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很少見到Long Black?

2025年07月02日 21:22

上個周末,有客人攜朋友前來喝咖啡,進門便向前街下單說道,「給我一杯冰美式,可以做成Long Black嗎?」。聽完這個特別的要求,前街直接告訴對方,不能呢!此時這位客人卻疑惑起來,「為什麼你們不賣Long Black?」

據前街觀察,很多人簡單地認為美式就是將水兌入濃縮咖啡里,Long Black則是把濃縮倒進水裡邊,也就是兩者的區別是「材料」的加入順序不同,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今天就讓我們全方位地捋一捋這對黑咖啡「冤家」。

Americano和Long black,分別來自哪個國家?

老規矩,還是從大家最熟悉的美式說起。傳言在二戰期間,駐紮于義大利的步兵因為喝不慣極其濃苦的espresso,於是他們仿照美式滴濾咖啡那樣,往裡添加大量熱水用以稀釋,這樣就能讓咖啡變得更易入口,也因此有了「Americano的倒入順序是先倒咖啡再加水」的說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人將意式咖啡機帶到了等國家,並正式開啟新一波的咖啡風潮。儘管當地人同樣不太能接受直接「干濃縮」,但比起「水水」的美式,他們更喜歡口感濃厚,能直接喝到豐富油脂的黑咖啡,於是咖啡師也開始朝著高濃度的方向調整,漸漸衍生出了比濃縮更柔和,比美式更濃郁的本土黑咖啡——Long black,翻譯成中文叫做「長黑」或者「澳黑」。

美式和澳黑,分別怎麼做?

對於美式的做法,較為廣泛的操作就是將正常萃取(多使用1:2粉液比例萃取)的雙份濃縮咖啡按照1:5~1:8的比例加水稀釋。

以前街門店出品美式為例,日常熱飲會以容量在200ml的陶瓷杯盛放,濃縮參數會結合前街向日葵·暖陽意式咖啡豆進行調試,採用20g咖啡粉26~33秒萃取40g咖啡液,然後按1:4兌入160ml溫度為80℃的熱水;而冰美式則採用300ml容量的玻璃杯裝,90g冰塊+120g水打底,然後澆上40g濃縮,用吸管攪拌讓冰塊稍作融化,這時咖啡與水的比例約為1:4.5。

事實上,絕大多咖啡師並不會糾結到底是先加水還是先加咖啡的工序,為了提高出品效率,也讓咖啡的顏值更高,很多門店都會先裝水,后倒咖啡的動作。在很多場景下,只要確保了原材料,一杯美式咖啡無論是比例、杯量、水溫其實都沒有過多的講究,而且它冷熱皆可,但Long black卻不是。

首先,為了讓人們第一口就能喝到Crema(咖啡油脂)提供的香氣,製作Long black的咖啡師必須採用先備水后倒濃縮的習慣,不然「精華部分」就會讓水給衝散了;

其次,就像另外一款由本土口味演化而來的咖啡Flat White(澳白)那樣,想提高咖啡濃度,就得先把杯量變小,大約在150~200ml左右,然後再調整濃縮和水的比例,大約控制在1:3~1:4之間;

最後,由於Long black誕生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感受到黑咖啡最完美的瞬間,所以它沒有冰飲這一選項,溫度亦不能太燙,否則等它降到合適的溫區時,油脂早已消散不見了。

綜上,一杯Long black通常的做法是把雙份常規意式濃縮(約40g)倒入盛有100~120ml(約4盎司)70~80℃熱水的杯中,製作時需要注意,讓液面盡量靠近滴落而下的濃縮,以保留更多的Crema,這樣看起來也更誘人。

為什麼國內很少見到Long black?

對於Long black的起源,前街沒能找到確切的時間點,但由於它是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咖啡風格中發展得來,所以大致可以猜測是與澳白差不多時期開始流傳的。約在上世紀80年代,地區就有不少咖啡已經館將這「一黑一白」寫進了固定菜單。

而在國內,澳白隨著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於2015年被冠以「馥芮白」的名字引入本地市場,並一炮而紅,這款精緻的小杯量奶咖也逐漸進入各大咖啡館的菜單,與傳統的拿鐵咖啡正式區分開來。

但作為澳洲黑咖啡的代表,Long black則缺少了這樣一個契機,因此相比澳白,Long black在國內可以說是「鮮有人知」。要知道對於一家咖啡店而言,菜單上如果已經有了美式這款人盡皆知的意式黑咖啡,而且冷熱皆可,那麼自然就無需再增加額外的種類以作區分了。

對於實在想品嘗冰飲版Long black的小夥伴,不妨在點單冰美式后,先讓咖啡師加少點水,然後品嘗時不用吸管,直接大口喝,這樣更容易感受到新鮮油脂與下層高濃度咖啡液所帶來的醇香氣息。

– END –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前街咖啡,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