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城逼瘋了?要怪,就怪這位「鐵娘子」吧……

2021年07月02日 11:15

來源:澳洲小黃鵝

在各種抗疫排名上遙遙領先了一年多之後,麻痹大意的澳洲人終於付出了代價。

因為Bondi Beach的一場Party,新州、北領地、昆州、南澳、維州…相繼出現了社區傳播,一夜之間,除了塔州之外,整個澳洲竟然都已經相繼淪陷。

上千萬澳人的生活,因為突如其來的封城,被摁下暫停鍵。

而當我們回顧這場席捲全澳的疫情時就發現,很多問題再次被暴露出來……

返西澳旅客最先確診

6月19日,一名女子在Bondi海灘的Lyfe Cafe用了餐,隨後于上周日從悉尼到達,之後按要求進行了核酸檢測。

當時,她的病毒檢測呈陰性。

在隨後的三天時間內,她去過Mindarie的Ocean Keys shopping centre、Indian Ocean Brewery、Mobius Health & Performance健身房和一所學校。

上周四開始,她出現了癥狀,6月26號,她前往Joondalup Health Campus進行了核酸檢測,並於當晚返回了陽性結果,成為引爆西澳本輪疫情的源頭。

隨後,她到訪過的Lyfe Cafe餐廳,才被新州當局列為高危場所。

如果單看上面的軌跡,引爆西澳這輪疫情的,就是狡猾的Delta毒株。

然而,當我們復盤一下新州疫情應對過程就可以知道,遲緩應對,是導致本輪新州和西澳疫情爆發的一個致命問題。

新州疫情應對遲緩引爭議

我們首先來看看,悉尼疫情自爆發到封城的歷程:6月16日

Bondi海灘出現神秘病例。患者為60多歲男子,是一名司機,工作內容包括運送國際機組人員。該病例可能是在悉尼國際機場到隔離酒店的這段私家車行程間感染的。

6月17日

本土病例增至4例。其中包括首例確診司機的妻子,一名曾到訪疫情場所Vaucluse區咖啡館Belle Cafe的70歲女子,和一位40多歲的男子。當天新州衛生部門已經確認,第一例本地確診感染的,就是Delta毒株。疫情高危場所也增至19個。

6月18日

新增1例本土病例,均為早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6月19日

新增1例本土病例,均為早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6月20日

新增4例本土病例,均為早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新州政府宣布部分地區和場所實施強制口罩令。

6月21日

新增2例本土病例,均為早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悉尼Bondi疫情集群相關病例增至11例。

6月22日

新增12例本土病例,其中悉尼Bondi疫情集群相關病例增至21例。強制口罩令擴大到大悉尼地區。

6月23日

6月23日,新增23例本土病例,其中有8例來自West Hoxton的生日趴。悉尼限制升級,但仍然允許家庭訪客外出。

6月24日

6月24日,新增24例本土病例,悉尼Bondi疫情集群相關病例增至36例。新州州長認為「目前限制措施已經足夠,不會考慮封城」。

6月25日

6月25日,新增28例本土病例,新州宣布區等4個區域實施封鎖措施。

可以看到,早在6月17日,新州就已經出現了非密切接觸病例並確認了Delta毒株的社區傳播情況。

從過往的情況看,倘若上述情況放在其他州,恐怕早就採取封城應對了。但當時,新州政府並沒有採取哪怕是像口罩令一樣的限制措施,而僅僅是公布了疫情高危場所和呼籲民眾自覺檢測。

而上述的應對措施,也為後來疫情持續蔓延提供了溫床。

但即使是已經導致跨州感染、多個群聚爆發和接連20+的新增病例,新州政府依然認為「現有的措施已經足夠應對當下疫情」,並仍然允許家庭外出探訪…

直到6月25日,新州出現單日確診病例達到28例,並連續3天實現20+病例的情況下,新州州長才宣布City of Sydney、Woollahra、Randwick、Waverley四地進入為期7天的封鎖狀態。

這也就是說,從6月16日到6月25日這10天時間內,新州在本地確診幾乎破百的情況下,才宣布封城,而且還是悉尼少部分地區封城…

這個時候,與Bondi的聚集感染有關的人數已經上升到65人!與此同時,病毒也得以在全新州持續蔓延,直到今天,新州本地確診數量一直穩定維持在20+…

那麼,為什麼新州政府會採取如此有爭議的應對措施呢?

