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屎殼郎拯救澳大利亞!每年都有國產屎殼郎出口澳洲,這些推糞小傢伙可是澳洲人的最愛

2022年07月08日 18:38

故事要從很多很多年說起,那時候的這片大陸剛被發現不久,這塊遺世獨立的瑰寶很快便被一群家、生物學家們大刀闊斧的規劃著。

誰能想到,澳洲原本本無牛?

1770年,歐洲拓荒者登上這裏發現天然牧場眾多,而且氣候濕潤,再加上沒有什麼大型猛獸作祟,那說白了,這可不就是養牛的最佳選擇嗎!

於是幾個老哥商量著,咱得從自己的大本營拉些個牛過來啊。

一番操作猛如虎后,澳洲奶牛群數量開始幾何式暴增,畜牧業開始飛速發展,給這些移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但是牛多了,emmmm,屎就會多…不是星星點點,直接長這樣:隨著糞便腐爛,它們會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其中的營養物質和細菌則會滲入水中。

但一氧化二氮是一種溫室效應很強的氣體,對環境影響那是大大的,甚至在短期那是不可逆的。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而且每個牛糞粑粑在一周之內約可繁殖和養活3000隻蒼蠅,難以分解的牛糞還會遮擋陽光,嚴重影響了牧草的光合作用,導致大片牧草死亡。

牛依賴牧草生存,牧草岌岌可危,效益也就顯著下滑,而且牛糞滋生的大量蚊蠅昆蟲泛濫成災,環境衛生嚴重惡化。

對牛糞一愁就愁了一百多年,時間來到了20世紀60年代,一種小昆蟲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它以動物的粑粑為食,背著黝黑的殼子,永遠不知疲倦的在推著糞球滾動,糞球越大地位越高。

所以農學家一拍腦袋,屎殼郎就決定是你了!

其實,澳洲本土也有屎殼郎,但本土的屎殼郎只喜歡解決那些有袋類動物排泄的的干硬糞便。

它們根本不喜歡新來的這些龐然大物,奶牛排出的糞便水分含量大,粘稠不易成型,所以工作量太大,澳洲本土屎殼郎表示這麼有挑戰的工種我可不做。

此外,澳洲屎殼郎長期吃袋鼠這種乾的糞便,突然間引來的新的動物糞便,換了口味,讓屎殼郎難以適應,更是開啟了徹底擺爛的日子。

So,只好硬著頭皮開啟了一場「屎殼郎項目」,並且一干就是從1965年持續到1985年。在此期間,有55種屎殼郎從夏威夷、非洲和南歐進口到澳大利亞。

哪來自外國的屎殼郎,傳統口味就是牛糞,都是吃牛粑粑長大的。那傢伙,那看著堆成山的美味還不開動?!它們的引進,讓所有的澳洲人看到了將糞堆消除的希望。

但最讓澳洲人滿意的肯定還是的屎殼郎。

在2019年的數據調查中顯示,澳大利亞從我國進口了1500隻屎殼郎,大約是用了2500

屎殼郎的引進對澳大利亞的農業、土地管理和控制水牛和叢林蒼蠅產生了重大影響。

先和大家科普一下,為什麼屎殼郎這小小的身軀總愛挑戰大大的食物。

屎殼郎推糞球那是有理想的,不是隨便玩玩的,原來屎殼郎的幼蟲必須要吃糞球才會長大,所以屎殼郎的爹媽,必須給小屎殼郎準備足夠的食物。

成年的雌屎殼郎發現垃圾污物,特別是人畜的糞便后,便會把卵產在裏面,然後再搓成一個圓圓的糞球,一般像核桃那樣大小。

這樣屎殼郎的寶寶就會在裏面成長了。等長大后,它們也會繼續推糞球,為家族的崛起而奮鬥。

屎殼郎用帶有釘耙樣硬角的鏟狀小頭來掘割糞土,用掃帚般帶有鋸齒的前腿把糞屎收集在自己的腹下,再用中、後足搓動,使糞屎不斷旋轉、滾動,最終搓成一個丸子。

實際上,屎殼郎除了消滅糞便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搬運種子。比如:大象消化能力弱,很多食物還沒完全消化就被排出體外。

但屎殼郎在搬運糞便時,也會將這些種子搬運到較遠的地方,無形之中幫助了種子傳播。

但由於澳大利亞環境、氣候不同,國外的屎殼郎不適應新環境,難以建立種群,需要定期補充數量,防止它們死絕。

所以這樣勤勞肯乾的屎殼郎,還有誰能不愛呢?

*以上內容轉載自發現澳洲,風平浪靜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