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澳洲巨頭們都在高通脹下賺大了!Qantas,WWS,Coles,Kmart,Bunnings…全部利潤狂飆
導語都賺大發了!
高通脹已經持續了很久,
RBA加息的步伐還在繼續,
而澳洲各大企業也公布了它們的利潤,
都在這樣的情況下賺得盆滿缽滿!
誰是通脹的最終受害者?
澳洲RBA正式官宣第十次加息之後,現金基準利率來到了11年來的高位。現在各大銀行也開始跟進加息的步伐。
NAB 宣布其標準浮動住房貸款利率將從3月17日起上調 0.25%。Westpac表示,它也將轉嫁利息上漲,利率從3月21日起上漲0.25%。
利率上漲就是為了抵禦不斷高漲的通貨膨脹,澳洲人們已經深受其害。但是澳洲的一些公司卻在通貨膨脹下利潤率一路狂飆。
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澳洲一些面向消費行業的公司利潤率都上漲了,像Woolworths集團,Qantas,CBA銀行,Suncorp保險公司等。
所以澳洲股票分析師表示,澳洲的企業仍然處於相當不錯的時間點。
這些公司當中,首當其衝地莫過於澳航Qantas。儘管燃油價格上漲,再加上勞動力成本的上漲,旅游業也還未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是Qantas在最近也報收盈利了10億澳幣,收入接近100億澳幣。
收入的提高並不能代表Qantas的盈利水平,現在Qantas每收入100澳幣,就能夠盈利15.6澳幣,利潤率上升到15.6%。而在前半年,利潤率比現在下降了三分之一不止。而在2018年下半年,沒有遭到疫情困擾的Qantas的利潤率也僅為10%。
最新結果表明,在疫情之後的「翻身戰」,Qantas打得很漂亮,利潤率比疫情前提高了50%以上。
投資專家表示,Qantas把額外的成本都轉嫁給了消費者,在幾個月前,大家都只是認為澳航今年全年的利潤能夠達到10億澳幣,但是Qantas在6個月就實現了這個「小目標」。
這都是因為缺乏競爭和一波疫情后的「報復性旅行」所帶來的利潤井噴。對於Qantas來說,他們也遇到了一個疫情之後令人難以置信的「夢幻開局」,他們的航班作為稀缺資源,航班價格飛漲。
而且,Qantas不是在旅游業唯一一家利潤增長的企業。各個旅遊公司都從上半年的虧損中扭虧為盈。Flight Centre也從上半年虧損2000萬澳幣中,收入增長了217%,達到10億澳幣,收入利潤率也高達10.1%。
而零售行業的公司營收也在增長。但是Coles和Woolworths否認了他們在通貨膨脹期間賺錢了。
Coles的凈利潤大幅增長也出乎了很多分析師的意料,雖然毛利率只是從26.1%增長到26。5%,但是Coles凈利潤增長了17.1%,達到了6.43億澳幣。銷售額緊緊增長了4.1%。這說明Coles在顧客花的每一分錢上賺到了更多的錢。
Woolworths集團利潤率也增長了14%,達到了9.07億澳哦。他們的食品業務的利潤率從30.2%上漲到30.7%。
經濟學家們認為,大家都需要吃飯,所以雖然物價更高了,但是我們仍然會買,哪怕高價的時候。
其它零售行業也賺了更多的錢。JB Hi-Fi的利潤率從上半年的21.89%提高到22.77%,雖然經營成本上漲了53個基點,但是銷售額也增長了8.6%至52.8億澳幣,公司的凈利潤增長了15%至3.3億澳幣。
Bunnings、Officeworks、Kmart和Target的母公司Wesfarmers集團利潤也增長了14.1%,達到了13.8億澳幣。
其中大部分的利潤是由Bunnings貢獻的,Bunnings的公司收入增長了6.3%,達到97.9億澳幣。但是作為一家在高通脹環境中競爭的零售商,它的利潤率從13.2%降到了12.7%。
Kmart同樣作為拼低價的零售商,但是它的收入增長了24.1%至57.1億澳幣,利潤率為8.3%,而前半年的利潤率只是4.8%,可以想象到它後半年的利潤率有多恐怖。
Commonwealth聯邦銀行也在加息之後獲得了高額利潤,它的凈利潤增長了10%,達到52.2億澳幣,很大原因是因為它的凈息差升至2.1%。
另一邊的能源行業,Origin Energy的利潤從半年前虧損1.31億澳幣,一下子在後半年扭虧為盈,狂賺3.99億澳幣。
隨著幾乎所有東西的成本都在上漲,從牛奶到電力再到住房貸款,是否可以說這個利潤報告季節的最大輸家是消費者?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亞日訊,會火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