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 澳洲大批富豪出逃! 賣房賣地, 轉移資產!

2025年05月19日 17:42

富人出逃、稅改激辯、藏坑:

2025稅務風暴,來了!

澳洲財政政策的巨輪正在劇烈轉向,三場看似毫不相干的改革——新稅、免收據報稅制度、以及高凈值資產調整,正在交織成一場橫掃富人與中產的「稅務風暴」。

「300萬賬戶」成高壓線,富豪悄然拋售房產

Albanese阿爾巴尼斯政府強勢連任,拿下參議院關鍵席位,財政部長Jim Chalmers醞釀已久的養老金新政—對養老金賬戶中超300萬部分的投資收益徵收30%重稅,距離立法只差一步。

這項被稱作「Division 296」的改革,一旦通過,將從2025年7月起追溯生效。最具爭議之處在於,它不僅對實際變現的收益徵稅,還包含賬面「未實現的收益」。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自管養老金(SMSF)賬戶里放了一處房產,市值漲了但還沒賣,這漲出來的數字也得按30%的稅率上繳。

這對於大批依賴地產、農場或股權增值作為退休金來源的富人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隨著政策呼之欲出,全國多地已悄然掀起一輪資產重組潮。

資深稅務顧問Noel Beharis透露,許多SMSF賬戶持有人尤其是富人正在抓緊變現房產、清理不動產、重組信託結構,甚至轉移部分資產至海外。

而據財政部數據,目前有超過120萬人持有自管養老金賬戶,改革初期約8萬個賬戶將受到直接衝擊!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在五年前買了套價值50萬澳元的房產,現在房產市值漲到了55萬澳元,那麼即使你並未賣出這套房子獲益,但這多出的5萬澳元,仍然需要交稅。

因此引發了大量富豪的拋售!

專家警告,如果未來門檻不做通脹調整,40年後,這一稅制將波及大多數年輕人。

AMP首席經濟師Diana Mousina更直言:「這是個時間炸彈。」

政策能否走得通?經濟學家潑冷水

支持者認為這是提高稅制公平、打擊養老金「避稅天堂」的必要之舉,但反對者卻紛紛質疑,這項改革可能「得不償失」。

Wilson資產管理髮布研究報告指出,這項政策將導致945億澳元效率損失,155億澳元資本可能被迫轉向免稅資產如自住房或海外市場。

報告更是引用經濟學中著名的「拉弗曲線」指出:當稅負超過某個點時,納稅人會選擇規避或退出市場,反而導致政府收不到原本想要的稅。

用白話說就是:你徵得越狠,收上來的可能越少。

創投圈的擔憂也在蔓延。獨立議員Allegra Spender提醒:「很多創新企業依賴SMSF資金,如果稅負變高,資金就會被嚇跑,直接打擊創業生態。」

儘管財政部長Chalmers強調新政「隻影響最富有的0.5%人群」,但這場看似「小圈層」改革,或許終將改變整個退休體系的運作邏輯。

2026年起「免收據抵稅」,真能幫你省錢?

與此同時,還提出另一項改革——從2026-27財年起,允許個人報稅時直接申報1000澳元的「工作支出免收據抵扣」,不需任何證明。

這聽起來確實誘人:報稅更省事,最多還能減稅300澳元。但稅務專家們卻紛紛提醒:這看起來像是福利,實則對不少人是「限制」。

數據顯示,目前澳洲有超980萬人平均申報2506澳元的工作相關支出。如果你是經常用車通勤、在家辦公、繳納職業會員費或用手機處理工作的人,1000澳元根本不夠花!

註冊會計師Adrian Raftery更直言:「多數工薪族,尤其是專業人士,若放棄保留收據,將白白少拿退稅。」

還有一點容易被誤解:1000澳元是「可抵稅額」,不是「直接退你1000塊」。若你的邊際稅率是30%,最多也就省下300澳元。

另外,稅務局未來或將重點審查申報超過1000澳元工作支出的群體,要求提供更嚴謹的記錄。

總之,如果你每年真實支出遠超1000澳元,還是老老實實留著小票吧——快速報稅雖方便,但代價也可能是「少拿真金白銀」。

稅務重塑,財富重估

2025年的澳洲財政局面,正在悄悄發生變化:一邊是富人面對高壓政策急速撤退,一邊是普通人也在報稅環節面臨新抉擇。

政府說這是為了公平,反對者擔心這是「無差別」打擊。

但無論你是資產百萬的SMSF持有人,還是為幾百元退稅焦頭爛額的工薪族,一點可以肯定:這場稅務變革,將影響你未來十年每一筆財富的流向。

面對變局,別光看熱鬧,更要早做準備。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