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州少女痛經到無法走路,墨爾本開啟世界首創研究
正確對待
在澳洲,有很多少女經歷過痛經,甚至有20%的少女因痛經錯過了學校活動。
如今,一項世界首創的研究終於在墨爾本開展了。
18歲的維州女孩Queenie Main,每次來月經時痛得全身發抖,無法走路或站立,甚至找不到任何一個姿勢能緩解她的痛苦。
這種痛楚不僅讓她痛苦不堪,也讓她的母親Brigid Niall心疼又無助。
「有時候,我根本沒法走路,腿和下半身痛到麻木,只能僵在那裡,
」剛剛完成12年級學業、計劃攻讀護理專業的Main說道,「無論是躺著、坐著還是站著,都毫無幫助,真的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讓這種痛苦減輕。」
從初三開始,Main的經痛就嚴重到引發嘔吐,但醫生卻告訴她這隻是「正常的痛經」。
她母親Brigid回憶說:「我們特意找了一位女醫生,但她直接說,『你不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因為這種病不會在月經期出現』。醫生給出的信息非常敷衍,讓人難以接受。」
母女倆最近參与了一項由默多克兒童研究所主導的世界首個針對青少年痛經影響的研究,
名為「Missing and Dismissing the Impact of Periods」。
默多克兒童研究所(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MCRI)是澳洲最大的兒童健康研究機構,致力於改善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該研究所位於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Royal Children’s Hospital)內,與醫院和墨爾本大學緊密合作,是全球領先的兒童醫學研究中心之一。
而這項研究揭示出家長普遍認為GP(全科醫生)在處理青少年痛經時缺乏有效的治療經驗;
學校的生理健康教育僅停留在解剖結構,缺乏實用的痛經管理知識;
社會上關於月經的羞恥感依然存在,導致痛經嚴重的女孩難以獲得支持。
研究團隊的Dr Courtney Munro表示,他們驚訝地發現一些GP竟然告訴女孩和家長:「痛經、嘔吐、腹瀉、頭暈等癥狀很正常,可能需要抗抑鬱葯。」
她指出:「一些醫生只會說,『給你點Panadeine Forte』(止痛藥),但這對青少年痛經來說根本不合適。很多GP其實不知道該怎麼辦。」
痛經不僅帶來身體痛苦,還讓女孩們心理負擔沉重。
維州的Sonia Grover教授也強調,家長在面對孩子劇烈痛經時同樣備受煎熬:「有位父親帶著女兒來看診,他難以理解醫生為什麼只讓她吃普通止痛藥,說『沒事,忍一忍』。」
Grover解釋,很多人不知道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對痛經效果不佳,而非甾體抗炎葯(如Naprogesic、Ponstan)才是更有效的選擇。
「關鍵在於正確使用這些藥物,不要等到痛到受不了再吃,那時為時已晚。」
相關數據顯示,約20%的女孩因痛經無法參与學校活動。
一項由Deakin大學分析的《Growing Up in Australia》研究發現,大量少女因痛經無法正常參与學習和生活。
研究團隊表示,早期識別和治療痛經至關重要,尤其是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慢性疾病相關聯。
正確的痛經管理,不僅能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質量,也有助於防止將來的病情加重。
幸運的是,Main最終在更換診所后,找到了一位願意認真對待她痛苦的醫生,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方案。
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關於痛經管理的信息普及:「如果我將來有了女兒,她也經歷這樣的痛苦,我不想像現在很多父母一樣無助。」
青少年的痛經,絕不是「忍忍就好」的小事。疼痛需要被看見,被重視,更需要被正確治療。
來源:age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