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明起開放國際旅行,但回國隔離21天讓華人卻步了
由於前往中國某些城市必須在兩個不同地點進行兩次隔離,部分華人擔心回中國要隔離長達21 天。中國不太可能在明年北京冬奧會前取消現階段的零病例防疫戰略。
據報導,澳洲即將重開國境,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已承諾澳洲支持全球70%的人口接種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計劃,他可能會提高國內生產阿斯利康疫苗產量。
澳洲經歷將近20個月後重新為接種疫苗【相關閱讀:專家爆驚人內幕:接種疫苗,你有更大的可能會死於病毒】的人開放,許多新州居民準備從周一開始出國。
但由於前往中國某些城市必須在兩個不同地點進行兩次隔離,部分華人擔心回中國要隔離長達21 天。中國不太可能在明年北京冬奧會前取消現階段的零病例防疫戰略。
中國正在廣州建設隔離設施,為海外旅客提供5,000多個房間。
29歲的平面設計師陳默利(Molly Cheng)上一次親自與父母相聚是2018年,那是她在墨爾本的大學畢業典禮。
當澳洲於2020年3月宣布關閉國際邊境時,陳默利決定留在澳洲,因為她持有的是工作簽證,她無法保證如果她回中國之後可以順利返回澳洲。
「我每天都和媽媽視頻聊天,我非常想念她的家常菜」,陳默利說。
「我表哥生了一個男孩,我還沒有機會見到我剛出生的侄子。但最重要的是,我最擔心奶奶的健康,她已經八十多歲了。」
儘管澳洲現在正在逐步重新開放,但陳默利主要考慮一個因素—為期21天的隔離阻止她立即購買回國機票。
她必須在酒店隔離14天,並在家裡再隔離7天,然後才能與家人相聚。
陳默利的家鄉哈爾濱是位在中國北方的大城市,曾在9月份爆發Delta疫情。
當地政府最初要求返國居民和進入該省的人在酒店隔離21天,然後居家隔離 14天。
現在雖然已放寬要求,但21天的隔離期對陳默利來說「還是太長了」。就算休一個月的年假,也只能陪家人一周左右。
「疫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所以我不想有意外,我也擔心如果離開太久會丟掉工作。」
在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重新開放國際邊界之際,中國仍在推行「零病例」戰略—漫長的隔離過程就是其防疫措施之一。
其他措施包括部分封鎖城市以遏制新疫情,並在幾天內對整個城市全面篩檢。
中國酒店隔離長路漫漫
陳筱黑(Xiaohe Chen)於2019年底持第一個打工簽證抵達澳洲,後來簽證時間獲得延長。
她在墨爾本做過女服務員,當大城市的病例數激增時,她搬到昆州的Bundaberg並在農場找到了工作。
但她決定今年回中國,儘管她的簽證仍然在效期內。陳筱黑於8月從悉尼飛上海。在飛機降落後,她和其他20人乘坐接駁公車送往酒店隔離。
除了上海機場的醫務人員外,沒有與任何人接觸。
「在上車之前,我不斷在掃描二維碼、填表格、量體溫」,她說。
「從裝修可看出是一家相當古老的酒店,但還算舒適寬敞。費用為每天人民幣450元(摺合90澳元),包括餐費。」
在她下榻旅館期間,醫務人員每三四天進行一次PCR檢測。
為了互相協助扶持,陳筱黑和她的同航班旅伴以及部分酒店工作人員建立了一個微信群,交流生活和必需品信息。
陳筱黑說:「我們酒店裡有一些澳洲人,也許他們來中國探親或當老師。他們多次詢問哪裡可以買到速溶咖啡,因為酒店不是每天都有供應咖啡」。
上海不是她的最終目的地。
但如果她在上海隔離14天後立即返回她在東北省份遼寧的老家,她將不得不再等上兩周。
於是,陳筱黑選擇了一條更好的方式。
她說:「我自願將在上海的隔離期延長一周,然後享受了一周的自由,所以我總共在上海度過了28天」。
「鑑于當時上海沒有疫情,我免除家鄉的酒店隔離程序。」
終將會開放
中國成功抑制2019年底在武漢開始的疫情,但Delta變種病毒株帶來了新的挑戰。
首波Delta變種疫情於5月在廣東出現,7月在南京的疫情在兩周內蔓延至15個省,迄今每天仍有數十個新病例。
除了抑制國內病例,「防止境外輸入病例」是中國防疫戰略的一部分。
中國正在廣州建設專門的隔離設施,該設施配置5,000多個房間,供海外旅客使用。
同時,隨著2022年冬奧會將於2月在北京開幕,組委會宣布不會向海外觀眾出售門票。
劉超傑教授領導拉籌伯大學中國健康項目,他認為中國很難改弦易轍。
「有觀點認為中國的清零政策很可能會持續到冬奧會結束。」
但劉教授也表示:「病毒不可能完全消滅,國家不可能永遠關閉,因此,清零戰略會在某個階段發生變化,只是時間問題」。
劉教授表示,中國最擔心的是開放后大量患者湧入醫院。
「就像武漢在2019年底時一樣,醫院急診室擠滿了大量患者,社區醫療資源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專家曾光告訴當地媒體,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中國的計劃也會發生變化。
「當優勢不再存在時,清零策略不會繼續」,廣東一家報紙援引曾某的話寫道。
劉教授說,很難預測中國什麼時候會開放,但終將會開放。
*以上內容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創夢AUS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