這,還得從新州州長Gladys Berejiklian說起

「追蹤、檢測、不封城」的Gladys Berejiklian

Gladys Berejiklian,一眼看去,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名字「無從下嘴」…

從維基百科上,這個名字的中文翻譯是「格拉迪斯·貝爾吉格利安」,好吧,即使是中文也是非常的難念…

其實,這是一個亞美尼亞名字。

現年50歲的Berejiklian,是一位亞美尼澳人,而這個身份,也是她開啟自己政治生涯的重要基礎。

因為經濟管理等專業能力出色並擁有服務亞美尼亞少數族裔社區的經歷,Berejiklian成功塑造了政界女強人的人設,並在2017年成功贏得了新州州長大選。

這個人設,一直被外界特別是媒體界紛紛引用,也成為Berejiklian的重要政治標籤。

在抗疫方面,來自的Berejiklian一直倡導「快速追蹤、大量檢測、不影響正常生活」的策略,她不僅不在新州封城,還曾多次因為西澳的封城而發表過反對意見,還得到了莫里森的支持。

「維護民眾的人身自由」,是Berejiklian抗疫政策的核心理念,很多人認為,Berejiklian是在學習美國的抗疫模式。

可惜的是,新冠,就是來限制人身自由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犧牲自由,就等同於不抗疫,尤其是在澳洲根本沒有能力像美國一樣大範圍的接種多種新冠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的前提下……

就拿這次疫情來說,當Berejiklian祭出「迷你封城」之後,《每日郵報》甚至在頭版報道這一「創舉」,直接把Berejiklian喚成「」,並認為她「值得信賴,頂住壓力,拒絕了衛生專家的封城建議,讓數百萬人仍然能幾乎正常的生活。」

然而,打臉來的總是那麼快,「迷你封城」宣布一天後,新州確診病例再次暴增29例…而且,有一大部分來自封鎖以外的地區。

隨後,新州政府也不得不宣布,在6月26日,悉尼大都會地區、藍山、中央海岸和卧龍崗啟動為期兩周的封城措施…

就這樣,一直倡導「追蹤、檢測、不封城」的Berejiklian,最終還是被新冠病毒好好地上了一課。

要知道,就在今年5月,她才剛剛立過Flag,表示新州永遠不會再進行大規模的封城……

在連番祭出神操作之後,新州「鐵娘子」也成為了網友們集體吐槽的對象。

除了網友,連西澳最大的媒體《西人》也對Berejiklian進行了官方吐槽:《西澳大利亞人》的多篇報道認為,新州州長的遲緩政策不僅連累了西澳,還對全澳的防疫造成了不利影響。

除了網友和媒體之外,詬病新州政府做法的,還有澳洲的流行病學專家。

流行病學家、世界衛生組織冠狀病毒顧問Mary-Louise McLaws教授就表示,新州的封城行動「晚了一周」,而這種緩慢行動已經「把整個國家置於Delta病毒的危險之中」。

西澳州長Mark McGowan也對新州州長Gladys Berejiklian應對措施提出了批評。他認為,新州「封城」的速度太慢了。

「我不想推卸責任,新州市民現在顯然也正在經歷痛苦。但這一切給我們的教訓是:儘快採取行動,儘可能摧毀病毒。」

「我們的做法一直都很快速,目的是在病毒立足前就將其清除。新州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大家可以自行判斷哪種方法更有效。」

正如McGowan所說的,當下疫情蔓延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新州政府遲疑緩慢的對應速度而導致的。

然而到目前,新州州長仍然堅稱,自己當時是根據醫療建議而非政治作出的決定,也不會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番話明顯是嘴硬,尤其是表示自己的所作所為與「政治無關」時。

一段時間以來,執政的州,封城封的都相對果斷,而自由黨執政的新州,總是在這件事情上「秀優越」,搞特別,似乎立即封城,就是向工黨服軟了一樣。

然而,新冠,就是種專治不服的病毒。

眼下,新州已經封城近一周,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控制,民眾的不滿也日益高漲。如果有時光機,Berejiklian大概一定回到6月20號,去按下封城的按鈕。

可惜,一切都不能從來了。但願下一次,當這樣的機會擺在眼前的時候,這位鐵娘子和她背後的謝頂老哥,能把民眾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不要再用「自殘」的方式,向美國表忠心了。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小黃鵝,會火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