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鴨嘴獸蠢萌中二?其實它孤獨又腹黑,可最近它過得並不好
想必各位對鴨嘴獸這貨並不陌生,這一外表憨態可掬,又丑又萌的貨,一直是澳洲的另一張動物名片。
結果一項研究,揭示了一個非常令人心痛的真相:在過去的200年裡,它的數量一直在下降。
在未來它們可能成為瀕危物種
聽到這個消息的小微,實在是非常心痛: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怎麼能離我們遠去呢?
生物界可就這麼一位奇葩+獨身+渣男+腹黑的生物…
說它奇葩,要從這貨身世發現開始…
221年前的一天,大英博物館收到了一份奇怪的「禮物」。
禮物的送出人是澳洲新南威爾士的總督,John Hunter。
(1737年-1821年)
這份禮物不是別的,是一份奇怪動物的標本…
它看上去像是一隻海狸,又看上去像一隻鴨子。
歐洲博物學家們看到這種怪物,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當時有很多冒險家,拼湊虛假標本,從博物館那裡騙錢。
正當時任大英博物館助理管理員George Shaw,拿起剪刀,打算拆穿這個虛假的拼湊標本的時候。
他詫異了:竟然沒有一個線頭,也沒有一處縫合的蹤跡…
這個橡膠頭,竟然真是個真實存在的物種,誰想得到啊?
當然啦,此時最重要的事情來了:趕緊給新生物命名!
這是所有博物學家、科學家,都希望在有生之年做到的一件事。
又是這貨,讓George Shaw犯了難。
叫什麼好呢?這貨這麼像鴨子,就叫它鴨嘴獸——Platypus好了(取自一個希臘詞πλατ που:寬腳丫子的拉丁譯詞platupous),
結果這麼一查,Platypus這個名字已經被用過…
最後George Shaw只能用Ornithorthynchus給它命名…
而Platypus則成為鴨嘴獸的小名,大家都通用地這麼叫它。
然而在1798年,人們還不知道,鴨嘴獸,竟然是這樣一種孤獨的存在。
世界上有人類,但是有黑人、白人、黃種人、福建人、內蒙人…
世界上還有羊,但是羊有綿羊黃羊岩羊…
蛇有眼鏡蛇、響尾蛇、白眉蛇、竹葉青…
但是世界上的鴨嘴獸,就只有一種!
鴨嘴獸科,只有鴨嘴獸這麼一個可憐的寶寶。
而且,世界上,只有5種卵生的哺乳動物,鴨嘴獸就是其中1個。
真·一個人撐傘,一個人擦淚,一個人好累…
就是這麼一種神奇的生物,要比我們今天知道的絕大多數動物,都古老得多。
前人類出現,大概在720萬年前…
而鴨嘴獸出現,至少在2500萬年前…
所以要真正論起輩分來
人類還得把這種磕巴又古老的物種
叫一聲大爺…
就是這麼一種神奇又古老的生物,分佈也格外的專一…
明明是自己死扛了2500萬年的史前神獸,然而對生活環境那是有絕對意義上的公主病。
鴨嘴獸的人工養殖一直不太成功,只有極少數幼體能夠存活下來,無論搬到哪,它們都不適應…
1943年,維州Healesville保護區,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人工繁殖了一隻鴨嘴獸…
但到現在,鴨嘴獸還是沒有在澳洲以外的地方,繁殖成功…
換句話說:想看鴨嘴獸?
對不起,大爺我社恐!
想看我只能來澳洲!
說到鴨嘴獸最奇特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繁殖方式。
作為一種需要依靠母乳餵養的動物,它竟然卵生的,而不是胎生的…
而且這種和鴨子一樣大的動物,生個孩子,只有花生米那麼大…
對,你沒有看錯,一隻鴨嘴獸的蛋,直徑只有1~2.5厘米,比人類大拇指都要小…
但它,還是要依靠喝媽媽的奶長大…
懷孕的雌性,會把它們原來居住的洞穴,挖得很深,用樹葉在洞穴深處做一個孵化墊。
每次,雌性鴨嘴獸,只會產下3粒「花生米」,之後花費14天,把自己的小「花生米」孵化出來…
雖然是哺乳動物,但雌性鴨嘴獸,其實並沒有乳腺……
幼崽出殼以後,雌鴨嘴獸會躺平,然後讓乳汁流到肚子中間聚攏…
然後等待自己的寶寶在肚皮上喝奶奶…
四個月以後,小花生米長大成獸,便要開始自己的孤獨旅程了…
許多人想問了,啊呀,這麼有愛的鴨嘴獸,是不是家庭關係無比緊密啊?
大錯特錯!
鴨嘴獸媽媽,都是自己把孩子拉扯大。
自己挖洞、自己建房、自己生產、自己生養孩子…
完全沒鴨嘴獸爸爸什麼事。
感覺這個種群,雄性鴨嘴獸,除了提供創造生命的那一股XX,對鴨嘴獸整個種群的繁衍,沒有其他任何貢獻…
而且這傢伙還特別腹黑…
雄性鴨嘴獸,是現存極少數幾種有毒的哺乳動物之一。在它們的後腳上,有根毒刺…
而他擁有的毒液壓根就不是保護自己孩子老婆的…
根據研究,雄性鴨嘴獸只有在繁殖季才會大量產生毒素,用於和其他雄性爭搶雌性。
搶老婆搶的很激烈,但是他們集體對照顧老婆沒有絲毫願望…
這是實打實的渣男!
