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紐西蘭女總理「翻車」是對澳洲的一記響亮警鐘?
這兩天,一件突發事件震驚了各界:被譽為「最美女總理」的紐西蘭總理阿爾登忽然宣布辭職,並且沒有給出任何理由。
當然,也有痛恨阿爾登的人把她稱為「齙牙妹」。
但是無論什麼稱號,每一個澳洲百姓都應該高度關心她辭職背後的真實原因。
作為從2017年就開始帶領紐西蘭工黨成功上位的最大功臣,阿爾登也是一位充滿爭議的政治人物,比如在聯合國大會上當眾哺乳、公然打出反對移民的旗號、並承諾將大舉改革房地產等等。
然而隨著阿爾登的辭職,與紐西蘭經濟結構以及地理位置都高度相似的澳大利亞,也將面臨一場暴風雨。
因為這位被視為「紐西蘭之光」的女總理辭職,並非偶然,而是因為這出拙劣的戲碼已經難以繼續。
首先,阿爾登在2017年的勝選並不光彩,而是與臭名昭著的少數黨派New Zealand First聯手,並承諾讓該黨派黨魁在勝選后擔任副總理以及外務部長。兩黨聯盟之後,才拿下了大選。
如果用《世紀報》評論員Roshena Campbell的話說就是:「New Zealand First就是澳洲一國黨(排外、歧視、種族主義)的翻版。」
為了取悅這群特殊選民,阿爾登果斷宣布將紐西蘭移民人數從每年7萬人腰斬至3萬人。
對於絕大多數選民,阿爾登則承諾將大刀闊斧地改革房市,讓更多紐西蘭老百姓住上自己的房子。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一方面削減海外移民,另一方面讓本地老百姓當家做主站起來,顯然是贏得選票的完美配方。
一切都非常美好,特別是阿爾登政府豪擲20億紐元(摺合18.5億澳元),打造10萬套經濟適用房,更是點燃了紐西蘭民眾的希望。
但是問題來了:以紐西蘭的經濟實力,特別是在腰斬移民的情況下,要怎麼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呢?
阿爾登的解決方式是:不著急,這日子不是還沒到嘛。
這也是阿爾登政府的第二個配方:溫水煮青蛙。
但是很快,紙就包不住火了。
在阿爾登執政的第二年(2019年),紐西蘭移民人數不降反升,從5.5萬人飆升至7.2萬人,顯然與阿爾登承諾的大幅削減移民背道而馳。
在緩解住房危機方面,豪擲到打造10萬套經濟適用房的20億紐元,在投入5年後,也僅僅建成1,365套,相當於總目標的1.36%。
據紐西蘭政府部門數據顯示,在2022年上半年裡,紐西蘭房屋的拆除數量已經超越建成數量。換句話說:2022年的前6個月里,紐西蘭的房屋數量出現了負增長,更別提緩解百姓住房壓力了。
這一套操作下來,非常打臉。
但是,移民人數的不減反增,以及房地產供求關係的進一步失衡,有一個非常好的理(借)由(口):新冠疫情帶來的人口流動性驟變,以及建材供應鏈的中斷。
如果說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化是命運垂愛阿爾登政府,那麼紐西蘭工黨政府在政策上的大翻車就屬於自我了斷。
首先,阿爾登政府重拳打擊「房地產投機倒把行為」,直接取消了長期助推地產泡沫的負扣稅(negative gearing)。
所謂負扣稅,是指投資者可以將投資過程中的虧損用於對沖盈利的一種稅務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地產投資者可以將按揭成本(支付給銀行的利息)對沖租金收益,最終實現合理避稅的行為。
這一機制也被大量的澳洲地產投資者廣泛運用。
廢除負扣稅機制的目的非常明顯——減少地產投機行為,迫使投機者退出房市,釋放房源,緩解房市供應困難,最終讓紐西蘭老百姓過上當家做主的好日子。
但是,阿爾登政府的下一個政策變更就讓人摸不著腦袋了——大幅減弱了資本所得稅減免機制(Capital Gain Tax),這一招的落地,徹底葬送了阿爾登政府的前程。
類似負扣稅機制,資本所得稅減免機制也是助推地產泡沫的元兇之一,當投資者在持有資產超過一定年限之後,就可以在出售資產時享受盈利部分的稅務優惠。
這一機制,同樣是吸引成千上萬海外和本地投資者湧入澳洲地產的原因。
那麼阿爾登是怎麼改的呢?
答案是把資產(這裏指地產)的最短持有時間從5年一口氣上調到10年。
換句話說,那些最初打算投資5年以後就出售變現,然後撤離房市的投資者,現在已經無法脫身,因為絕大多數投資者在進入房市前,已經在稅改前的基礎上計算好了盈虧比,沒有人願意割肉。
負扣稅機制的廢除,原本是用來打擊地產投機者信心,釋放房源,但是資本所得稅年限的上升又讓地產投機者無法離場。
那麼對於這些投機者來說,只有一個出路:把成本全部轉嫁到租客身上。
至此,阿爾登政府的「黑暗料理」配方已經出爐。
移民人數、房屋可負擔性以及對社會各個階級的大範圍割韭菜,成為了阿爾登政府的收官之作。
而必須大口吞下這些黑暗料理的,是生活在紐西蘭社會下層的弱勢群體。
但是,這些都是阿爾登一個人的鍋嗎?
也許是,也許不是。
說是,因為她所做出的幾個關鍵承諾都沒有兌現。
說不是,因為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以紐西蘭的經濟實力,特別是在腰斬移民的情況下,要怎麼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呢?
答案是根本不可能實現。
一個依靠移民帶來財富的國家,一邊表示要腰斬移民人數(斷財路),一邊又要大興土木打造10萬套住房(增加開支),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反觀澳大利亞,財政部長Chalmers的操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盡量在不激發社會矛盾的前提下大量引進移民。
據澳洲財經見聞此前發表的《即將改寫歷史:30萬移民大軍入境澳洲》中指出,澳洲極有可能在本財年創下有史以來最高凈移民人數紀錄。
可見,源源不斷引進移民是澳洲、紐西蘭,乃至全球其他移民大國的必經之路。這一點,阿爾登沒有做錯。
但是在經濟結構單一且經濟體量極小的紐西蘭,豪擲重金,並且通過稅改來拆東牆補西牆(比如迫使投資者在10年內拋售資產而繳納所得稅,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卻是一記自不量力的昏招。
所以,阿爾登的辭職並非突如其來,而是一系列政策失誤帶來的必然結果。
這個慘痛的教訓,在由紐西蘭百姓埋單的同時,也為澳大利亞敲響了警鐘。
至於阿爾登的後繼者如何收拾這個殘局,我們將拭目以待。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風平浪靜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