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一步狙的就是赴澳留學!報告呼籲澳高校未雨綢繆
來源:1688 澳 洲 新 聞 網
一份新報告稱,國際教育是澳洲唯一剩下的價值超過100億澳元的對華出口市場,中國政府可以將其作為打擊目標而不會對其自身經濟造成重大損害。
與此同時,中國減少學生流動卻可以對澳洲造成重大損害。原因有二:首先,澳洲的大學和其他教育機構沒有其他市場可以取代中國學生。第二,國際教育為澳洲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留學生的收入為與澳洲經濟競爭力密切相關的研究提供了資金。
題為《保護教育出口》的研究報告警告說,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因為擔心引起中產階級國民(他們把孩子送到海外留學)的不滿而限制澳洲留學。
他們還指出,許多其他國家也提供高質量的大學教育,讓中國的中產階級有了替代澳洲的選擇。
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可以採用幾種方法來減少流向澳洲的學生,包括向教育中介施壓,讓他們把學生送到其他地方,培養對澳洲的負面看法,以及不再承認澳洲學歷。
報告說:「在任何情況下,學生人數都不太可能趨於零,但有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
上周,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暫停,以及有報道稱教育機構被指示勸阻學生來澳,引起了人們的警覺,在去年入學率下降23%之後,這個利潤豐厚的120億澳元行業面臨崩潰的風險。
澳洲國立大學(ANU)國家安全學院的一份報告說,鑒於教育市場的潛在脆弱性,澳洲必須採取更加一致和協調的方法,實現生源國的多樣化。
「如果來自中國的學生大幅減少,那麼高校收入和研究經費的損失將不可能通過其他國際市場完全取代,因為中國是全球流動學生的最大來源。」報告說,「對於政府來說,介入並完全資助這一缺口的代價也很高昂。」
報告作者范德克雷(Dirk van der Kley)和赫斯科維奇(Benjamin Herscovitch)指出,新冠大流行之前,澳洲有四個對華出口行業的價值超過100億澳元:鐵礦石(630億澳元)、天然氣(170億澳元)、煤炭(140億澳元)和教育相關的旅遊(120億澳元)。
中國已經有效遏制了澳洲的煤炭進口。
「教育比採礦或農業更具有就業密集性。截至2019年底,教育部門僱用了107萬人。農業、漁業和林業僱用了318,800人。採礦業僱用了251,200人。」報告指出。
范德克雷博士說,針對孟加拉國、印尼和奈及利亞等規模較小、尚未開發的市場,採取協調的戰略和營銷方法,有助於填補中國學生停止入學后留下的空白。
范德克雷博士說:「從其他國家招生是可能的,但要認識到這並不容易,而且如果中國學生大量減少,我們也無法彌補所有的損失。」
報告建議在外交和貿易部(DFAT)內設立教育貿易多元化辦公室,並設立澳洲教育大使,類似於英國新設立的國際教育代言人。
該辦公室將協調國際教育政策,推行整個政府的市場多元化議程。這些努力將包括協調對外宣傳,確保澳洲提供的服務——從簽證到工作權利到學生體驗——保持競爭力。
2016年,聯邦政府成立了國際教育委員會,其中包括來自六個領域的部長,包括外交、教育、科學、貿易和移民,以及該行業的專家。然而,據了解,有人擔心該委員會的運作方式不夠協調一致或有戰略性。
*以上內容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FindAus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