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起底王立軍》全文

2012年12月18日 8:02

王立軍從警28年起底:以打黑起家喜歡大場面

2002年1月,時任鐵嶺市公安局局長的王立軍在公安部2002年春節晚會錄製現場。

2002年1月,時任鐵嶺市公安局局長的王立軍在公安部2002年春節晚會錄製現場。

遼寧時期王立軍。

遼寧時期王立軍。

遼寧時期的王立軍。

遼寧時期的王立軍。

記者_周至美實習記者_常曄、唐愛琳遼寧、上海、重慶報道

“年輕的傻子”

按照其官方簡歷,王立軍1959年12月26日出生在內蒙古阿爾山市,乃蒙古族人。但在1998年接受《鐵嶺日報》專訪時,王立軍卻說自己出生在烏蘭浩特市,兒時的蒙語名為“烏恩”,11歲時由老師起名“王立軍”。

“烏恩”這個名字,除出現在以王立軍為原型的電視劇《鐵血警魂》中外,還是他空降重慶后使用的另外一個身份。

1978年,王立軍結束了在內蒙古阿爾山的知青生涯,來到位於遼寧省鐵嶺市鐵法地區(2002年改名為調兵山市)解放軍00419部隊參軍。該部隊隸屬於解放軍基建工程兵41支隊,以開採煤炭為主。

參軍是當時知青返城的途徑之一。王立軍在此認識了早一年入伍當話務員的肖素麗。肖與王同歲,肖父當時是該部隊一名幹部。兩人於1982年8月結婚。新婚4個月後,王立軍回到鐵嶺,在鐵法商業局食品公司做職員。而兩年之後,妻子肖素麗也從部隊轉業,隨後一直在警察系統工作。

1980年代中期的鐵法地區人員混雜,治安環境不太好。1984年,王立軍經鐵煤集團一負責人介紹,認識了時任鐵法市公安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王海洲,自此進入警界。

王立軍曾一度在王海洲家吃住,兩家親密無間。當年的照片顯示,王立軍曾在王海洲生日時為其祝酒,兩家一起外出旅遊。王海洲的子女對王立軍以“大哥”相稱。

初入警界的王立軍,很快就展現出獨當一面的能力。1987年,王立軍擔任鐵法市曉南鎮派出所所長,三年破獲281起刑事案件,1989年被評為“全國公安基層優秀科(股)所長”。

1991年3月11日,王立軍調任大明鎮派出所所長。上任后,王立軍成立了打擊違法犯罪綜合辦公室,9天打掉10個犯罪團伙。

除了“打黑”,王立軍也開始了內部整頓。赴大明之前,他就找到上級要求撤換大明所不合格的警察,且擬好了名單。這種手法,之後在鐵嶺、錦州乃至重慶陸續上演。

經過8年拼打,王立軍收穫了他早年最重要的榮譽:1992年1月,他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警察”,並在當年1月10日被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接見。

回到鐵嶺后,王立軍在接受採訪時說,1月12日上午,在北京東單大街路口,人們遞過來手帕、帽子、挎包和衣服,讓他簽名,“1個小時,用盡了7支圓珠筆”。

載譽歸來的王立軍很快被提拔為鐵法市公安局副局長兼大明派出所所長、聯合刑警大隊大隊長。1992年8月,他被選送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幹部管理學院學習,期間被選為中共十四大代表。在鐵嶺,十四大代表僅有三人。

學習回來的王立軍,勳章綴滿了警服:中國十大傑出警察、二級英模、遼寧省特等勞模等等。在進入警界10年之後,1994年,王立軍從鐵法市公安局躍升為上級單位鐵嶺市公安局副局長,主管刑警支隊和治安巡警支隊。

在基層派出所期間,王立軍向外界展現出一個衝鋒陷陣、出生入死的草莽英雄形象,靠一雙鐵拳的剽悍作風打出了自己晉陞的道路。十多年後在重慶接待來自東北的客人時,對方提及王在1992年時獲得的殊榮,王笑稱:“那時,我是一個年輕的傻子。”

遼寧時期的王立軍。

自我傳奇

戴墨鏡、著襯衣、打領帶,搭配上一件綠色軍大衣,再輔以一塊“曉南鎮派出所”的牌子作背景,就構成了王立軍早年在鐵法地區的戎裝特色。

1995年在和軍旅作家陳曉東一次“促膝夜話”中,王立軍說:“我就像被推上了歷史的舞台,無論擔任什麼角色,這場人生的戲都要演下去,不能演砸了,只能演好。”

