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澳洲網路詐騙橫行!全澳詐騙損失達5.69億澳元!騙局不斷增多!騙術花樣層出不窮!這些騙局定要警惕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發展,網路詐騙案也不斷增多,而且騙子似乎也變得越來越「聰明」。
如何避免被騙,已經成為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1.全澳的詐騙損失達5.69億澳元
最新數據顯示,就全澳來看,2022年,澳人被詐騙犯騙走了近5.69億澳元,其中,西澳的詐騙損失為1600萬澳元,明顯高於2021年的1460萬澳元。
就在最近,西澳又發生了多起詐騙案。
周二,珀斯男子Chris Litchfield表示,他被一名自稱來自NBN公司的來電者欺騙了,並因此損失了近10萬澳元。
他表示,騙子進入了他的電腦,然後有條不紊的從他的銀行賬戶中轉移走了大批資金。
據Litchfield描述,為了讓自己相信NBN正在對附近的一個接線盒進行升級,其中兩個騙子甚至還穿著該公司的工作服,將一輛裝有電信設備的麵包車停在他的房子外面。
而在聖誕節前,來自Albany的Aurora Casilli也遭遇了一起網路詐騙,在向一名自稱銀行工作人員的人轉賬36500澳元后,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而且NAB告訴她,由於是她自己授權支付的,所以他們無法對她進行補償。
Aurora Casilli
幾乎在同一時間,珀斯還出現了一起「小狗騙局」,一名女子因此被騙了3800澳元。
據了解,聖誕節前後,這名女子在網上找到了一個出售Shih Tzu-Maltese的「飼養員」,經過一番交談后,騙子向這位女子出示了他的證件,並說服她寄了1800澳元。
不久后,騙子又要求她支付2000澳元的運輸費,並威脅說如果她不付錢就舉報她「遺棄寵物」。在被恐嚇的情況下,這名女子只好付了錢,但最後卻發現這是一場騙局。
而另一名珀斯女子則在購買房車時被騙了2.98萬澳元,她說,她一直在和一家合法公司打交道,後來在一次支付中,騙子破壞了通訊,錢也因此被匯到了一個騙子的銀行賬戶上。
還有一位珀斯女子則在涉及比特幣的投資騙局中損失了12.3萬澳元……
此外,據了解,2022年,消費者保護聯絡中心共接到了2000個與詐騙有關的電話,其中,28%的案件與試圖竊取機密信息的網路釣魚詐騙有關。
2.騙術正變得越來越多樣
WA ScamNet還發現,最近,與新冠大流行相關的在線購物詐騙案有所增加,涉案金額已經高達數十萬澳元。
此外,受住房短缺影響,租房騙局也重新出現。最近,在Facebook或Gumtree等平台上就出現了很多要求預付定金的詐騙廣告。
消費者保護中心的防詐騙聯絡員Felicia Prindiville還表示,「性勒索」目前也是一個急需關注的詐騙領域。
她說,在性勒索案中,騙子的目標往往是那些年齡在18到24歲之間的人,他們往往會通過社交媒體的「好友請求」與受害者取得聯繫,然後通過進一步的交流獲得受害者的信任。
之後,騙子就會與受害者交換有關性的圖像或視頻,然後藉此勒索受害者。
Felicia Prindiville
Prindiville還表示,騙子的騙術正變得越來越多樣,騙子的身份也越來越難以被鎖定。
「幾乎所有的網路詐騙案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
「他們可以讓電子郵件看起來非常合法,他們發送的簡訊看起來也是由銀行發出的……因此受害者很容易信以為真,並認為他們的行為是正確的。」
「這種隱藏在合法企業和機構背後的力量往往是最可怕的,對騙子來說,假造信息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對我們來說,信息的真假卻很難分辨,因為這些信息看起來是如此可信。」
「騙子似乎正變得越來越聰明,他們會不斷更新自己的騙術,而我們往往會落後一步……」
3.網路詐騙案不斷增加
Prindiville還表示:「無論是丟失錢財,還是丟失身份信息,都是可怕的。」
「錢財一旦被騙,就很難追回,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會改變他們的生活,甚至會導致破產。」
Prindiville目前正在州政府管理的ScamNet團隊工作,而該團隊與Crime Stoppers有著密切的聯繫。
據Prindiville描述,2013年,他們只收到了「幾份」網路詐騙報告,但現在,每天都能收到30多份報告。
Prindiville還表示,最近,Optus、Medibank Private和英國零售商JD Sports Fashion等知名公司被黑客攻擊,而這也意味著犯罪分子更容易獲得受害者的個人信息。
「最近,我們收到了很多網路詐騙報告,我們也一直在進行跟蹤。」
「詐騙犯隨時都有可能發起行動,他們會藉助各種方法騙走你的錢和身份信息。」
「過去,被騙取的錢財多會流向西非國家,但現在已經擴散至世界各地。我們發現,現在有很多錢正在流向亞洲、美洲、英國以及澳大利亞。」
「我們想向大家傳達的是:對於自己收到的任何信息,無論是簡訊、電子郵件還是電話,都要持懷疑態度。」
4.一定要冷靜思考
西澳大學法律與技術副教授Julia Powles也敦促人們:如果認識的人向你發送了鏈接,一定要打電話核實后再打開。她還表示,可以通過ACCC網站獲取相關建議。
Powles還表示,她的團隊最近一直在研究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以了解騙子是如何利用它來欺騙受害者的。
「我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研究Facebook在詐騙和其他犯罪活動中所發揮的作用。」
「據我們了解,Facebook通過將廣告審查等關鍵活動外包給海外,逃避了系統性不當行為的責任。」
「今年,澳大利亞的兩起重要案件都與Facebook有關,一起是由國家消費者監管機構ACCC領導的,而另一起則是由Andrew Forrest領導的一起刑事訴訟。」
Julia Powles
此外,Prindiville還敦促受害者立即啟動「保護模式」——聯繫免費的IDCARE服務、定期進行信用檢查、更改所有在線密碼、應用雙重身份識別等。
「避免被騙的辦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冷靜思考。」
「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認真冷靜思考一會,因為你一旦做了某件事,就很難恢復如初。」
在此也提醒大家,一旦收到陌生鏈接或信息,一定要冷靜思考,並藉助正規渠道進行核實,以避免被騙!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小黃鵝,指點山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