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澳洲房產稅務邏輯已變

2022年11月01日 10:10

2022年,最大的問題,就是信心問題。

對收入沒有信心,對通脹沒有信心,對房價沒有信心。現在看空的情緒已經鋪天蓋地,籠罩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然而就在這時,政府出手了!

首當其衝的當屬稅務改革。

政府的建議

財政廳的一份分析報告稱,根據新州政府提出的住房稅方案,選擇繳納年度房產稅而不是預付印花稅的首次購房者,長達63年都在省錢。

財政廳的報告顯示,在購買80萬至150萬房產的首次購房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可能會選擇較低的年度房產費用,而不是預付印花稅。

新州財政廳的模型顯示,對於購買了一套價值150萬澳元的公寓並選擇繳納年度房產稅的首次購房者來說,需要63年才會支付到本應預付的印花稅價值。

新州財政廳的數據顯示,一半的自住業主會在10年半內出售房產,約三分之二的自住業主會在20年內出售房產。

對於一套80萬澳元的公寓來說,預付印花稅和年度房產稅之間的盈虧周期是36年,100萬澳元的聯排別墅為28年,125萬澳元的房子為26年。

財政廳已將這些數據提交給為期一天的議會調查,以審查政府提議的房產稅計劃, 該計劃是州長Dominic Perrotte力推的政策。

該法案已在下議院獲得通過,並將於下周在進行辯論。在上議院,該法案面臨的反對,他們稱其為「永久稅」。

新州財政部長Matt Kean表示,這項改革將意味著許多首次購房者最終會過得更好。

Kean表示:「這項改革不僅將幫助首次購房者更快拿到房屋鑰匙,還將使許多首次購房者支付的總體費用減少。這完全取決於選擇,對於許多首次購房者來說,從長 遠來看,選擇支付較少的付款將會省錢。」

「大多數人一生中會不止一次購買一套住房,因此對於許多首次購房者來說,在他們購買第一套房產的有限時間內,選擇較低的年度費用,而不是一次性繳納印花 稅,將更有意義。」

First Home Buyer Choice還降低了首套房的前期購買成本,將儲蓄存款的時間縮短了大約兩年。

在新政策下,合資格的首次置業者如在1月16日或之後購房,可按年繳付每年400澳元的稅,加上土地價值的0.3%,而無須對價值低於150萬澳元的房產繳付印花稅。

防止財富不均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一份新報告,限制住房稅收減免可能有助於降低房價,並確保財產不會集中在年長和較富裕的人手中。

該報告表明,資本利得稅(增值稅)減免可能會不成比例地使高收入和較富裕的家庭受益,並耗盡政府預算。

在澳洲,一個人的主要居住地沒有資本利得稅,當有人出售投資物業時徵收的稅款有很大的折扣。

經合組織對包括澳洲在內的各國政府的建議之一是「考慮限制資本利得稅減免……以確保對最高價值的收益徵稅」。

這表明可以「減少房價的一些上行壓力」。

2021年,主要住宅的資本利得稅豁免給聯邦預算帶來的成本估計為640億澳元。

這份名為《經合組織國家住房稅》的報告稱,在澳洲和英國,主要住所的資本利得稅豁免是這兩個國家最大的稅務優惠。

報告說:「額外的稅收收入將取決於動態效應,如鎖定效應和房價變化。」

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對50%的資本利得稅折扣提出異議,該折扣允許較富裕的投資者在沒有巨額稅單的情況下從出售房產獲得較高的利潤,並且每年使聯邦預算少獲約100億澳元的收入。

2019年,工黨有一項政策將資本利得稅減免從50%降至25%,但在今年聯邦大選之前,它拋棄了這一政策。

經合組織還指出,較富裕的家庭受益於資本利得稅減免和折扣,而年輕人則會因此而被排除在住房市場之外。

該報告指出,「經合組織國家在過去三十年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房價增長;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房價增長有加速的趨勢」。

它表示,在包括澳洲在內的經合組織國家中,住房是大多數家庭的主要資產,「對中產階級起著更重要的作用,自有住房平均佔中產階級財富的60%」。

由於資本利得稅折扣等稅收減免,成為房主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多地由家庭收入和財富決定。

經合組織報告指出:「在澳洲,世代之間住房擁有率的下降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比對高收入家庭來說更為明顯。」

經合組織的報告引用了澳洲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格魯德諾夫(Matt Grudnoff)的研究表明,資本利得稅的折扣主要流向較富裕的家庭。

格魯德諾夫此前曾指出,資本利得稅折扣使房屋負資產的回報更加有利可圖,並鼓勵人們將投資重點放在他們認為會升值的資產上。

他的研究發現,超過70%的資本利得稅折扣福利按收入分配給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

他的研究還表明,年齡和性別受益方面也很重要。

近80%的減免資本利得稅惠益流向了50歲及以上的人士。只有12%的惠益流向40歲以下的人士,僅1%的惠益流向30歲以下的人士。

它也主要流向男性,婦女獲得的資本利得稅減免惠益不到40%。

確實,現在經濟遇到困難,樓市遇到困難。不要看人口、不要看庫存、不要看去化周期、不要看租售比、不要房價絕對值,不要看國際形勢,這些在政策面前,都是垃圾。

如今,看多,最多就是短期站崗;看空,是這輩子再也追不上。2023年將是大回暖之年。如果你對當下的看空理論深信不疑,那麼你將被這陷阱埋葬,再也無法翻身。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房投資見聞,會火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