在陳曉東所著的王立軍傳記—《東北虎傳奇》封面上,王站在吉普車門后,身穿夾克,左手持步話機,右手持微沖。該照片出自現已退休的鐵嶺警員穆永川之手,拍攝於1994年的鐵嶺市龍首山上(亦稱龍山)。王在龍山拍下不少戎裝照,包括那張身著迷彩服、手持步話機和防暴槍做指揮戰鬥狀的照片,後來他在重慶時簽名自稱“龍山書人”蓋源於此。在鐵嶺和錦州時期,王立軍的簽名通常是豎排的。

在王立軍的警察生涯中,“鷹”從鐵嶺一直延續到重慶。鐵嶺刑警辦公大樓被稱為“鷹樓”,源於大樓頂棚左側矗立的一隻展翅雄鷹。2003年王立軍調離鐵嶺后,該鷹被拆除,一直擱置在鐵嶺市公安局屍檢所大院的空地上,翅膀已斷。

“鷹”的隱喻還體現在王立軍的傳記作品中。外界對此解讀是:王立軍來自內蒙古,他就是草原上的雄鷹。王立軍在1992年初獲得“中國十大傑出警察”之後,有畫家為其畫了一幅雄鷹的畫,被他掛在鐵法市公安局的辦公室。

王立軍喜歡大場面。鐵嶺警官描述,王立軍在抓捕小偷時也會帶上幾十人,攜帶衝鋒槍前往,形成震懾效應。

“王立軍跳出他的‘沙漠風暴’車,一個箭步衝到了夏利車前,一拳砸碎了車窗玻璃,另外一隻手舉著微型衝鋒槍‘嗒嗒嗒’就打了一梭子彈。車裡走私犯先是一愣,然後束手就擒。”

這個場景發生在1994年10月的“虎皮案”現場,地點在鐵嶺下轄的開原市火車站附近的雅苑賓館前。據多位與王共事的同事稱,這些現場之所以能被拍攝下來,源於王立軍多年來的習慣:他總會攜帶攝像機去抓捕現場,有時也會請當地媒體記者參与攝影攝像。

王立軍還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他負傷20多次,有9個戰友在他懷裡犧牲,親手將800多名犯罪分子送上刑場,黑社會出價500萬買他人頭等,甚至還有傳言甚囂塵上:他的妻女被黑幫分子姦殺並把錄像帶寄給他。

悲情英雄、大難不死、與兄弟生死與共等元素讓王立軍充滿傳奇,而新聞報道、傳記文學、電視劇里,其單挑群氓、勇斗悍匪的個人英雄主義故事比比皆是。這些元素在鐵嶺時期的集中體現就是聲動東北的“9·19打黑”。

遼寧時期的王立軍。

打黑雛形

“9·19打黑”源於1994年6月發生在鐵嶺縣法院和鐵嶺市政協的兩起爆炸案。時任鐵嶺市委書記唐鐵漢與時任鐵嶺市公安局局長陳泰寶、副局長王立軍商議后,決定開展一場“嚴打”整治行動,具體工作由王立軍負責執行,專案從1994年9月19日始,至1996年初結束。

“9·19打黑”是王立軍早期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一筆,此次行動中所形成的基本模式,成為王立軍日後18年打黑生涯的奠基之作。

王立軍式“打黑”主要特徵為:成立專案組、武警抓人、異地關押、刑訊逼供、揪出保護傘(即內部整頓、責任倒查)。“9·19打黑”專案組有40餘人,而當時關押人犯的地點在鐵嶺縣熊官屯鄉鐵嶺軍分區教導隊三層800平方米的辦公樓里。這種關押方式,在重慶鐵山坪被發揮到極致。

據官方資料,1994年的“9·19打黑”伊始,40天就破獲刑事案件807起,抓獲違法犯罪人員923名,摧毀各類犯罪團伙86個。

原鐵嶺市銀州區公安分局領導霍玉奎是第一個被武警抓捕的“保護傘”。但在王立軍調離鐵嶺后,霍玉奎即被平反。

據其自述以及媒體記載,王立軍在“9·19打黑”中多次親身上陣,擒拿格鬥,其中尤以孤身擒拿楊富和何晶的故事最富傳奇色彩。

在《我所認識的王立軍》(載於《法律與生活》2011年2月)一文中,王立軍與鐵嶺“四大黑社會集團之首”、遼寧省拳擊冠軍楊富搏鬥十多分鐘,最後以一個直勾拳將楊富打倒。此故事後來被編成2002年公安部春晚的一個節目,由著名評書家單田芳表演。但據《鐵嶺日報》記載,當時王立軍是手持微型衝鋒槍,一槍托打在楊富的下巴上。

