說道:「在澳大利亞,殯葬服務並不是一個透明的行業,但可以說是一個暴利行業。」
2
死人越多,賺錢越多
在澳大利亞,家族經營的殯儀館曾經是一種常態,但集團企業已經對市場產生了影響。
據市場研究公司IbisWorld提供的數據,在澳大利亞年營收16億澳元的殯葬市場中,InvoCare佔據著26%的市場份額,毫無疑問的行業老大。
InvoCare是一家綜合性企業集團,旗下擁有Simplicity、Guardian和White Lady Funerals等品牌,運營著270家殯儀館、16家墓園,全球僱員大約1800人。
排名第二的是Propel Funeral Partners Pty Ltd (以下簡稱:Propel),佔據了5.15%的市場份額,旗下擁有超過119家殯儀館。
前文中提到的Tobin Brothers公司則排名第三位,雖然僅佔據著全澳3.0%的市場份額,但是維多利亞州是Tobin Brothers公司的大本營。
值得一提的是,澳洲今年遭遇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流感爆發事件,導致死亡率大幅上升。其中新州就有超過650人死於流感相關疾病。
在澳大利亞經濟增速放緩,商業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InvoCare也好、Propel和Tobin Brothers也罷,都在「悶聲發大財」,忙的「昏天暗地」。
其中,InvoCare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的一個季度內,公司銷售總收入增長了7.8%,而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的收益則大幅增長了22.2%。
同樣,由於利潤增長強勁,同為上市喪葬公司的Propel股價在過去幾個月漲幅超過30%。券商貝爾波特股票經紀公司上調了該公司未來12個月的目標股價至每股3.54澳元。
換言之,死人越多,掙錢也越多!
澳大利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5歲以上人口佔澳洲總人口數量的比例已經超過15%,到2044年,這一比例預計超過20%,其中8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45萬,相比1984年同類數據增長了4倍。
伴隨嬰兒潮一代的老去,基於相關數據模型的計算結果預測,今後10年澳大利亞的人口死亡率會增長27%。
在澳大利亞東部沿海的大都市地區,土葬用地價格飛漲,他們的生意被比作超市型的雙頭壟斷市場。
「如果他們在葬禮上找不到你,他們會在公墓門口找到你。」2011年,一位葬禮服務商告訴《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 說。
所有的年度報告一般都以某種官方語式寫成,但InvoCare的報告措辭卻能引起一種特別奇怪的共鳴:「澳大利亞每年的死亡人數增長「溫和」,可這種情況幾乎總令人悲傷。」
3
澳洲的喪葬花費
受基督教文化影響,大部分澳大利亞人選擇採用宗教葬禮,實行火葬或者土葬,其喪葬禮儀過程可能會包括入殮、送葬、下葬、告別儀式、祭奠等。這一過程在棺材、儀式用品、彌撒教士和墓地等方面的花費可達數萬澳元。
在華人圈, 「入土為安、厚葬逝者」是一種文化。
然而,隨著人口增加,各國的「墓地危機」也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熱潮,墓地供不應求、價格飆升,不少人直言:「連死也死不起了!」
今天的地球是個村。村裡人越來越多,自然,「走」的人也越來越多。
悉尼和墨爾本墓地價格逐年增長,墓地選擇餘地也越來越小。比如,悉尼西區一塊1米寬、2米長的墓地,一般的價格大約在3萬澳元到5萬澳元之間;而在悉尼東區和北區,墓地價格要貴一倍以上。
更有報道稱,墨爾本最貴的墓地價格已經超過了百萬,比活人住的房子還貴。為此,有人說這是一個死人和活人爭地的市場。
墨爾本這座天價墓地之所以可以標價過百萬,是因為這是一座家庭式墓地,內部含有24個放置棺槨的空間。
另外,墨爾本Springvale植物園墓園的家庭墓地價格也漲至30萬澳元一座。在Werribee墓園,一座內含10個墓穴的豪華家庭墓地的價格今年已經升至27萬澳元。
