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啃老成潮流!父母銀行再度升級!年輕人買房全靠『家裡有礦』

記得《非正式會談》里有一期來自的小貝告訴大家,在澳洲成年後就會被家裡人「扔出來」。

然而近幾年,澳洲的「父母銀行」逐漸變得業務繁忙。

越來越多的父母自掏腰包,幫助已經成年的子女應對住房危機和經濟壓力,成為他們人生中的重要經濟支柱。

一項針對1200多名50歲以上澳洲父母的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父母,即便已經搬離家,仍然在某種程度上為他們提供經濟支持。

對於這些父母來說,不僅僅是情感上的牽挂,經濟負擔也變得更加沉重。

數據顯示,超過30%的父母已經通過支付早期遺產、房租或押金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在住房市場上站穩腳跟。

也就是說,很多家庭並不僅僅是提供日常的財務支持,還在幫助孩子們完成大宗的購房首付。

而這背後,住房成本持續飆升,經濟前景不明朗,都使得年輕人不得不依賴父母來填補經濟空缺。

調查並沒有詳細統計有多少年輕人選擇「歸巢」,但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5-34歲之間的中,有多達45.65萬人仍然與父母同住,自2016年以來增加了16%。

澳洲關係協會執行官、臨床心理學家Elisabeth Shaw對此也表示了擔憂。

「很多家庭對成年子女回家的安排沒有經過充分討論。常常會出現不言而喻的期望,或者鬆散的家庭安排,這很容易導致怨恨和家庭衝突。」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往往因為缺乏明確的溝通而陷入緊張。

值得注意的是,成年子女搬回家不只是為了情感上的陪伴或避風港,他們還可能默認期待全方位的經濟支持。

因此,很多孩子覺得既然搬回了家,父母理所當然應該承擔起更大的責任,而這種不成文的期望,常常會導致大家不滿和矛盾的加劇。

然而,父母對此也有自己的期望。

76%的父母表示,希望他們的孩子搬回來后能主動分擔家務,62%的父母認為子女應該為家庭的日常開支貢獻一份力量。

這些要求看似簡單,但在家庭內部的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常常因為彼此間的溝通不足而被忽視。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讓孩子回家並非都是「沉重的負擔」。

近三分之二(65%)的空巢老人表示,他們並不介意孩子回家,反而願意他們多住一段時間。

畢竟,很多父母認為這是一種重建親密關係的機會,特別是在子女成年後,生活中缺少了共同的時間和經歷。

在這種情感的牽引下,很多父母也願意做出經濟上的犧牲。

大學2022年的一項調查發現,56%的Z世代首次購房者得到了家庭的贈予或貸款,用作購房首付。

過去十年間,首次購房者得到的家庭支持翻了五倍,父母們不僅在情感上為孩子遮風擋雨,甚至還在為他們的房產投資提供關鍵的財務保障。

去年,「父母銀行」貢獻了27億的資金,占貸款的1%。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喝玩樂,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