另一名“黑社會集團頭目”、遼寧省散打亞軍何晶的抓捕過程同樣被描述得驚險:王立軍孤身駕車追何晶,後者車子突然熄火,王立軍與之搏鬥20多分鐘,將對方制服。

不過,此事在王立軍的口中也出現不同版本。他履職錦州市公安局長后,在接受央視《警察人生》專訪時曾提及此事,說當時自己“子彈已經打光了”。兩分鐘后,他又說,自己“沖(何晶的)兩個保鏢的腿連續打了兩槍”。

“槍斃幾個黑社會頭子那天,(鐵嶺)群眾自發地打著20多米長的大字橫幅到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門前慶賀,在馬路上寫下了‘殺楊富,平民憤,真正的員王立軍’的大字標語”。這種宣傳方式,在其後的重慶打黑中頻頻出現。2010年7月7日,重慶原司法局長被執行死刑后,重慶市民在檢察院門口燃放鞭炮、在市委門口拉出橫幅“文強死、百姓歡、重慶安”。

“兩案”危機

“9·19”之後,打黑成為王立軍每年必出的重劍。在王立軍2000年擔任鐵嶺市公安局局長后,打黑規模迅速擴大。在2001年—2003年兩年嚴打整治中,鐵嶺市就破獲刑事案件8305起,刑拘轉捕2957人,勞動教養1053人。就在王立軍在打黑如日中天之際,他的職業生涯遭遇到了第一次危機。

1998年10月14日,開原市人力車夫張貴成騎三輪車,載著一名婦女和一名小女孩,與王立軍所乘坐的無牌賓士轎車相撞。張貴成稱王打斷其兩顆牙

警務大躍進的背後,是龐大的財政支撐。2010年7月,在公安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會上,王立軍透露,重慶公安的經費佔財政收入的7%,這個比例高於任何省市。2011年9月,在會見遼寧省交警功模休假團時,王又透露,重慶公安的花費已佔財政收入的13%。

在今年4月25日的全市公安電視電話會上,重慶市局局長稱,他從市府主要領導人處得知,500個交巡警平台每年的花費為4億,七七八八的“小發明還不少”。

2012年5月24日,在公安平聯辦工程會議上,重慶市政府一領導人稱,“我做生意從來就是賺錢的,只有做公安局的虧死了。”

“意識形態話語權”

在警界內部講話中,王立軍多次推介自己的三個思想資源:、余秋雨、郎咸平。他要求大家要多看一看《毛澤東選集》,“總體發展格局都脫離不了毛澤東同志制定的框架”;在為重慶警院授課時,他建議余秋雨的書要多看幾本;2010年3月,在“大情報”專題授課講座上,他要求警察要學習郎咸平,稱郎“一榔頭砸下去,讓很多經濟載體、經濟學家沒有秘密可言”。

王立軍最反感的,是律師和媒體。他稱,“二十幾個律師就攪得執政黨用很大的宣傳機器來對付”。2010年10月,王在市局黨委講話中提到,稱凡媒體攻擊重慶市公安機關和警察的,公安機關和警察個人要分別對“歪曲事實”的報社和記者進行起訴,是稱“雙起”。

《南都周刊》記者獲得的重慶市局“雙起”輿情處置報告顯示,2010年11月15日,市局宣傳處巡查微博和推特時發現北京律師浦志強“借題發揮,熱炒‘雙起’”。“針對個別別有用心的律師、記者”,重慶市局擬定50個網帖標題,連夜號召全市警察投入“榮譽捍衛戰”中。

2010年11月22日,王立軍針對“雙起”做出批示,稱當今中國最大的隱患是“一群混飯事(注:原文如此)的文人,引爆的是律師和媒體,也可能會毀掉政權”。

在“雙起”中,司馬南發文四論王立軍為什麼“突遭撕咬”,北大教授孔慶東也曾聲援。當年11月26日,王立軍對此批示稱“近日有人在誹謗孔教授,速組織人增援”。1天後,王再次批示,要求“力挺孔,讚揚孔的國格人格,文人風骨”。

2011年6月14日,司馬南向王立軍當面提起,他對王的關注緣于“雙起”,因為氣不過才寫文章聲援。王表示,司馬南的文章,他每天都看,而且都彙報給了四大班子。

就在這次會面的前一天,重慶市局安排司馬南為1800名警察做了名為“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講座。

