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要回國卷了!
在澳洲華人圈裡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澳洲的基礎教育太差了,小學里什麼都不教!還不如送孩子回國讀小學打基礎!」
更有媽媽吐槽,
如果繼續這樣學下去恐怕就要廢了。
這不,為了能讓孩子接受更加紮實的基礎教育,一些華人父母紛紛選擇將孩子帶回國學習。
其實這些媽媽送孩子回國學習的舉動早就有跡可循。此前,澳媒就曾報道,澳洲教育出現大滑坡,澳洲學生的數學水平要落後中國約3.5年!
而如此大的成績差異,也再一次揭示了澳洲與國內教育體系的巨大不同…
再學下去就廢了!
澳洲華人媽媽送子女回國接受基礎教育。
2021年正值國內疫情大封鎖時期,澳洲華人媽媽Cherry毅然決然帶著不滿6歲的女兒回國了。
而談到為什麼疫情也阻擋不了回國的腳步時,Cherry說到,一是因為父母年紀大了,自己不能總飄的那麼遠。二是因為孩子到了該上小學的年紀了,我想讓她回國學習,打打基礎。
而且我是北京人,我也想讓孩子在純正的中國文化熏陶下成長,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小北京兒,串衚衕、說京腔。
授權小紅書@櫻桃的眼睛
對於孩子的學習,我一直很重視,在國外時,我就讓她上了中文補習班,甚至要求在家裡用中文交流,但都效果一般。
幾經考量后,我放棄了穩定的工作,義無反顧地帶著女兒回國了。
當時,女兒已經讀完了一年級,但是回國后,我們一切從頭再來。和意料中的一樣,一開始女兒根本跟不上節奏,好在經過慢慢的熟悉與磨合,女兒才逐漸適應。
澳洲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國內的基礎知識卻相對紮實,每個人的選擇不同而已,不必非要爭出個誰好誰壞。
無獨有偶,居住在霍巴特的華人媽媽Lisa也說到,孩子讀二年級時,我將他接來了澳洲,一開始孩子還挺高興,但是沒過多久,我就意識到了一絲絲的危機。
沒有課本,沒有考試,孩子學得怎麼樣我根本不知道,放學后就是玩。
要知道在國內,二年級的孩子加減乘除已經學得很溜了,反觀澳洲,孩子還在做簡單的運算。
如果繼續這樣學下去恐怕就要廢了。
擔心之餘,Lisa也決定讓孩子明年回國學習,雖然他們也想讓兒子在自己身邊,但為了孩子的長遠發展,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
Lisa夫婦在澳洲做生意走不開,只能拜託國內的父母照顧兒子,孩子先在國內上學打打基礎,等到上5、6年級時,再接回來。
早在3年前,墨爾本華人媽媽Jenny也做出了讓孩子回國學習的決定。
當時,5歲的大兒子已經在私校讀了兩年,Jenny夫妻倆也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回國讀書的問題。
直到在一次和國內朋友視頻通話后,Jenny才下定決心帶兒子回國。
在視頻中,朋友5歲的兒子從唐詩宋詞到數學運算,從唱歌跳舞到體育運動,可謂是全方位「碾壓」自家孩子。
為此,夫妻倆做出了一個決定,由Jenny帶兩個孩子回國讀書,為期3年,丈夫則留在墨爾本繼續工作掙錢。
三年後,等孩子打好堅實的基礎,再回來澳洲上學。
近日,關於是否有必要送孩子回國接受基礎教育的討論也正沸沸揚揚。
有媽媽表示:「我很支持這種做法,在國內學習到6年級后再回來,這時孩子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回來後學習會更加輕鬆。」
還有媽媽表示:「我家孩子就是在國內讀完7年級后回來的,現在中英文掌握地都很好,比上培訓班效果強太多了。」
另一位媽媽則說到:「千萬別小看孩子的適應能力,他們能很快融入到新的環境,為了學業,我想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而也有媽媽並不贊同這一做法。
「如果是父母跟著孩子一起回國還好,如果只是孩子回去並跟著老人生活的話也太殘忍了,家長和孩子都會受不了的。」
「真的沒必要呀,在澳洲中文學不好,回去后英文又落下了,到頭來什麼都沒有得到。」
「其實更應該問問孩子的想法吧,我覺得沒有什麼比父母陪在身邊更好的教育了,送孩子獨自回國學習不值得。」
「孩子這麼小的年紀,還是留在父母身邊吧,本來一生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就不多。」
澳媒齊刷屏,
澳洲教育出現大滑坡…
其實這些媽媽送孩子回國學習的舉動早就有跡可循。此前,澳媒就曾報道,澳洲教育出現大滑坡…
The Age
SBS
ABC
並向全澳拉響了警報!
原因是世界經合組織了一次「全球大會考。」
共有超過60萬名15歲在校中學生,代表79個國家和經濟體的3200萬名學生,參加了一場兩個小時角逐,
也就是「2018國際學生評估結果測試「(PISA)。
一年後,這份成績單才被公佈於眾!
而隨著成績的出爐,全澳立馬陷入了恐慌,因為澳洲在這份「會考」中,遭遇了「滑鐵盧」!
別找了,上面的「學霸梯隊」是找不到澳洲的身影的,我們的排名是,
閱讀世界排名16,
科學世界排名17,
數學排名世界29。
澳洲學生的成績,也首次低於經合組織成員國家平均水平之下,
創出20年最差!
