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習近平已為與美國打冷戰準備了數十年

2025年07月07日 17:58

作者: 魏玲玲

1957年,在訪問莫斯科期間檢閱儀仗隊。圖片來源: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日報》政策與中美經濟關係首席撰稿人魏玲玲6日撰文指出,正執行一項醞釀數十年的大戰略,對抗的經濟與全球主導地位。這一戰略根基源自對教訓的總結,其目標是實現所說的「戰略相持」——在長期式對抗中拖住,為爭取時間與空間。

自2012年上台以來,推動全方位準備,包括強化意識形態管控、經濟自主、軍力發展與全球外交滲透。他早在2013年內部講話中指出,蘇共垮台的根本是「意識形態鬥爭失控」,宣示絕不容許挑戰其權威。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期間,習近平將蘇聯解體列為警示教材,指戈爾巴喬夫「背棄了黨」。

中共顧問稱,習近平深知中共無法直接超越美國的軍事經濟實力,因此推行「非對稱冷戰」策略——避免正面對抗、但在全球多個維度長期周旋。他從提出的「游擊式戰略」吸收靈感,強調「常規軍隊不贏就是輸,游擊隊不輸就是贏」。中共對外仍維持全球經濟融入,卻持續削弱美國盟友體系,並提出「多邊聯盟」概念,推動各國不再選邊站隊。

經濟層面,中共吸取蘇聯押注重工業失敗的教訓,實施「雙循環」,強化內部製造能力以對抗美方技術圍堵。國防支出雖控制在GDP的1.5%以內,但連續三年維持7.2%增速,持續推動「可控但增強」的軍力擴張。

外交上,北京強化「軟實力輸出」,重塑「一帶一路」,以可持續貸款緩解「掠奪性融資」批評,並借美方縮減對外援助之機填補空白。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前夕,習近平與普京宣布「中俄無上限友誼」,進一步鞏固反美同盟。

2020年疫情后中美脫鉤加劇,習近平首次系統提出「內外循環」冷戰策略。任期內發動關稅戰,被北京視為美國強化霸權的信號,促使習近平全面轉向冷戰思維。前政府高級國家安全官員、喬治城大學教授埃文·梅代羅斯(Evan Medeiros)稱:「中共的經濟與外交政策都已轉入冷戰模式。」

習近平對黨內告誡是「保持耐心」,堅信全球力量終將向中共傾斜。前基辛格顧問、經濟學家羅伯特·霍馬茨(Robert Hormats)指出:「習近平的目標是在長期競爭中取得技術領先,並在全球事務中取得主導。」

為此,北京還在意識形態與文化層面展開全球影響戰。美國社交媒體網紅「甲亢哥」(IShowSpeed)受邀訪問中國,其宣傳片播放量破億,被中共視為「軟戰勝利」。

雖然拜登延續了川普的強硬政策,但中共試圖通過「對話」「交流」贏得喘息空間。中美高層會晤重啟,表面緩和實為戰略布局一環。中共同時強推「國產替代」,但也加劇了國內經濟疲軟、通縮與民營企業低迷。

美國華人學者裴敏欣(Minxin Pei)教授指出,中共戰略核心就是「拖」,用時間換取優勢,而「戰略耐心、保存實力與戰術靈活性」正是其精髓。

最終,這一切背後是習近平對蘇聯失敗的深刻恐懼與個人俄羅斯情結的交織。他正試圖用極權管控、技術突破與全球滲透,打造一個能在21世紀冷戰中撐下去、最終勝出的中共國。

來源: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