在會談中,王立軍表示“有人把新聞自由當成民主,這是一個誤區”。當天在場的除了司馬南,還有一清、知名博主司馬平邦、網友郭松民、《中國不高興》的作者之一劉仰。2個月前的2011年4月30日,“之鄉紅色旅行團”在重慶市局受到高規格接待。會談中郭松民告訴王,“烏有之鄉”因為支持除惡打黑,受到很多圍攻。王表示,請郭轉達對烏有之鄉的感謝。

在當天會談中,司馬南還談到,一個國家的國際話語權,取決於該國勢力的強弱。王立軍也持類似觀點。2011年10月22日,他就卡扎菲被擊斃的新聞專報做出批示稱:

“忘戰必危!試想如果‘薩、穆、卡’三人如果不和敵人握手,決不會有今日之悲!做忠臣有時難過,但帶著尊嚴怎樣都能過。做奸臣不得好死,死無葬身之地!且出賣民族、國家、信仰、族榮。縱觀幾百年,美國不僅無歷史,而重要的是從無朋友,現在的盟友是歷史的交戰國,而過去的朋友是當下交戰國。”

在批示的結尾,王立軍稱此事對“中國及中國做人做事是借鑒無窮”。當天,網安總隊和宣傳處將其批示抄告全局。

做出該批示三個多月後的2月6日,王潛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

病理性人格

在重慶市局,王立軍設置了嚴密的人防、技防設備。市局主樓15樓的外間為其辦公室,裡間為其休息場所,只有警衛員和貼身的生活秘書才能進。

15樓兩側還有2個小花園,王立軍平時會綁著沙袋繞花園跑步。2011年12月29日,王立軍向澳門大學李德透露,自己打籃球、跑步時都綁著沙袋。

主樓14樓的行政宴會廳,為王待客所用。由於擔心安全,王立軍吃得很少。2011年7月3日,他在市局會議上透露:我現在吃的東西,是從北方我家裡做好以後,每個月150盒寄來的。

相關人士透露,王出行時,市局南門的紫薇路須交通管制,交巡警總隊特地安排了一個副支隊長隨時上崗。由於王行蹤不定,該副支隊長有時凌晨兩點還要上崗,深夜下班回家后,這位女警察過度緊張,無法入眠,只好通宵自製西點,緩解壓力。

王立軍隨時處在緊張狀態。“他一個人的緊張,造成了所有人的緊張”,孫凌稱,在重慶警界,寫檢查是一大景觀,要把自己的錯誤上綱上線,首先要罵自己不是個人,其次分析自己為什麼不是人,接下來表示自己怎樣做好人。

孫介紹,為了寫檢查,他苦思冥想,除了要想對仗,還要故意把字寫得生僻,寫王認不了的字,這時王就會批示“過”。

在王身邊的外宣警察看來,壓力最大的時候,還是王立軍當了副市長之後。2011年8月,王去武隆“三進三同”,跟農民同吃同住。

楊渝回憶,市局為此派了很多警力做特別清理。當天,因對“藍精靈”和政府辦公廳寫的稿都不滿意,王立軍要求市局宣傳處副處長、市政府辦公廳七處處長副處長等人就此事寫簡訊、小說、散文、公文等各種體裁共5篇稿。

“王立軍是個病人,當這個病人把自己當成正常人,把其他正常人也搞瘋了。”楊渝稱。

王身邊的高級警官統計,稱王立軍夏天處理人較少,冬天則特別多,“我們揣測,夏天警察穿淺色襯衫較多,淺色讓他安靜,到了冬天,他就很暴躁。”楊稱。

“沒有民主,沒有法制,誰都沒有安全感。”警察李娜稱,即便警察協會退休的老幹部,也不得不仰仗王的鼻息。

李稱,王立軍要求老幹部出席活動時都需穿西裝,唯獨原市局副局長周志仁每次出場都穿著夾克。王每次都嚴肅地告知,“周局長,你下次穿西服”,然而,周頗有傲骨地用重慶話回應:不得行。李娜揣測,因周的兒女都不在公安局上班,他才能如此硬氣。

敢於挑戰王立軍的形式感潔癖的,還有原政法委書記劉光磊。李透露,每有中央領導來市局參觀,劉光磊作陪時幾乎都是身著夾克,吃飯時也是拿梨、桃、饅頭等,站在領導附近,邊走邊吃,這些舉動,往往導致拍出來的照片無法登大雅之堂。這讓王立軍大為光火,每次看到此類照片,他都惱火地大手一揮,意即棄用。

尾聲

2012年1月,王立軍差一點就獲得了擒獲蘇湘渝系列持槍搶劫殺人犯周克華的機會。周前後作案9起,包括“3·19案”,10人死於其槍下。1月19日,周潛回重慶,並將作案的彈夾扔進了江北區的一個垃圾桶內,公開挑釁警方。王立軍的大刑偵體制沒有經得起實戰的考驗,周成功跳出包圍圈。

