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採訪!維州中小企業困局:凜冬中的生存博弈

2025年04月01日 10:17

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的末梢神經,經濟環境的變化最先在它們的經營中顯現。令人擔憂的是,進入2025年短短3個月,已有630家企業倒閉!自2020年至今,倒閉的小企業總數已達10,852家!那麼,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呢?聚澳傳媒走訪多位華人小企業主,在聯邦大選來臨之際,為中小企業主和維多利亞州向兩黨議員積極發聲!

「三年的高利率,很多客戶都不買房了」

Billy是一位建築承包商,今年是他來到的第15個年頭。儘管離鄉多年,他依舊第一時間通過口音認出了我們是同鄉。採訪過程中,Billy掰著手指算著成本:「人工比之前貴了,成本上漲20%;材料成本也漲了大概30%……」對於一個高度依賴現金流回款的建築行業來說,飆升的成本無疑成了壓在每個建築商心頭的沉重負擔。

Image Source:The collapse of Porter Davis left 1800 homes unfinished in Victoria and Queensland. CREDIT:JOE ARMAO

不幸的是,成本上漲並非這個行業唯一的壞消息。「利率太高了,借貸成本比以前貴多了,很多人都不願意貸款買房了。」截至筆者發稿時,的利率仍然維持在4.10%,仍處於 12 年來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2019年時澳大利亞央行的利率僅為0.75%。飆升的貸款利率讓許多原本計劃購房的人卻步,畢竟,很少有人能在每天承受高額利息的壓力下安穩地入住新房。

Billy的困境並非個例。今年早些時候,澳大利亞最大房屋建築商之一Porter Davis因未能找到買家彌補高達2000萬的資金缺口而宣布倒閉,導致維多利亞州和1800棟住宅未能完工。與其他行業相比,建築行業深受成本上漲、勞動力短缺和融資困難的困擾。利率上升和住房成本飆升,也使得建築需求明顯放緩。

令人擔憂的是,建築行業並非唯一一個受到衝擊且至今未能恢復的行業。

「雞蛋進貨價上漲了30%,我的餐廳陷入了價格戰。」

「現在經營太難了。」餐廳老闆馬女士無奈地對記者說道,「人工成本高,我每天都讓員工早下班,我自己留守到關店,一天工作14小時,這樣才能節省成本。」與許多華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印象不同,企業家並不是一個輕鬆高薪的職業,無論是工作強度還是承擔的風險,都遠超想象。他們用自己的積蓄或從銀行借來的錢開辦企業,無論最終成功與否,都可能背負沉重的債務。尤其對於餐飲業的小企業主來說,從早上5點進貨到晚上9點關店,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這已成常態。

Image Source:A number of factors will push more businesses into bankruptcy by the second half of next year. Credit:Ben Symons

然而,對於餐飲行業來說,比起人工成本,更為困難的是物價上漲帶來的連鎖反應。「雞蛋價格從90刀一箱漲到了120刀一箱。」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迫使馬老闆不得不調整菜單價格,儘管她知道這將導致客戶流失。即便如此,餐飲業的利潤依舊微薄。他們彷彿是漢堡中的夾層,夾在供應商成本和消費者能接受的價格之間,艱難生存。這或許正是餐飲行業破產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作為服務業中最基礎且最重要的部分,其所面臨的困境無疑反映了經濟前景的疲軟。那些因菜單漲價而猶豫的消費者,自然也很難將錢花在奢侈品、旅遊等成本更高的行業中。

與餐飲行業同樣困境重重的,還有這個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行業。

「經營困難,但我們的稅收依舊沒有減少。」

與2019年相比,Jenny經營的理髮店客流量減少了三到四成。然而,儘管經營狀況日益困難,Jenny所需繳納的稅收並未減少。「稅收太高了。」Jenny說道。她的困境並非個例,實際上揭示了澳大利亞中小企業經營的痛點。

Image Source:Box Hill Central

與其他經合組織成員國相比,澳大利亞的企業所得稅水平較高。即使中小企業享有稅收優惠,其所得稅仍高達25%。相比之下,美國的企業所得稅為21%,新加坡為17%,而愛爾蘭僅為12.5%。此外,澳大利亞對企業稅收的依賴程度也較高。報告顯示,澳大利亞企業稅收收入占政府總收入的比例超過16%,接近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的兩倍。如果稅負能夠降低,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將能將更多現金流投入到未來經營中,不論是擴大雇傭還是增加原材料採購,都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為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

瘟神退去三年,寒冬依舊籠罩的維州,亟待一場春天的故事……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聚澳傳媒,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