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府,賺瘋了

2024年02月19日 10:57

最近西媒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印花稅在一代人的時間提高了五倍。

而在印花稅成本增長最多的,買家需要相當於六個月的平均全職稅後收入,或42,500,來支付中位價房屋的印花稅。這相當於1980年代中期的六倍增長。

其次是,中位價房屋的印花稅增加了五倍,增加了44,500澳元,相當於一名普通全職工人5個月的收入。

富蘭克林曾說過「人生唯有死亡與稅收難以避免」。

毫無疑問,稅收在維持國家運轉、促進經濟增長、支持社會公平、穩定社會和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像澳洲這樣的經濟體中,可以儘可能的做到用之於民,但這一切的前提也是取之於民。

但就在去年6月份的報道中根據稅務局(ATO)的新數據,去年有66名百萬富翁共賺近10億,但卻沒有支付任何稅款。

這是由於高技能的會計師使用了巧妙的方法,幫助他們的客戶避稅,總共省下了超過4億的稅款。

這些會計師平均為他們的服務賺取了21.9萬,並且這筆費用也可以列為稅務扣除項。

這意味著他們的客戶不僅避稅,還能以稅前方式支付他們的會計費用。

這些富有的澳大利亞人去年能夠通過巧妙的會計技巧來避稅,他們平均每人去年的收入為1450萬澳元。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澳大利亞2022年的中位收入為51000澳元,而平均澳大利亞人支付的稅款超過11000澳元。

這樣的現實無疑是令人沮喪的,但更讓人沮喪的是介於澳洲的制度與法規這種情況暫時無法改變。

富豪不交稅的情況只會造成財政收入的巨大損失,而政府為了不使自己的稅基減少,只能在其他好徵收的部分施佳「重稅」,這樣的結果就是二八分化的更為嚴重,貧者更貧,富者更富的分化效應更加嚴重。

稅收的的確確是個技術活。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取之於無形,使人不怒」這樣的稅收技巧一直是古今中外的不二法門。

而印花稅就是這種具有「聽最少鵝叫」特點的稅種。

印花稅的設計確實顯示了一些獨特的考慮和策略。

印花稅是一種按照法定標準對特定文件或交易徵收的稅費,通常通過在相關文件上蓋章(印花)的方式來徵收。

印花稅有著稅源廣泛、徵收簡便、行政成本低的特點。

人們對於政府印花的認可,使得相關單據在法律上更受保障,也增加了人們遵守徵稅規定的意願。

這種心理認同可以減少逃稅的可能性,使稅收的徵集更為順利。

這些特點使得印花稅被認為是一種相對輕微、有效的稅收方式,特別適用於那些依賴於契約和憑證的經濟體系。

澳洲自然也不例外。

澳大利亞的印花稅是一種州級稅收,主要徵收于特定類型的交易和文件上。

這種稅收形式存在於澳大利亞的多個州和地區,但在不同的地區具體徵收的對象和稅率可能會有所不同。

在澳大利亞,印花稅的稅率通常是根據交易的金額或文件的價值來確定的,並且會根據不同的州或地區而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房地產交易往往是徵收印花稅的主要對象,而其他類型的交易相對較少。

印花稅作為重要的沉沒成本,越來越讓市場感受到壓力。

每一次印花稅的變革都帶來了市場劇烈的震動。

例如 2017 年開始執行的海外買家附加稅(Foreign Purchaser Additional Duty)就將海外買家的購置成本不斷拉升,對市場產生了不小的衝擊。

最近澳洲財經媒體寫了一篇文章提到,澳洲的印花稅在一代人的時間提高了五倍。

這大大加重了本地投資人的購房成本。

這也驗證了政府更願意在自己認為的「良稅」上擴大徵收比例的推斷。

過去幾十年市場價格的增長遠遠快于收入的增長。

根據 CoreLogic 的數據,在過去 30 年裡,首府城市的價值上漲了 450% 以上,而單元房價值在此期間上漲了 300% 以上。

而大多數的購房者被推入更高等級的印花稅等級。

維州為例,維州印花稅稅階:

維州房屋中位價:

自 20 世紀 90 年代初以來,全國範圍內支付相當於房屋購買價格 3% 或以上印花稅的購房者比例已從約 12% 上升至 95%。

在印花稅成本增長最快的墨爾本,買家需要相當於六個月平均全職稅後收入,即 42,500 澳元,才能支付中價房屋的印花稅。

這相當於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的六倍。

印花稅部分的開支大大力提高了投資人的購房成本,其快速上漲的徵收比例也早已失去了調節作用,成為了政府斂財的得力工具。

壓力山大!!!

更高的印花稅成本,導致了澳洲生產率的下降。而這也會影響到

癥結已經找到,下一步就該出改革方案了。

但理想和現實之間有一道深深的債務鴻溝。

各州政府對於海外買家的額外收費旨在確保外國買家承擔基礎設施和政府服務的成本。

說直接點就是政府需要這筆額外的稅收來填補之前留下的赤字。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制度觀點,海外買家附加稅被歸類為 CFM 措施,應以非歧視性措施取代。但從執行來說,各州依舊我行我素。

畢竟在實打實的收入面前,沒有政府有意願去自廢武功。

對於本地買家的印花稅改革也已經提了多次,但是最終結果也是無疾而終。

原因還是在於印花稅的特點本身——稅源暢旺、手續簡便、成本低廉。

像如此的「良稅」政府怎能輕易放手。

「長安米貴,居大不易」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一點通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