孫凌回憶,2月2日中午,市局召開黨委會議,宣布副市長王立軍不再兼任市局局長、黨委書記,消息傳出后,警察奔走相告,“管他去哪裡,只要不禍害我們就行。”

相關人員透露,王在搬離市局時,後勤處準備了40個一立方米見方的紙箱,后發現遠遠不夠,最後王的服飾、用具和古玩共用去125個紙箱。

孫凌透露,在王出走美領館的消息證實后,有分局給警察發簡訊“嚴禁喝大酒”;劉光磊在市局會議上也提到,有的警察表現很高興,“這個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影響工作”。

2012年4月25日,在重慶市公安工作會議上,現任局長何挺指出,某些領導幹部違反民主集中制,違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好大喜功、層層加碼,導致基礎工作薄弱、隊伍疲憊不堪。何提出要“踏雪無痕,潤物無聲”,一點點的解決問題。

在王立軍進入美領館2個月後,4月6日,重慶市局一位外地幹部在《重慶晚報》副刊發表了《家鄉,我的溫潤記憶》一文。在這篇充滿了鄉愁的散文中,該幹部追昔撫今,稱“2009年,一紙調令,我從港城來到千里之外的山城,並融入這座美麗城市”,如今,人到中年,他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猶如江南梅雨綿密悠長。

2012年8月13日,原重慶市局副局長唐建華因受賄罪被批捕;8月20日,王立軍的副手和部下郭維國、李陽、王鵬飛、王智因徇私枉法罪被分別判處5到11年等徒刑;9月25日,王立軍被以濫用職權等四罪判刑十五年。

看來,這些都是遲來的正義,但記憶已經無法抹去。“你們沒經歷過大躍進,我經歷了。沒經歷過‘文革’,我經歷了。過去三年,我們是把歷史濃縮了”,孫凌稱。

2010年11月29日,王立軍會見一清、劉仰、司馬平邦、宋強、黃紀蘇等。

2010年11月29日,王立軍會見一清、劉仰、司馬平邦、宋強、黃紀蘇等。

2011年7月21日,王立軍會見司馬南等人。

2011年7月21日,王立軍會見司馬南等人。

2010年4月25日,徐明、趙本山、小瀋陽和雷政富等圍觀王立軍的現場書法秀。

2010年4月25日,、趙本山、小瀋陽和雷政富等圍觀王立軍的現場書法秀。

主筆_季天琴記者_周至美實習記者_唐愛琳徐雨雯常曄王暤重慶、鐵嶺報道

陣地

“過去的歲月,我們不會忘記你們的支持;未來的需求,更需要我們饕宓南M?rdquo;,王稱“這個話你們說合理,我們說不合理”。王立軍還向司馬南提供了有關“縮差共富”、“重慶十二條”的相關資料。王稱,不少專家如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等都對此表態支持,“未來你再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可把他們在重慶的這段話全部用上,很高興你能常來。”

出入重慶的學者中,陳光中是個另類。2011年4月,刑訴法帶頭人、中政大教授陳光中在西政主持“法學戰略規劃研究”西南片區座談會。據打黑展解說員王佳(化名)回憶,期間重慶市局通過運作,安排陳參觀打黑展。陳參觀中途,王下樓與之“偶遇”,后又聘陳為有織犯罪對策研究中心顧問。

陳光中對《南都周刊》回憶,因拂不過西政一干中層的面子,他同意前往打黑展,但要求只參觀、不接受採訪、不見報。其後他偶遇王立軍,並被要求題詞。返京一月後,他收到重慶市局的聘書,他即退回聘書,修書一封婉拒,簽名蓋章並拍照留底。

文藝

2010年7月8日,王立軍會見重慶市作協主席黃濟人,要求黃“用文學之魂,深刻銘記打黑除惡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就在會見的前一天,7月7日,原重慶市司法局局長文強被執行死刑。

王稱,文強作古,是打黑除惡劃時代的標誌。他希望由黃濟人領頭,組建寫作組。資料顯示,該寫作組其他三人皆來自東北,包括遼寧省作協《鴨綠江》雜誌總編田某、《“慕馬大案”查辦紀實》作者關某以及瀋陽作家崔某。

為演繹打黑史,王立軍還接觸了諸多影視名人。香港導演杜琪峰稱,他曾在重慶實地考察,前後與王立軍四次會面。據市局原宣傳處負責人透露,由於杜將“打黑”設計成槍戰片,不符合主旋律,因此創意被斃。

