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來了!有多久沒好好下雨了?最嚴重的乾旱和高溫
殘酷現實
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甚至過分溫暖的周日,而你是否意識到,有多久沒有好好下過雨了?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維州和整個南澳正經歷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和反常高溫,情況之嚴重遠超多數人預期。
截至目前,阿德萊德過去15個月降雨量僅約300毫米,是1839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干時期。
維州西部、南部、甚至塔斯馬尼亞西部也一樣「草枯水干,牛羊無食」。
不僅如此,這個5月,南澳和維州本該入冬的時節,卻仍在熱浪中掙扎:霍巴特創下5月史上最高夜間氣溫16.3℃;
墨爾本多個城區白天氣溫飆破27℃;
就連以「冷」著稱的堪培拉,竟也熱到了23.6℃,離歷史高溫紀錄只差1度。
那到底發生了什麼?
答案藏在兩大「關鍵氣象要素」的缺席:低氣壓系統和西北雲帶。
首先是低氣壓系統「退場」。氣象局(BOM)專家Simon Grainger指出,自2024年初以來,高氣壓主導南澳、維州等地,使得原本該帶來降雨的南極低壓系統、冷鋒難以北移。
這種長期高壓覆蓋導致冷鋒次數減少,雨也就少得可憐。
第二個大「失蹤者」是號稱「天空巨龍」的西北雲帶——這些從西澳一路延伸至東海岸的超級雨帶,本該在4至6月活躍,為全澳70%的地區送來關鍵雨水。
但今年截至目前,幾乎一次都沒出現。
原因?因為西澳沿海的海水太暖了,破壞了雲帶形成所需的溫差。
這兩大雨源雙雙「隱身」,讓原本就乾的南澳和維州雪上加霜。
根據澳洲氣象局(BOM)公布的數據,維州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區已經連續24個月幾乎沒有有效降水,打破有記錄以來的最長期乾旱紀錄。
維州農業也因此深受打擊,農民幾乎撐不下去了。
在過去一年半時間里,大量維州農民只能靠外地運來的飼料和水,勉強維持畜牧業的基本運轉。但如今天氣依舊不給力,不少農民頂不住了,開始大量提前出售牲畜。
Elders全國畜牧經理Peter Homann直言:「維州現在是我見過最乾的狀態。我們已經提早幾個月賣牛賣羊,市場進入了全面『清倉模式』。
短期內肉類還能從北方調貨,但這隻是緩衝,長遠來看,肉價肯定會漲。」
在Mortlake養牛的農民Jake Last說:「真的沒見過這麼乾的天,水沒了,草沒了,買乾草要400澳元一噸,繼續喂下去根本不划算,還不如直接賣牛止損。」
而政府雖然發放了1350萬澳元的乾旱援助,但覆蓋範圍僅限西南,沒有惠及Central Victoria、South Gippsland等重災區。
眼看維州5月20日即將公布新一年度預算,維州農民聯合會(Victorian Farmers Federation,簡稱VFF)直接對政府發出呼籲:現在就是你們行動的時候!
VFF旗下United Dairyfarmers Victoria的主席Bernie Free表示:「我們很多奶牛產區已經干到見底,飼料稀缺、水源枯竭,農場的財務壓力越來越大。如果再不加大支持,後果不只是一些農戶撐不住,而是整個鄉村社區的命運都岌岌可危。」
更糟的是,這可能不是「暫時異常」,而是「未來常態」。
CSIRO與IPCC發布的氣候模型顯示,澳洲南部未來將因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常年處於更強、更頻繁的高壓系統控制下,而低壓、冷鋒將持續減少。
這也就意味著,維州、南澳、西澳南部和塔斯馬尼亞西部將越來越少見到「好雨」。
說得更直接一點,未來幾十年,這樣的乾旱、這樣的熱,可能會成為南澳與維州的「新常態」。
為了應對這個新常態,農民呼籲政府在即將公布的州預算中,增加對水利設施、抗旱基礎建設的投入,提高袋鼠獵捕配額以緩解牧場壓力,甚至呼籲聯邦與州政府共同投資大型戰略水管道。
維州農民正經歷幾十年來最難熬的季節,未來,若無系統支持,可能不僅是肉價上漲那麼簡單,還會影響整個農業命脈。
目前維州還沒有出台久違的限水措施,但未來,肉價要漲,水源告急,農民求援……乾旱下的維州,真要挺住!
你覺得,這是氣候波動,還是「新常態」的開始?歡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