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華男商婚被查! 導致妻離子散!! 美國男騙婚,拿完簽證立馬消失!還有人打出商婚廣告\\\”男女不限\\\”……

2023年06月11日 14:39

男結婚後第二天直接消失

中國已婚男再婚 導致妻離子散

還有人直接打廣告商婚「男女不限」

為了留在澳洲

這些人騙婚、商婚、假結婚

但有奇葩言論說,這個「投資」也很值

買方搖身一變 直接成賣方

……

值嗎?

美國男騙澳洲女

只為一個伴侶簽

住在澳洲的讀者們應該沒少看到這樣的新聞,一些外國人為了拿到澳洲PR或者簽證,與人商婚,或者直接就是騙婚騙感情,這種新聞雖然不是主流,但也並不少見。

有一個澳女聲稱,自己被美國男騙了!

她的美國男朋友在兩人婚禮后直接連人帶行李全部消失!留下澳女在風中凌亂…

這次新聞的主角是一個名叫Isabelle Glastonbury的澳女,在2015年的時候,在達拉斯與一個美國男Michael一見鍾情。

一年後兩人旋風訂婚後,在2018 年後一起從美國搬到,並舉行了一場童話般的婚禮,而辦婚禮的錢還是由Isabelle父母贊助的。

2021年1月,但就在兩人慶祝完Isabelle美國男朋友伴侶簽證獲批的第二天,Isabelle發現:男朋友連人帶行李全部消失了!

「我試著登錄我們的移民賬戶,但我根本無法登陸!我的信用卡已經被刷完了,電話也被屏蔽,電話或信息都發不出去……」

澳女Isabelle也被嚇傻了,問了兩個人所有的共同好友,包括伴郎以及美國男的家人,竟然都沒人知道美國男去哪了。

在2021年2月時兩人短暫會面過,當時邁克爾含糊地解釋說他「必須單身」,隨後兩人就沒有再見過。

但就在前幾天,Isabelle的朋友告訴她邁克爾又結婚了!這距離兩人正式離婚已經快一年了。

一個美國男,鋪墊了幾年感情,從美國搬到澳洲,還舉行了婚禮,然後又立馬連人帶行李消失……

如果說,一切只是為了拿到對於美國人並不難拿的

那隻能說,這也太下血本了,不僅是澳女主角難以理解,小編也看不懂。

但要為了留在的新聞,不光是涉及美國人。

華人圈裡也有不少被澳媒爆了出來,有些華人為了順利拿到簽證,不惜重婚,甚至還邀請了一眾群演,舉辦一場假婚禮!

華男為澳洲身份假結婚

結果爆出竟是已婚身份

在今年初的新聞里,有一對涉及華人的新婚夫婦,因為在澳洲假結婚被查了,付出沉痛代價。

其中男主甚至在中國已經有婚姻,還有兩個孩子……

39歲的Hung,作為中間人,曾在2018年的時候,試圖安排一名東南亞女性(澳籍)與一名中國已婚男在假結婚。

按照昆州的法律,結婚需要兩名18歲以上的證婚人出席婚禮,Hung就直接找了兩個「群演」,只要參加儀式,他倆就能拿到100刀的報酬。

Hung作為中間人,更是忙前忙后,不僅幫助整理了與婚禮有關虛假證明文件,還幫助這對「新婚夫婦」申請了簽證。

兩人假結婚的一個動機是為了讓中國男能留在澳洲,另一個是出於利益:這位澳籍女性與Hung達成協議,收取3萬刀作為報酬,來幫助中國男獲得簽證。

而Hung作為中間人,預計能獲得5千刀的報酬,只不過這錢還沒拿到,這倆人的假結婚就被查到了。

而這場假結婚讓他們付出沉重的代價:中間人Huang因組織假結婚以申請簽證和居留權被判處兩年半監禁。

而當事人的中國男更是被爆出其實是已婚身份,還有兩個孩子!

在事情曝光之後,中國男的妻子無法忍受丈夫在澳洲再婚的恥辱,直接也帶著孩子離開了他……

商婚這種事放在圈,這其實也是公開的秘密了,就算沒聽過周圍人講,打開幾個華人媒體,就知道類,似的新聞真不少見。

甚至一些徵婚交友的帖子,直接就打出「擔保商婚拿PR「的噱頭,甚至」男女不限」。

在澳洲,「商婚」騙PR都已經成一門專門的生意了,像剛剛新聞里的中間Huang就是專門做這個的,新聞里的中國男也是通過周圍人介紹認識到Huang,最後走了商婚騙PR的途徑。

不過在澳洲,想通過「商婚」拿PR,那些賣方真的能輕鬆拿錢嗎?而買方,損失多還是「成功」多?

澳媒深入報道市場

「賣方」錢不好拿 大量細節考驗

成功的「買方」搖身一變成「賣方」

澳洲的商婚市場,尤其是面向華人圈,也是經常被媒體關注的,比如SBS就曾經做過一起關於商婚主題的深入報道。

一般來說,在商婚交易里,賣方肯定是最「賺」的那個,一次就能獲得價格不等報酬,比如受訪者自述的15萬澳幣。

但通過SBS的調查報道,除了拿錢,賣方也是要接受很多「細節考驗」。

用受訪者的原話就是:「比你想象的要困難得多!」

雙方首先需要共同生活2年,還要應對各種檢查,比如移民和邊境保護局會半夜突訪,走進夫妻的卧室,摸一摸床是否有人住過的溫度。

儘管與他們同住一個屋檐下,一些提供商婚的澳華人甚至本身還有男友/女友。

作為賣方,在賺錢之外,如何處理自身的感情問題肯定也是一個考驗。

作為買方,承擔的風險跟壓力就更大了!但一旦成功,買方又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商婚里賣方。

作為買方,首先就要大量投入金錢,所以說如果遇到騙子,直接就是人財兩空。

在時間上,也是一個巨大的投入:不僅要和賣方住在一起應對檢查,還需要面對各種證明,申請臨時居留權、領證等等各種流程,最長可以達到兩年。

風險也不小,一旦被發現可能就是驅逐出境,但是一些買方認為回國這也就是最壞的結果。

畢竟一旦成功,不僅可以留在澳洲拿到身份,還可以轉換角色,成為商婚市場的里的賣方。

自己曾經投入到商婚的錢就成了投資,再向別人提供商婚賺錢就成了投資成功的回報。

這種商婚、騙婚現象不是只在華人圈,也不是只在澳洲,在一些發達國家屢見不鮮,也基本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地下「生意」。

遠不如以前寬鬆的情況下,在未來,這種情況會不會變得更多?如果更多騙PR的現象,會不會又導致澳洲收緊伴侶簽證等等的政策?

關於這個話題,您怎麼看呢?

*以上內容轉載自大澳網,走進澳大利亞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