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華人事件頻發,華裔議員發聲:沒有吧?澳洲人很友好

2021年03月10日 18:30

來源:東方都市報

上周末,Dickson的咖啡館里發生了一起青少年辱華事件,事情起因是由於一群本地小孩在咖啡店門口吸煙,店主出門制止卻遭遇這群青少年的嘲諷和謾罵。據當事人回憶,隨行的女生在聽到制止后準備離開,但是領頭的男孩卻開始用低俗的髒話攻擊店主,並拿出手機開始拍攝。

店主在網路上發布了自己的經歷后,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獲得了本地媒體、華文媒體等多個群體的關注。除了人們開始對這些青少年們口誅筆伐之外,此次事件是否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社會正在COVID疫情期間經歷的陣痛?

「童言無忌」為何你要這樣說?

中國有句古話叫「童言無忌」,意思是兒童天真無邪,講話誠實,縱出不吉之言,亦無須見怪。我用在這裏並非是要為這群青少年開脫,而是在想,這群少年看起來也不過十幾歲,正值年少輕狂,想到即說的年紀。如果少年群體對於華人的誤會如此之深,那麼澳洲本地的成年人又會是作何感想呢?也許有人是真的能從內心接納不同族群的文化,而有些人則會藏起自己最真實的看法和偏見,並用看似和平溫柔的方式對待其它文化罷了。

COVID-19從哪裡來?把華人等同於病毒?這些非正確觀念是誰向這些青少年傳遞的?媒體?網路?還是許多人對於真相的視而不見?即使世界衛生組織多次發布聲明,肯定了中國在疫情最初階段為全球贏得寶貴的反應時間,但是並不能改變某些媒體報道斷章取義的認為是華人帶來的病毒讓他們無法出門,讓他們失去工作。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而不在乎真相,正如這些青少年的行為,他認為自己意氣風發的做了「英雄」,卻不知道實際傷害的是一群人的心。

並非個例,歧視華人事件頻發

據貓本吐槽平台爆料,今日在的一幢網紅大樓內,一外國男子手持兩條木棍威脅住戶。男子大叫「Fk off Chineses」。

圖片來源:貓本吐槽

類似華人被威脅,歧視的案例並不少見,全澳每天都有華人在不同地區正在經歷著霸凌。

3月3日,知名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發布了《身為在澳華人》的研究報告,通過對1000多名來自不同地區的的在澳澳華人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華人認為澳大利亞媒體充斥對中國負面的新聞,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認為對華報道是公正和平衡的。另一結果是,18%的受訪者稱在過去的一年中自己因族裔背景而受到過攻擊或人身威脅。報告認為,澳大利亞和中國關係惡化以及新冠疫情是造成歧視的重要原因。該份報告在澳大利亞主流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在受訪人數中,有75%的華人認為澳洲是宜居之地,有69%的人認為自己被澳洲社會認可和接納,但是有近4成華人表示自己曾被區別對待。疫情期間,有37%的受訪華人因為華人面孔而被區別對待,有31%的人曾遭到辱罵,另外18%的受訪者甚至曾受到威脅和攻擊。

權威調查:針對華人的歧視行為

大學從事中國相關的研究人員姜源表示,在疫情期間,人們看到華裔面孔常常繞道走,一開始他以為只是因為要保持社交距離,後來發現這種行為主要是針對亞裔人群。姜源還提到說,由於中澳關係的惡化,他常常能感受到澳洲社會中的人對於亞裔背景族群的不信任甚至是敵意。「他們會間接或者隱晦的暗示我是間諜」

科技大學從事中國研究的馮崇義教授表示,有一些華人移民並未轉變思維。他說,有些華人雖然,但是精神世界卻還在華人圈裡面。很多時候是因為語言障礙,導致無法真正融入主流社會。慢慢的就會導致和主流價值觀產生隔閡。部分華人的信息來源是源於中文媒體,由於媒體對於新聞的再加工,常常會使得和澳大利亞本地居民獲得的信息嚴重不對稱。洛伊研究所的報告顯示,受訪華人認為澳大利亞媒體充斥對中國負面的新聞,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認為對華報道是公正和平衡的

華人議員回應:不覺得種族歧視普遍

對於Lowy Institute上周發表研究報告,聯邦國會議員廖嬋娥(Gladys Liu)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對比例之高略感驚訝。她表示自己來澳36年,覺得本地人一直很友善也很願意幫助移民。

對於調查中涉及到的種族歧視現象,廖嬋娥(Gladys Liu)表示自己在走訪選民時,大家都是從新聞中得知華人歧視事件,但並沒有人親身經歷過。她承認社會上存在一小部分種族主義言行,但是她又強調,聯邦政府的政策實施完全不會有種族歧視,像銀行貸款、子女入學等都不會因族裔而獲優待或不公。

最後,她表示沒有一個國家會接受外國干預,因此政府希望每名民眾都能維護澳洲的主權。被問及何謂澳洲的價值觀,她認為首要是自由,包括個人的自由選擇和言論自由。

寫到這裏,筆者不禁心寒。既有幸得到萬民信任當選議員,為何關鍵時刻不為華人發聲,反而推諉託詞。即使面對權威的調查結果,一句「我不覺得,我不認為」就讓此事好像從未在澳洲發生過一樣。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