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牙第一名!不是可樂而是它,很多人當健康飲料天天喝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 牙齒不再晶亮如瓷,變得暗淡、發黃,像是蒙了一層霧;
?️ 仔細看,還有些許小凹坑,光滑的牙面變得粗糙不平;
? 喝口冰水、吃點酸水果,牙根就像觸電似的;
? 有時候不過是倒吸一口冷氣,牙齒就會一激靈……
千萬別以為這隻是老了或者最近有點「上火」, 悄悄找上你的,很可能是
牙齒酸蝕症
它不會像蛀牙那樣容易發現,但卻日積月累地「溶解」你的牙齒——
一開始只是色澤變暗,再後來就變敏感、變脆弱、變疼痛……等你發現它的時候,它可能已經默默侵蝕你很多年了,牙齒也會變成這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看到這裏,估計很多朋友會感覺疑惑:平時也沒經常喝可樂啊,怎麼就酸蝕症了??️
的確,「可樂傷牙」這事兒,早就深入人心。氣泡翻騰、酸爽刺激,看著就跟牙齒「八字不合」,光想想都覺得牙齒在起雞皮疙瘩。
圖片來源:giphy
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傷牙飲料中,可樂還真不是最猛的那個。
反倒是一些看似人畜無害的飲料,下手最狠。
研究發現:
果汁的腐蝕力,遠超可樂
在一項發表在《PLOS ONE》的研究中[1],研究人員把牙齒樣本分別浸泡在各種常見飲料里,包括檸檬汁、橙汁、蘋果汁、*牛、*碧、可樂等。
7 天後稱重,結果很意外——
檸檬汁讓牙釉質的質量減少最多,是可樂的 4 倍、無糖可樂的 6 倍!
蘋果汁、橙汁緊隨其後,侵蝕力不俗;
*碧、*牛,也都比可樂侵蝕力更強;
圖片來源:根據參考文獻[1]製作
當然,研究也有局限性。為了能更直觀地比較結果,研究人員把牙齒浸泡在飲料中,這與日常飲用的短時間頻繁接觸並不完全一樣。
不過,還有另一項研究模擬了口腔環境,還原了唾液沖刷效果,並按照日常喝飲料的頻率,測試不同酸性飲料對牙釉質侵蝕能力。
結果同樣發現,檸檬酸溶液和橙汁對牙釉質侵蝕最大,明顯高於 *碧、無糖可樂。[2]
?其實檸檬汁 / 檸檬酸傷牙猛,在學界早已不是秘密——各種傷牙 buff 都被它湊齊了:
1. 酸性極強:pH 值在 2~3,遠低於牙釉質臨界值
2. 螯合作用:檸檬酸會「抓取」鈣離子,加速牙齒鈣流失
3. 無保護物質:缺少再礦化因子,無法緩衝酸性
4. 黏附時間長:黏度更高,附著在牙面不易被清除
大多數常見水果中都含有檸檬酸和其他有機酸,同樣存在上述問題,只不過傷牙程度要相對弱一些。
很多文獻也得出類似的結論。比如一項研究中,葡萄汁也比可樂表現出更高的侵蝕力。[3]另一文獻也指出,儘管可樂的起始衝擊更大,但果汁具備持續侵蝕能力,更能抵抗唾液的中和作用。[4]
別誤會……
必須強調,可樂並不冤枉!每天噸噸噸地喝,對牙也不會好!
這些研究的意義主要是給大家提個醒,畢竟很少有人意識到果汁和其他飲料對牙齒的破壞性,並放任這些「傷牙主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那些看似健康的習慣中,日積月累悄悄腐蝕我們的牙齒:
早起先喝杯檸檬水,啟動身體 ?
上班來杯橙 C 美式,提神醒腦 ☕️
奶茶愛點暴打檸檬,清爽低脂 ?
飯後來杯鮮榨果汁,補充維 C ?
尤其很多家長,認為碳酸飲料傷牙,還特意打果汁給小朋友喝。
而有國內調查發現,每周喝 1~3 次果汁飲料的兒童,患牙酸蝕症的風險是不喝果汁飲料的 3.13 倍。[5]
這些飲料,也要當心!
不少人以為,不喝檸檬汁、不碰果汁,牙齒就安全了。
但要提醒你的是:檸檬酸早就無孔不入,不知不覺滲入了你的生活。
? 去超市繞一圈你就會發現——
不論是果味飲料、維生素水,還是運動飲料、調味茶、碳酸汽水,幾乎都能在配料表中找到它的身影:
「檸檬酸」
或它的化名 E330
圖片來源:產品配料表實拍
檸檬酸其實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它能調酸、增味、防腐,還安全、成本低,所以被廣泛運用到各種飲料中。
但安全 ≠ 多喝無害。問題在於,人們喝得太多、太頻、太不當回事,讓本該溫和的它,變成了「牙齒的鈍刀子」。
前文研究中那些對牙齒腐蝕相對較重的非果汁飲料,也大多添加了檸檬酸。
除了檸檬酸,很多飲料中還含大量糖和磷酸等酸性成分,對牙齒的傷害同樣不可小覷。
牙齒對酸很敏感,有項研究評估了 106 種市售飲料中,發現 99 種呈酸性,其中 35 種 pH 值在 3.0~3.99之間。[5]
? pH< 5.5,牙齒開始脫礦
? pH< 3,就可能引發重度腐蝕
圖片來源:丁香設計
為了牙齒能健健康康地陪著我們,到老都能吃嘛嘛香,飲料,真心少喝點吧!
我們整理了常見傷牙飲料表,和保護牙齒的建議,方便大家一鍵保存?
記得轉給你身邊那些愛喝飲料的朋友們哦~?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丁香醫生,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