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衝擊貧困人口版圖,救急不救窮JobKeeper只是幫倒忙?
由於聯邦政府的支持,數十萬澳洲人在疫情衰退的早期階段擺脫了貧困,2020年澳大利亞的貧困水平急劇下降,但到了促進經濟時期時,他們又回到了財務不穩定。
由新南威爾士大學帶領並於周三發布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和JobKeeper計劃是將澳洲貧困人口比例降至10%以下的關鍵因素。2019年這一比例為11.8%。
但是等到JobKeeper和補助的結束,儘管JobSeeker的基本支付每周增加25澳元,但生活在貧困中的澳洲人比例卻上升到14%,即超過380萬人。
慈善機構和社會福利組織指出,在疫情衰退初期,隨著聯邦政府實施了每兩周 1500澳元的JobKeeper工資補貼和疫情補助金,包括JobSeeker,每兩周提供550澳元的疫情補貼,使民眾的財務壓力急劇下降。
根據新南威爾士大學和澳大利亞社會服務委員會 (ACOSS) 的研究發現,如果沒有各種疫情補助支援計劃,貧困人口數量將飆升至近600萬,佔澳洲總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但現實是,總數下降到260萬。
依賴JobSeeker補貼的家庭貧困率從2019年的76%下降到2020年年中的15%。依賴緊急救濟的人口比例從14%降到9%,難以支付帳單的家庭比例也出現了類似的下降。
但是,一旦援助措施取消或停止,貧困比例就開始增加。2021年初,依賴 JobSeeker的家庭的貧困率上升至48%,而單親家庭的貧困率從19%上升至 31%。
新南威爾士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崔洛(Carla Treloar)說,聯邦政府在沒有足夠替代選項的情況下終止疫情補貼和JobKeeper,使更多人陷入貧困。
「儘管在COVID-19衰退期間在減少貧困和收入不平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早期進展,但現在這些人都可能比大流行之前還多。這是對流行病的政策反應」,她說。
研究表明,各種COVID-19支持措施對整體收入的影響顯而易見,只有高收入者的稅後收入在2020年出現下降。
統計結果與之前的經濟衰退形成鮮明對比;在1981-82年經濟衰退之後,除前 10%的人群外,所有階層的稅後收入都下降了,而在1991-92年經濟衰退後全體倒退。
通過去年的經濟復甦,然後是Delta爆發,研究發現高收入者受益於就業市場和資產價格的改善,工作「薪資高」和投資收入增長強勁。
ACOSS首席執行官(Cassandra Goldie)表示,疫情證明了良好的社會政策也是良好的經濟學。
「COVID-19大流行告訴我們,貧困和不平等並非不可避免的存在狀態。它們的增長是因為政府政策允許,並且在許多情況下直接增長」,她說。
*以上內容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走進澳大利亞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