2011年6月17日,王立軍會見導演李少紅,同行的還有作曲家呂遠等。王反覆跟李表示,電影要“去英雄化”,不要渲染公安局長,要用黑社會的殘忍和殺人現場作為底色。

會見中,王立軍希望呂遠為重慶交巡警創作歌曲。2011年9月21日,呂向王遞交了曲子,王請他把市委主要領導的那句“幫得了百姓、鎮得住壞人、管得住自己”加進歌詞。王還交代警察:“一定把呂老在重慶的時間擠干壓盡,讓他保證休息,加強營養。”

打黑創作組也未能倖免于“被擠干壓盡”。2011年12月12日,已經六易其稿的作家們向王立軍各陳苦衷,望能儘快安排出版打黑叢書。為了方便創作組調取案卷,重慶市局抽調了一批警察管理打黑檔案。2011年7月,王立軍告訴這些警察,要“從每個案子中看到人生的跌宕起伏,從輝煌到困惑,從強者到囚犯”,“真正的人生是一部小說,這部小說關乎國家、民族。”王稱。

他也用行動踐行了自己的文藝理念。半年後,這個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王立軍辭典

在過去三年裡,王立軍在重慶留下了大量講話、會客記錄以及親筆批示等材料。本刊從中遴選出一批王在上述材料中常用的熱詞,試圖從語言學的角度去讀解這位警界傳奇人物的個性風格、審美趣味、價值取向和他所奉行的哲學語言。

主筆_季天琴記者周至美重慶、遼寧、上海報道

王立軍口才出眾,訂閱了包括《演講與口才》、《名言與警句》、《幽默大師》等雜誌。其講話集《視界》一書的編者按高度讚揚王立軍的即席講話風格,"具有幽默、犀利、深邃、時尚及與之俱來的衝擊力"。

王本人對其語言表達能力亦充滿自信。2011年8月1日,在聽取重慶市局心理室項目彙報時,他嚴厲批評政治部的寫稿水準:"我講話是順理成章的,你把標點符號弄好基本就行了,結果把我的一篇講話弄得七零八碎,把結尾放在開頭。我前面有七八個排比句,沒了!"

文化、文化承載力、警務生產力

文化是王立軍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在其為錦州市局《警察文化沙龍》內部報紙撰寫的創刊詞中,開首語便是:"凝視文化蒼穹……"這篇900字不到的短文,"文化"一詞出現了14次。任職重慶后,無論是對內講話,還是難得的接受採訪,王立軍總會提"文化承載力",意即文化對氣質、品質、能力的提升。2009年11月18日,在全市公安"ABC"類人才證書頒發儀式上,王立軍提到該詞,並以部分民營企業家為例,稱他們沒文化,因而檔次低。王立軍稱,文化承載力決定警務生產力。2009年12月7日,在公安情報信息工作推進會上,他解釋何為警務生產力:戰鬥力只是生產力的一個分支,而生產力卻是關乎生存質量的元素。

例句:

(1)2010年2月1日,接受《新京報》採訪時,王立軍稱:時下有些人善於跟形勢,不能把歷史和現實結合,是文化承載力不足的表現。(2)2009年12月25日,在重慶市局黨委民主生活會上,王立軍稱:從嚴治警,不僅純潔了隊伍,也提升了警務生產力。

擠干壓盡

意為外來資源最大限度為我所用的策略,源於原重慶市委主要領導,主要針對兩類前來重慶考察的對象:一為中央領導,一為專家學者。在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和倪光南、作曲家呂遠等業內權威時,王立軍都提到該詞。過去三年,重慶打黑展的綁架功能,是"擠干壓盡"的一個最好例證。

例句:

2011年6月25日,王立軍告訴北郵校長方濱興:"熙來書記說,一旦中央領導來了就要政策,一旦專家學者來了,就抓住機會擠干壓盡。"

紳士、流氓

紳士,即王本人,以及跟他站在同一戰線上的人。紳士為少數派。王曾感慨,"中國已無脊樑了,只能靠劉仰、司馬南等少數國棟先頂一陣子了,能多一人,吾憂心之極。"流氓,包括"別有用心的律師和記者",及對其持異議態度的人士。

例句:

(1)2010年1月13日,針對網民"禪一指"發表的對王不利的帖文,王立軍要求網監落地查"禪一指",並批示稱:知道是誰即可,不要去糾纏,紳士PK流氓自然是流氓贏了!(2)2011年4月1日,針對《律師伍雷致信立軍局長,對李庄漏罪案發表質疑》的網路輿情,王批示稱:暫不宜理睬,紳士豈能與流氓亡丐對話,靜觀。