除去繁殖季節以外,雄性和雌性根本不相互搭理,他們各自過著自己孤獨的生活,就像所有今天所有獨居的人類一樣。
它們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餓了的時候,就揮動著它們的尾巴,在池塘里找小蝦小蟲子吃。
吃飽的時候,它們就從水中游出,在陸地上行走。
這些獨行俠們,就像保護自己的武器那樣,保護著自己腳掌。
在水中的時候,它們主要依靠自己的前爪來划水,而在陸地上行走的時候,它總喜歡把前爪,摺疊起來,用腳腕行走,保護自己賴以游泳的腳蹼。
畢竟…自己太能吃了…
非常費腳力啊!
鴨嘴獸可是實打實的吃貨,作為獨居動物,獸生和獨居的宅男宅女一樣,除了吃以外,好像也沒有別的什麼事需要擔心了。
據統計,每隻鴨嘴獸,需要吃掉相當於自己體重20%的食物。
每天為了吃,它會花費13個小時,潛水800餘次…
鴨嘴獸簡直就是動物界的蘇軾啊!
「自笑平生為口忙…」還有別人么?沒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獨行在南太平洋的季風裡的孤獨生物,在最近,生存受到了巨大威脅。
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的Richard Kingsford教授表示,在過去的4年裡,他們一直在關注鴨嘴獸的生存狀況。
在澳洲的很多地方,鴨嘴獸已經絕跡了。
在昆州的河流里,曾經有著成千上萬鴨嘴獸的足跡。
而今天,研究者們卻很難在這一區域,再次發現它們…
它們的銷聲匿跡,主要還是拜人類所賜。
鴨嘴獸作為一個與世無爭的吃貨,平時的確有一些天敵,比如蛇、水鼠、蜥蜴、巨蜥、鷹等…
但是這對它們的種群很難造成威脅,畢竟這些捕獵者有更多更好吃的選擇…
由於生活地點固定,皮毛保暖性強,這些鴨嘴獸最後被人類盯上——
拿這丑貨的皮做東西不錯…
於是在20世紀初的時候,狩獵鴨嘴獸成為了當時獵人們的一個風潮。
尤其是在一戰的時候,這種容易捕獲的小生靈,一度成為了戰略物資——跟土耳其人打仗,得耐得了寒吶!
歷史學家們,這時候幫了生物學家們一個忙,他們發現了一個皮毛商人的記錄。
光是這麼1個商人
就販賣出了29000張鴨嘴獸皮!
在澳大利亞博物館里,還擺放著一張毛毯,單單是這一張毛毯,就由48張鴨嘴獸皮毛製成。
究竟有多少鴨嘴獸因為人類的關係命喪黃泉,研究者稱,這真的難以估算…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人類是鴨嘴獸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且,為了得到完整的毛皮,殺害鴨嘴獸的方法非常殘忍…
比起直接被槍殺死,這種直截了當的死法,鴨嘴獸可能只是被打暈或者電暈,然後開始被剝皮…
到了現在,人類還在繼續威脅著這一物種的存在。
為了保障農業用水,許多河流、池塘都被引流或者築壩…
但就像之前說的,鴨嘴獸是對於生存環境要求很高的生物。
假如水過深或過淺,它們需要的食物種群可能就不會存在。
而鴨嘴獸又是一種缺乏長途遷徙能力的動物。
一片池塘地質水質環境的改變,可能就會造成一群鴨嘴獸的消失…
曾經的Murray-Darling Basin,就由於缺水,導致了無數鴨嘴獸的死亡…
而類似的環境問題,在全澳各地在不斷上演。
鴨嘴獸,可能會逐漸成為瀕危生物。
200多年前,人們在博物館看到這種生物的時候,它像是從來不存在的天外來客。
希望在未來,人們可以不用只能在博物館看到它。
鴨嘴獸小檔案
壽命:人工飼養中可以活到17歲以上
技能:游泳出色
體溫:32度
潛水:通常持續30秒
睡眠:平均每天睡14小時,都在河岸邊短而直的洞穴中
天敵:蛇、巨蜥、鷹、鱷魚等
食物:吃肉,環節動物蠕蟲、昆蟲幼蟲、小蝦
闢謠:對了,很多人說我出演了《神奇動物在哪裡》,導演沒給出場費啊?開玩笑了,嗅嗅的確有我的血統,不過那貨更像針鼴啦。
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
鴨嘴獸觀賞地點
1、現在如果大家想在維州觀看野生的鴨嘴獸,可以在大洋路上Great Otway?National Park的Lake Elizabeth蹲守。
2、Snowy River National Park 以及Alphine National Park,也都有野生鴨嘴獸出沒的痕迹。
不過一些遊客表示:想等到鴨嘴獸真的需要點耐心,完全不知道它們到底在哪裡,有時候就等著它們從水裡浮出來喘氣,可它們就好像不用換氣一樣!
不過據資料顯示,鴨嘴獸不太能憋氣,大概每30秒就需要呼吸。
所以如果你運氣好,可能看到的是這樣的
這樣的
運氣不好么,大部分可能只能留個泡泡給你
3、假如不想撲空,想親眼看看這種神奇的生物,市中心的Melbourne Zoo、墨爾本東邊的Healesville Sanctuary,都能找到它哦!
Melbourne Zoo
(Healesville Sanctuary)
*以上內容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風平浪靜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