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父母簽排期過長引發倫理困境 韓國小伙在澳成長17年面臨驅逐

2023年10月31日 12:06

韓國青年小李(音譯,Seok Hee Lee)從小在長大,但他很快就將被迫離開這裏,因為他的簽證申請經歷了漫長的六年審理,而在此期間,他已經「超齡」並最終因此被拒簽。

小李說:「我們一家子回韓國以後,已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了,因為我們在了太久。」

大約17年前,年幼的小李隨母親從韓國移民來澳,與他的姐姐團聚。自那時起,他們一直以身份在澳生活。

2017年初,小李快17歲時,他的母親申請了永久父母簽證,並將他列為受撫養子女。

儘管他的母親在今年3月獲得了居留權,但小李卻被拒簽了,因為他已經「超齡」了。

小李的母親申請的是「繳費型父母簽證」(Contributory Parent Visa),與其他父母簽證相比,該簽證的辦理時間要短得多,但一旦獲批,也需要支付4萬多的額外費用。

該簽證要求,如果簽證決定下達時,被撫養人已超過23歲,則必須證明自己「無工作能力」,才能被視為「完全或實質上依賴」主申請人。

小李在被拒簽的兩個月前恰好過完23歲生日,這距離他提交簽證申請已經過去了六年多。而小李的母親認為,如果兒子無法留在澳洲,花這麼多錢來換取自己的居留權就不值得了。

根據內政部數據,2022-23年度最終確定的繳費型父母簽證的平均等待時間為六年,但新申請的等待時間卻增加了一倍。

相比之下,其他父母簽證和老年父母簽證現在的處理時間將近29年。

今年3月,委託對系統進行的全面審查發現,澳洲過於依賴臨時移民,未能提供明確的永久居留途徑。審查還發現移民申請積壓是一個主要問題,導致社區對移民制度的信心受到了「破壞」。

聯邦政府已根據審查結果對移民戰略進行了修訂,並採納了一些重要建議。不過,雖然聯邦政府承認有必要改革父母簽證,但暫未出台改革措施。最終的《移民戰略》預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布。

內政部發言人稱,上財年該部門新招了近600名員工,為臨時簽證和移民簽證的處理提供支持。該發言人表示,仍在審核的簽證申請與2022年6月(近百萬份)相比已經減少了近40%。

移民律師蘇拉斯基(Zefy Souvlakis)說,像小李這樣的情況並不常見,但冗長的審理時間確實給父母簽證持有人的子女帶來了挑戰。

目前,小李一家只能努力適應重返韓國的生活。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