而反觀以「應試教育」著稱的中國,則表現相當搶眼,在閱讀、科學、數學三項評比中,位居世界第一,妥妥的拿下了「世界學霸」的稱號!
如果將澳洲和中國學生,在數學上的差距量化一下的話,澳洲學生的數學水平要落後中國約3.5年,要說,澳洲中學生的數學水平,
都比不上中國的小學生,
一點都不為過…
澳洲人的數學之差,簡直都不想吐槽了。
但沒辦法,每當「數學」成為大家的眾矢之的時候,大家都想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
為什麼中國學生的數學那麼好?
為什麼澳洲學生會那麼差?
對此,澳媒還為此進行了一次「調研」…
1. 學習時間遭中國學生碾壓
要想找到其中的原因,那麼,找一個中國學生問一問,不就知道了?!
Nicholas?Zhang,是一名從中國赴澳讀書的留學生,曾就讀於澳洲頂級私校Scotch College。
在接受澳洲的一次採訪被問到這一問題時,這個小夥子表示,澳洲學生和中國學生每周的學習時間,完全不同!
以數學為例,他在國內時,每周至少有20個小時花在學習數學課程上,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參加一些課外輔導,參加奧數比賽…
而當他來到澳洲讀書後,學習數學的時間呈斷崖式下滑,平均每周不到4小時。
而更多的時間,他都跟同學們一起用在了體育或是樂器的學習上。
2. 澳洲學生的數學真是「體育教師」教的
隨後,澳媒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卻揭示,
澳洲學生正在面臨的一個殘酷現實。
在澳洲,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學生的數學課是由其他代課老師教的。
也就是說,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學生,能聽上一堂真正科班出身的數學老師的課,你們說,這神奇不神奇?
澳洲校園裡數學教師長期「匱乏」的窘境,也逐漸演變成了一場
席捲全澳的「教學危機」!
據澳洲數學科學研究院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數學教師短缺的現象,其實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從1980年開始,已經開始慢慢惡化…
如今,面對著每年65,000新生增長,這種「危機」變得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據學校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這些趕來「救火」的任課老師,幾乎都是被趕鴨子上架。
在講台上,他們硬著頭皮講完一節課的內容后,最怕的是課堂上學生們的提問,因為自己剛剛學的一知半解。
有時幾個問題都能把他們給問懵,最後,不得已使出殺手鐧,大喊兩個字,下課!
數學課找不到代課老師后,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
有些學校開始不斷地砍掉數學課時,
有的學校甚至停開了部分數學課程…
針對這種惡性循環的狀況,教育人士表示:「當我知道有些學校把數學課學時嚴重縮水后,我當時就震驚了…」
不同於國內的教育體系,
澳洲教育更加註重這些方面…
看到這澳洲與國內學生如此大的成績差異,就不得不從澳洲與國內的教育體系說起了。
澳洲老師要確保的是「保底」而非領先
對於澳洲的老師來說,他們的教育目標是「保底」而非領先,
即教學進度勢必要讓
班裡所有的同學都跟的上。
所以如果班裡有極個別同學學習能力較差,
像數學這些難易度明顯的課程就很容易教得簡單,這也就導致整個班級的數學進度都會慢下來。
再加上澳洲學校的班級常常是年級混班,雖然老師對兩個年級的學生學業要求不同,
但是也不大可能將整體水平教得太深。
這也就導致澳洲的數學課程根本無法跟國內的重點班、加強班相比。
數學好並不等於一切
與國內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的理念不同,
澳洲對數學的重視程度並沒有那麼高。
孩子們不必多麼精通口算筆算,在課堂上他們還可以使用計算器。
澳洲教育更注重培養孩子在性格、禮貌、遵紀守法、獨立自主、正義善良、關心公共事務等方面的發展。
等到學生畢業步入社會時,他們能夠很容易適應並很好地生存下去,而且絕大多數都能成為一位合格的公民。
澳洲基礎教育對戶外活動很重視。
教育大綱不像國內那樣會
規定各項體育運動的考核標準,比如一分鐘內做多少個仰卧起坐,跑800米、1000米的及格時間是多少,立定跳遠的距離等。
但澳洲明確規定,每天學生的戶外活動時間不能少於一個小時。
而且澳洲政府在鼓勵孩子參加各項體育運動方面,可謂是絕不「心慈手軟」,
各種游泳、體育代金券直接免費送。
澳洲人因此從小就有了運動的「基因「,生活在澳洲的孩子不是在運動就是在去運動的路上。
而且澳洲政府鼓勵孩子多一項技能,不僅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還能為自己未來的生活增添一份樂趣,必要時還能挺身而出,救人於水火。
澳洲學校的老師更加註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事情不要急於表示贊同或者反對,而是要自己動腦筋想想。
對於課堂上有學生和自己的觀點不同時,老師也不會因此生氣。
在學習過程中,澳洲教育也致力於發掘孩子們的想象力、自主能力等,絕對不許家長干預。
而那些看似『』什麼都不教」的學校,更是會帶領孩子了解各行各業,以發掘他們的興趣與優勢。
澳洲教育和國內教育各有所長,父母們無論是選擇讓孩子留在澳洲讀書,還是將孩子送回國教育,初心都是為了他們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發展。
也正如Cherry所說「國外更注重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國內的基礎知識卻相對紮實,每個人的選擇不同而已,不必非要爭出個誰好誰壞。」
*以上內容轉載自墨爾本媽媽幫,風平浪靜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