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放生大批龍蝦, 竟是讓它們去吃別的海鮮!? 頂級美食泛濫成災鋪滿海底, 伸手就能抓

2023年02月25日 19:08

最近海域空降了一批龍蝦,為的不是人工飼養用來食用,而是為了對付另外一種海鮮!

#01:大批龍蝦空降澳洲海域,準備干翻另一種美味海鮮

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每年一到龍蝦季,吃貨們都歡欣鼓舞!

不過作為盛產龍蝦的地方,最近澳洲卻手動往海里投放了一批龍蝦。

這究竟是什麼操作?

難道澳洲的龍蝦資源要枯竭了?

圖片來源:ABC News

龍蝦愛好者們先別著急,事實上這批空降進海域的龍蝦並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為了對付另外一種海鮮!

而這種海鮮,也是很多吃貨們的心頭好…

說到新鮮美味的海膽,一定是許多集美們的最愛。

不論是海膽炒飯,

海膽刺身,還是海膽蒸蛋,都讓人愛不釋手。

海膽營養豐富,富含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D以及磷、鐵、鈣等多種營養成分,而且價格也不菲。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海鮮,卻讓頭疼不已…

這是為啥呢?

原來東南部海岸線,尤其是塔州的海膽多年來一到繁殖的季節就繁殖成災,

於是稱這樣的人間美味為:海洋害蟲(ocean pest)…

圖片來源:ABC News

海洋與南極研究所副教授、海洋生態學家 Scott Ling指出,「自 1990 年代初以來,的長刺海膽數量正在激增,達到 2000 萬。」

此前也有報道顯示,據估計,自1978年在聖海倫斯海域首次發現一隻海膽以來,到現在為止已有2000萬隻海膽困擾著塔斯馬尼亞的東海岸。

14 年來,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了重要的實驗來減緩海膽的影響,但是效果都不是非常理想。

一家漁場正試圖通過從願意購買海膽子的餐館市場中賺錢來尋找收益。

然而,海膽的數量依舊在不斷增長。

找人捕撈也沒啥用…

從2017年以來,漁業已清除250萬隻海膽,相當於1000噸。

2019年記錄的560噸漁獲量超過了每年150噸的平均物種增長率。

但海膽強大的繁殖力,依舊讓政府深深擔憂著…

要知道,在大多數海膽中,雌性一次可產數百萬個卵!

於是乎,澳洲的專家們這次想出了一種新的辦法

——讓美食打敗美食!

於是龍蝦們就這樣扮演起了「海膽殺手」的角色。

圖片來源:ABC News

目前,海洋生態專家Scott Ling和他的同事Craig Johnston已經在塔斯馬尼亞東海岸建立了試驗場。

他們將大龍蝦轉移到這個實驗地點,並且限制捕撈,然後將結果與附近未採取任何行動的「控制」站點進行比較,想要看看用龍蝦對付海膽的效果究竟如何。

畢竟平時,龍蝦也會以海膽為食。

而看到這裏,廣大吃貨們恐怕要直呼心痛:都是人間美味,何必自相殘殺呢?

這撈也撈不完的海膽,究竟做了什麼,為什麼讓澳洲政府如此費盡心機來對付呢?

#02:泛濫成災,所到之處片甲不留

事實上,政府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如果泛濫的海膽再不控制,這些海膽就會更加肆無忌憚地把海底干禿,從而影響澳洲海域的生態環境。

像是,最新數據顯示,海底已經禿了50%了!維州和塔州也正在受到海膽的威脅!

圖片來源:ABC News

海膽是雜食性動物,但有選擇時,它們更喜歡新鮮的海藻。

而海藻是岩礁動物的重要食物和棲息地,所以當海膽創造了一片荒蕪,就像砍伐了一片充滿活力的雨林,整個海底生態系統直接崩塌。

圖片來源:ABC News

報道指出,海膽大面積繁殖導致了太平洋沿岸大部分的植被被破壞。

在北加州水域,高達90%的褐藻被吃掉,在俄勒岡州海岸附近,海帶已經消失了,還記得幾年前,海帶是那麼的厚,船隻都很難在水中航行。

在澳洲的情況也是類似,大量的海膽吃完了海中的海藻,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使得許多物種都難以生存下去。

那裡的海底,除了石頭只有海膽,所經過的地方,不留一點生命。

看看這張在同一地點拍攝的前後對比圖,就知道海膽的破壞力有多驚人了。

圖片來源:ABC News

迪肯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Paul Carnell指出:只需要10隻海膽,就能將一平方米的海床吃成荒漠…

每平方米只需要有10隻海膽就能製造出一片海洋沙漠。

下面圖中新州南部Kurnell海域這些白色的看上去光禿禿的地方,都是海膽的「傑作」。

圖片來源:ABC News

而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海藻和浮游生物是食物鏈的最底層,也是繁衍了無數生命的基礎。

一旦這一個底層基礎被完全破壞,整個系統就會瀕臨崩潰,甚至會導致大批海洋生物死亡。

然而,澳洲部分海域,海膽的密集度達到了每平米50隻…

而最近還有一個壞消息,由於太平洋上空大氣層變暖,海膽的數量正在加速增加!

圖片來源:ABC News

以前為了避免整個區域的生態系統被徹底破壞,專家只能採取人工捕撈的方式,將部分海膽移出,並移植部分海藻來恢復生態系統,而整個過程需要至少3年時間!

#03:龍蝦戰績顯著,吃貨們申請出戰

話又說回來,那麼這次換了一個方法之後,龍蝦們的戰績如何呢?

從目前的試驗結果來看,效果還是可以的。

報道稱,試驗顯示,在繼續捕魚且沒有引入龍蝦的南部,海膽數量和海底貧瘠土地的面積都有所增加。

但是,在投放了龍蝦並對其進行保護的海域,海鮮數量明顯減少,而且海底光禿禿的面積也沒有繼續再增加。

這說明,龍蝦們在「清理」海膽這件事情上還是很給力的。

圖片來源:ABC News

這個結果也讓Scott Ling博士感到欣喜,他表示,「這確實表明,如果我們的珊瑚礁上有大量的掠食性龍蝦,我們真的可以降低海膽泛濫的風險。」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破壞程度已經很嚴重的地方,龍蝦也沒有辦法,畢竟龍蝦捕食加上生態的恢復也需要時間。

例如在St Helens附近的海域破壞已經很嚴重了,龍蝦數量的增加對海底貧瘠土地的大小沒有影響。

Ling博士指出,每公頃以海帶為主的珊瑚礁養殖 50 只大龍蝦可以防止海膽過度泛濫,但是目前的結果也顯示出,在管理海膽泛濫這方面,「預防比治療更有效」。

對於澳洲海膽,還有另一種解決方式,雖然澳洲本地人表示不愛吃,完全可以考慮尋求中國吃貨的幫助!

中國吃貨們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有網友求出口的

還有要求澳洲開放海膽簽證的,「保證吃成回憶」

甚至還有網友表示:吃海膽其實也是一門技術,或許可以順便幫辦理技術移民?

這思路不就一下子就打開了嘛!

澳洲生態環境優越,很多生物在這裏都找不到天敵,以至於經常泛濫成災,而澳洲人自己又不懂得如何科學的通過烹飪方式來減少這些生物的數量。

看看澳洲泛濫的那些東西吧,之前蜘蛛蟹泛濫、小龍蝦泛濫、兔子泛濫,現在又出現了海膽泛濫。

如今還要尋求龍蝦的幫助,兩個都是人間美味,全都送上餐桌不好嗎?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微報,會火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