沉潛

2010年1月20日,在交巡警勤務專題會上,王立軍解釋了何為沉潛:能沉下去,還能潛上來。這個詞,一是源自網路,王稱,"2008年網路最驚人的語言叫沉潛",二是源自電視劇《潛伏》,2011年6月14日、17會見司馬南、李少紅時,王立軍都提到重慶要拍《潛伏》,稱這是專業的"沉潛"。接待媒體、文藝工作者時,王立軍都會提到"沉潛"。這是王立軍的外宣和包裝策略,含欲擒故縱之意。

例句:

(1)2011年6月14日,王立軍告訴司馬南:指揮者能沉潛得住,不是他木訥,這靠定力,這種定力就是我們下一步實力,著什麼急!(2)2011年5月11日,王立軍會見央視記者侯豐時稱:我們要學會沉潛,社會有潛伏,個人有沉潛,我們得沉得住。

事權

2011年4月1日,王立軍會見新加坡策安機構人員,商談保安公司上市事宜。他稱:"事權,就是國家事的權力,別人別想再介入。"在王要求下,重慶所有保安公司收歸市局。王立軍有很多原創的新詞,"事權"屬其中之一,這是其強人作風的體現,有當仁不讓之意。

例句:

(1)2009年5月19日,在視察網安總隊時,王立軍稱:法律的事權分兩層,一是對好人,它屬於研判平台,有事找你,沒事就算了;二是對有劣跡的和被鎖定人員,則是法律事權不商量,像竊聽,我認為就應該列為秘密證據。(2)2011年9月23日,在市局黨委擴大會議上,王立軍要求將駕駛培訓業務納入保安公司的收入:我公安局自己的事權,為什麼拱手相讓?

不商量

東北話,意即不容置喙,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這是王立軍一言九鼎的強人作風體現。

例句:

(1)2009年11月6日,在"大情報"系統建設專題會上,王立軍稱:以反恐要求,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提供信息,不商量。(2)2008年12月22日,在兩會安保、暨金融安全整頓會議上,王立軍指示警察:你把這個網吧查一下,沒有一個不帶病經營的,可以查封它不商量。(3)2010年8月9日,在戶籍制度改革、交巡警、危爆物品專題會上,王立軍要求交巡警"對綁架案不商量,直接擊斃"。

主官、吾

主官即各單位黨委和行政的一把手,如各公安分局的局長和政委。在批示、贈言中,王立軍喜用繁體字、軟筆豎排書寫,其中不乏錯別字。在其講話、批示中,經常出現一些文言用詞,如"主官"、"吾"等。

例句:

(1)2009年2月,在市局信息化和國保暨反邪教會上,王立軍提到:按組織架構,各單位都有兩位主官。(2)2011年4月12日,針對《重慶市局關於與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再次會商舉辦紅歌會有關情況的報告》,王立軍批示:很好,策動,去年本山也答應參加,屆時吾邀一下。

鋒面、鋒線、槍聲、槍、硝煙

鋒面,意即警務所涉的工作面。鋒線,指跟敵人短兵相接的實戰一線。在講話中,王立軍經常營造出一種戰鬥氛圍和出生入死的悲壯感,硝煙、槍聲、槍這些軍事用語出現頻率頗高,這是其軍人經歷和軍事化思維的體現。

例句:

(1)2009年2月16日,王立軍在市局緊急行政辦公會上稱:金融系統安裝監控,難度大,但鋒面大,陣痛小,社會效果也好。(2)2010年1月4日,在青年學生法制宣傳會上,王立軍稱:警察站在鋒線上,警察是和平時期唯一與槍聲相伴,與硝煙相伴的職業。(3)2011年7月31日,王立軍對萬科董事長王石一行透露,他每調一個地方,都把槍帶著,槍是過去蘇聯跳傘間諜用的手槍,21連發,用的是達姆彈,從沒卡過殼,從刑場到戰場,槍口倒下過一批人。(4)《視界》上"王立軍談笑間讓綁架者束手就擒"的語錄:我槍法不準,瞄你的腳後跟可能打你腦袋,所以你的最佳選擇就是放下槍投降。

DNA、線粒體、端粒體、核糖核酸

都是生物學專業名詞。會談中,尤其遇到學界中人,如中國政法大學石亞軍、澳門大學李德等人,王立軍喜歡展現他在生命科學方面的素養,並提及他跟李昌鈺、以及浙大醫學部主任段樹民的交情。到渝后,他還在市局大院里立起DNA雕塑。過去三年,除其辦公室、警營文化沙龍外,這個雕塑,也是王立軍和客人合影的一個地標。

