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澳洲中年華人,正在拚命啃老?

2024年09月18日 9:24

「每年的生活費我們只給他15萬(,摺合71.25萬人民幣),其他的要靠他自己鍛煉了。」

每年8月份,給已經結婚並育有三個孩子的兒子準備一筆資金,是年過古稀的陸阿姨的頭等大事。

自從2017年蹲完移民監之後,陸阿姨和先生就定居在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狀況的下坡,兩位老人家認為醫療科技更為先進且人性化的將是最適合自己的養老目的地。

與常年在生活的兒子一家團聚,更是兩位老人的最大慰藉。

但是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帶來的摩擦,特別是經濟上的分歧,讓這份天倫之樂變得不再和諧。

「15萬其實剛剛好,我們算過的,孩子(3個孫子)學費要9萬左右,課外興趣班3萬左右,剩下的么他們自己用做平日里的開銷也夠了」,陸阿姨如是告訴《澳洲財經見聞》的記者。

澳財記者:「這並不是一筆小費用,您的兒子有其他的收入來源嗎?」

陸阿姨:「他從小就很聰明的,現在自己做投資,那些虛擬貨幣他很鑽研的呀……他賺錢了給我們買蛋糕買衣服,所以對於他找不找工作,我們沒有太大意見,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但是,對於兒子的職業規劃,陸先生並不贊同,在短暫的採訪中,陸先生表示今年38歲的兒子缺乏責任感,沒有擔當,而且把兩位老人的養老資金已經消耗殆盡。

「我們都這把歲數了,還給他當牛做馬,我們天天給他們夫妻倆接送孩子,起早貪黑,我一個七十多歲的人,圖個什麼?北京兩套房子的租金全部搭進去,現在國內的經濟什麼樣兒他又不是不知道!」

陸先生還向我們透露,疫情三年讓本就不堪重負的家庭雪上加霜。受國內疫情防控和澳洲閉關鎖國影響,二老身在國內期間,留在澳洲的養老資金也被投入虛擬貨幣市場中,而隨著美聯儲在2022年3月開始啟動數十年來最兇猛的加息周期,與利率高度負相關的虛擬資產價格一落千丈,至今仍被「套牢」。

在「開源」受挫的同時,「節流」也談何容易——每年15萬澳元的固定開銷,對於絕大多數澳洲家庭來說都是天文數字。

據澳洲財經平台Finders數據顯示,澳洲家庭的平均存款額僅為3.79萬澳元,全澳更有940萬人的存款數額少於1000澳元。

不僅如此,澳洲金融智庫McCrindle的數據也顯示,澳洲家庭的年均稅前收入為12.1萬澳元,稅後只剩9萬出頭。要豪擲15萬澳元來維持這種開銷,起碼需要一個半普通家庭的所有收入。

有意思的是,這種讓許多人大跌眼鏡的「啃老」,卻只是澳洲隱藏社區中的冰山一角。

對於陸阿姨家的情況,來澳洲22年,現在從事私募股權的Luke表示「太正常了」。

「早些年的圈子特別單一,就分兩種,富二代出來玩兒順便移民的,還有就是家裡貸款送孩子出來搏一把的……我讀中學的時候身邊都是這兩種,富二代小孩兒還沒落地呢家裡就把房子買好了,他當時請我們去家裡,我們都以為是homestay(寄宿家庭),結果發現他自己都能當homestay了。」

中心某公寓地庫里的華人跑車,來源:Reddit

澳財記者:「您覺得出國留學的經歷,或者說來到澳洲之後的起點,對於這些在澳洲的華人在後來的事業上有影響嗎?」

Luke: 「影響可太大了,你想想看,有些高中剛畢業就去學廚師了,然後我們在大二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餐廳后廚實習了,油鍋迸得滿手大水泡,就為了拿PR(綠卡)然後留下,條件好的哪兒用遭這洋罪,都跟著父母163移民了……這些經歷塑造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是完全不同的,但我其實特別佩服能吃苦的,這些人大多都留下了,現在也都當了小老闆,挺滋潤的。」

澳財記者:「您剛才談到的這些個人經歷屬於比較早期的,現在的里,這種現象是否有變化呢?」

Luke: 「變化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大部分華人都集中在會計和地產中介這兩個行業里,這些是自力更生的,但是地產中介這個行業最興盛的應該是2010~2020之間,當時國內政策和環境變化很大,很多高凈值人群都往澳洲扎堆,我記得那時候墨爾本是連續蟬聯最宜居城市,所以有些華人社區的房價漲得都嚇人……然後又出現一波富二代,換個地兒啃老!」

澳財記者:「那您認為經濟條件和這些家庭在處理父母養老問題上是否也會有影響呢?」

Luke: 「我身邊兒最好的幾個哥們兒,父母都是很早就移民過來,後來又都回去了,PR(綠卡)過期了也不要了……甭管是國內還是澳洲,和子女住在一起是非常不現實的,而且文化差異特別大,老人家又容易孤獨,有的還得抑鬱症,特別不值當……當然,如果特別有錢的另說,在澳洲也買兩三套分開住,再請護工照顧著,那摩擦肯定就少多了。」

Luke補充道: 「而且將心比心吧,如果孩子在澳洲自己打拚,不用啃老的,那肯定是全身心去拼事業的,父母如果沒有語言能力,來了真的是給孩子增加負擔,自己也不開心……這不是道德不道德的問題,這是很實際的問題。」

至於啃老是一種選擇還是一種無奈,這個問題在不同的家庭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澳洲在大開國門之後,就業市場的競爭已經變得無比激烈。

據求職門戶Seek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的職位空缺數量在2021年的「用工荒」期間創下紀錄之後,就開啟了漫長的下滑。

換句話說,開放職位的企業對員工的需求量開始迅速放緩,而每廣告的平均申請人數則出現了持續飆升(僅僅在5月到6月間就上升8.6%)。

所以,要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謀到一官半職,絕非易事。

我們的記者在離開陸阿姨家時,正好遇到了開車回家的兒子Bruce,由於時間緣故,我們並未能夠與Bruce過多交流,但是銀色賓士SUV側面卻有醒目的橙色DiDi字樣。

至於細節,我們不得而知,但也許就像《侏羅紀公園》里伊恩·馬爾科姆博士所說的「生命終將找到出路」一樣,「啃老」的盡頭,也許才是「自力更生」。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