截至目前,土葬佔澳大利亞所有喪葬服務的比例超過1/3。墓園經營機構分類三類,即公共機構、私人運營商、以及教堂和家庭墓園運營商。
在過去,絕大部分墓園由當地議會負責管理和運營。而今,信託管理墓園成為一種常態。
墨爾本南部的一家墓園信託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的收費從長期存放骨灰盒1000澳元起價,到價值數萬元的超豪華墓穴不等。
伴隨喪葬服務成本的日趨上漲,不少人也開始選擇「生態喪葬」、綠色殯葬等其他更為經紀的喪葬模式。
維州當地一名,靈柩製造商開玩笑說,他們的行業是抗衰退的。但並不能對最新潮流免疫。
杜利表示:「我們在澳大利亞看到的主要趨勢是,火葬的數量遠遠超過土葬。」
行業不透明
羅斯·波克雷(Ross Pokere)七年前從紐西蘭搬到澳洲,現在在布里斯班南部洛根(Logan)經營著一家名為「天堂葬禮(Heaven Funerals)」的小型獨立殯葬承辦機構。
他說,看到競爭對手開出的高價「賬單」,他震驚了!即便是這個行業的一員,羅斯認為整個行業的收費需要更加透明。
關於上文中簡提出的這份「無服務火化」賬單,羅斯說道:「這對於無服務火化來說非常高。」
「無服務火化通常是家人為自己已逝親人選擇的最便宜的告別方式。喪葬承辦人最多花費4-5小時的行政管理費用。這項服務不會用到教堂,也不會有葬禮。」
他說:「如果行業定價透明,就不會存在收取[過多]費用的情況。客戶尤其是低收入客戶便不會受到二次傷害。』』」
比較網站Gathered Here對澳洲各地825個殯儀館的價格進行比較后發現,高級喪葬承辦機構的專業服務往往更高。
網站負責人Colin Wong說道:「現實情況是,大型殯儀館和一些收費昂貴殯儀館往往需要額外加價,例如品牌溢價、營銷費用、以及可以提高利潤增加營收的一切部分。」
「以一項最基本的葬禮為例,你會發現最便宜供應商和最昂貴供應商之間的價差高達5066澳元。」
另外,不同地域收費情況也相差很大。就無服務火化基本套餐而言,新南威爾士州的平均收費為4311澳元,而南澳大利亞平均為2,756澳元。最貴的服務商收費高達8,800澳元。
在澳洲,您所選擇喪葬服務公司規模的大小也會對客戶花銷產生影響。
Colin Wong說道:「選擇一家擁有4個分支機構的殯儀館,你可能需要多付9%。選擇一家擁有5個及以上分支機構的殯儀館,你可能需要多付20%。因此,無論是選擇行業龍頭,InvoCare還是其他知名品牌服務商,他們的報價中都會包含這部分溢價。」
他說:「平均而言,InvoCare殯儀品牌的價格較基準高出22%,獨立品牌的價格則要便宜9%。」
人們普遍認為,澳大利亞殯葬業缺乏監管。但是實際上,該行業需要遵守《澳大利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
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全澳範圍內針對喪葬服務供應商已有近420起投訴,主要涉及不當收費、服務不滿意和未能提供服務。
新南威爾士州投訴案件最多,達到168起。其次則是維多利亞州的87起,和昆士蘭州的66起。
逝者已逝,而生者不安。
END
隨著華裔移民日益增多,澳洲華人對殯葬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來自香港的Derek Chan目前在澳大利亞一家大型殯葬服務公司的亞洲業務部工作。
在殯葬行業工作十幾年,Derek說,從葬禮的氣氛就能看出西方人和華人在對待死亡這個問題上觀念有多麼不同。
他說:「西方人講究一個人的葬禮是celebration of life(慶祝人生),把死者一生的成就陳列展覽出來,而華人在葬禮上則呼天搶地。」
但是,華人在澳大利亞生活多年,在殯葬習俗上也開始借鑒西方人的一些做法。
關於行業收費不透明的問題,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開始向各大運營商發放問詢函。
對於已逝者的家人而言,業內人士建議可以提前多諮詢幾家機構,避免時間倉促而花了錢卻並不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