例句:

(1)2011年7月19日,在會見完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慶市警察協會特邀研究員"都必須清楚自己工作重點怎麼擺布"。(3)2009年3月19日,王立軍部署工作時稱:三項主導業務工作,是中西方人力資源理論在警務生產力集約攻堅實踐上的一次破格運作。

車間主任

這個詞,和主官、擠干壓盡等一樣,都是王立軍工具化治警哲學的體現。

例句:

(1)2010年3月10日,王立軍在市局第二屆特邀監督員屆滿座談會上稱:公安機關是政法系統的生產車間,我就是車間主任,我們幾萬警察如果不能破案,就等於不生產;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社會治安,就等於生產車間沒有運轉。(2)2011年6月17日,會見李少紅時,王立軍稱:我完全是一個車間主任,而且這個車間主任很保守。見過我們接受記者採訪嗎?沒有。我們警局做的產品,檢察長要貼標籤,法院院長也要貼標籤,到社會上才是法律產品。

破殼、沖頂、高起點、國際

2009年3月19日,在三項主導業務部署會議上,王立軍要求警察明確三個關鍵詞:再破殼、再突破、再沖頂。王稱,把所有案件推上流水線,全市公安一個主戰場,同時又各擔工作任務,總體計算,各出結果,這叫"破殼"。沖頂,就是在成功基礎上的再衝刺。熱愛大場面、大製作、大排場的王立軍喜歡"高"、"大"之類的字眼,凡事要求跟國際接軌。在為下屬制定目標時,王立軍經常要求對方打破常規,要破殼、沖頂,氣勢十足。

例句:

2009年3月18日,王立軍要求重慶警察協會的特約聯絡員"要高起點,再破殼、再沖頂",並稱別的省市沒做過的,重慶沒什麼不敢,"只有學會破殼、沖頂、這樣才使我們有國際視野"。

潛規則、元規則

在對內治警時,王立軍經常提到要走出潛規則,確立元規則。2009年11月,在市局ABC類人才證書頒發儀式上,王立軍提到,所謂"潛規則",就是用信封當門票,裝上點錢,而"元規則",就是風清氣正。

例句:

(1)2009年10月26日,王立軍在與市局辦公室、政治部正處級幹部談心誡勉時稱:辦公室、政治部是產規則的地方,卻潛規則盛行。(2)2009年11月,在市局ABC類人才證書頒發儀式上,王立軍稱:走出潛規則、確立元規則,是我們建立ABC類人才庫確立的思想。

勝在起點,敗在終點

意為雖開局良好,卻不能善終。這是王立軍對內訓話時的口頭禪,巧合的是,這句話和他的人生正好對應。他成名極早,曾是全國勞模、一級公安英模,也先後擔任國內外數十個大學的兼職教授,在從警28年之後,以戲劇性的出走落幕,"敗在終點"。

例句:

(1)《視界》收錄的王立軍語錄:我們這個民族要發展,必須走出"勝在起點,敗在終點"的灰色地帶。(2)2011年1月19日,王立軍在"1?19"案警示會上稱:這個事件,是"勝在起點,敗在終點",什麼都有準備,還是沒有處置好。

研落、速落、懲囚、即控

這是王立軍批示時慣用的縮略語。研落,即研究落實;速落,即迅速落實;懲囚,即懲處囚禁;即控,即立即控制。

例句:

(1)2011年11月22日,針對《維權之舉網上輿情態勢》,王立軍批示:過去一些記者因收受好處水平低亂炒作,被警方四處追動物一樣追趕,被有的官員依法懲囚。(2)2011年6月9日,在《我市市民微博因言獲罪成為網路熱點》(即方竹筍"一坨屎"案)的批示中,王說:維國(即市局副局長郭維國),找部里即控,涪陵如何控制的?網監、宣傳敏感度去哪了?為何未跟進?教訓!

介面、對接

介面,意為關係。王立軍習慣以"介面"一詞,來指代通常所稱的上下級關係或工作關係。對接,意為尋找介面,即通常所稱的建立工作關係。

例句:

(1)2010年6月13日,在貫徹"公安部2010嚴打整治行動"動員會上,王立軍要求搞好跟公安部的關係:要搞好上下級方方面面的介面,過去叫關係,這不叫關係,有了這個介面對你是一個認可。(2)2011年11月17日,在會見吉林大學教授李潔一行時,王立軍透露,重慶市局每年要公派留學90人,連派5年,目前正在跟美國、、新加坡等國對接。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