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價暴漲背後的金融邏輯 細思極恐
最近上海房價漲得有點猛,在一個群內的討論,似乎道出了上海房價暴漲背後的邏輯–細思極恐!
下面將全部討論過程文字摘取如下,看得讓人驚心動魄!!:
獅仙:
舉個栗子:假如我有一套房值1000萬,我公司資金流緊張。於是我找中介勾結,拉漲到1500萬“賣”給我親戚或鐵杆朋友。首付三成,貸款1050萬。於是我手裡有了1050萬現金。而且房價跌多少都與我無關了。而原先若按抵押貸款只能貸五成得500萬現金,還要被銀行捆綁。
這個就是近期上海高價房猛漲的邏輯。高價大房擁有者大部分有實業,而實業普遍日子緊,沒現金流。年初信貸開閘,中央又下任務去房產庫存。於是銀行和房主、中介三方一拍即合,做高房價,國家去庫存,房主得現金流,中介揩肥油,銀行家完成指標。皆大歡喜。最後房子留給壞賬,是幾年後的事了。
現有經濟、金融環境下,理性的人都不會再“投資”房地產;而現實房產火爆的原因就是“套貸”。上海一天350套高價房成交就是這麼來的。誰特么年都沒過完就跑上海來“投資”房產啊?還不是趕上央行放水趕緊搶房貸指標。
陸新之:
這個對二手房好操作,對新房不好弄啊,開發商從哪弄那麼多親戚朋友人頭買自己的房?
獅仙:
新物業一樣操作啊。房主就是開發商嘛。
開發商更缺錢。
好幾年前,上海的新房主要都包給中介了。
人頭的技術問題,由鏈某家解決。
陸新之:
那麼是上海的中介勢力大了!
其他城市要學習。
獅仙:
說對了。上海房產中介就是為虎作倀。原來中原之類的門面我看到好多都換成鏈某家的了。鏈某家在上海玩得最厲害。
他有大數據優勢。既作裁判,又作運動員,還做黃牛。
陸新之:
向您學習,我的思維落後了。
獅仙:
以鏈某家的體量,從北上廣深資料庫里挖掘一批“肉雞”客戶資料太簡單了,然後異地互購,誰都查不清。因為誰都沒有他的數據全面。
首付三成還是保守的。鏈某家們完全有技術水平做到兩成,尤其新房。這樣的話,套貸獲得的資金就更多了!
若按這個邏輯,結果如何?請諸位討論。。。。。。
路人乙:
@牛牛哥?請教一下,你的計算裏面貸款人還要拿出450萬現金收付,才能貸回來1050啊,這個450算上去,他凈拿應該是1050-450
獅仙:
@路人乙?450萬是左手倒右手,用過橋資金就可解決,或鏈某家等中介提供。他們不是在玩“房產金融”嘛!
銀行是拿出真金白銀1050。若貸八成的話更是1200萬。
這是在十多年的老朋友陸新之的群里聊天時引出的話題。陸老師很會主持群話題討論,總能帶出一些精彩論斷。他知道我發了微信后,跟我說不用給他“隱身”,直接原名公布即可,這樣更“原生態”,於是,我在這一版本,就真的公開了。
其實,在這個金融邏輯中,並不是說上海房價就都是由鏈某家等中介炒起來的。剛需一直存在,只是在“房產做市商”鏈某家的推波助瀾下,引起了恐慌性買盤。
請注意,這裏我提到了“房產做市商”這個名詞。這個詞以前沒有,這是我造出來的。獅仙本人創辦熙華國學堂以前,在某大金融集團幹了好些年,很熟悉國際金融市場的做市商制度。中國的房產中介市場進化到今天,基本已經形成了鏈某家獨大。它集裁判、運動員、黃牛身份於一身,且依靠大連鎖帶來的大數據優勢,可以看清房產市場全部底牌。
於是,一個“房產做市商”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股市或期市的做市商,利用連續掛單、搶單,助推股價;或者自買自賣,活躍成交。若這兩板斧同時殺出,價格就急劇變化起來。現在的上海房價,就是這樣。
其實,我發這篇補充文章,重點還不是嘮叨這個“房產做市商”的技術問題。我覺得,一個更讓人震驚,更值得讓所有人警醒的一點是:
“中國的房產市場已經完全金融平台化了。”
“中國的房產市場已經完全金融平台化了。”
“中國的房產市場已經完全金融平台化了。”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其實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在經濟界不亞於引力波的衝擊。這一標誌事件,粉碎了屌絲們心中僅存的“房子是用來給人住的”這一最後的小確幸。以後,正確的說法是:“房子是用來給金融市場提供炒作工具的”。
雖然房產市場以前也有金融元素,但那時是“為了提升人民的居住質量”而引入的一個交易方式而已。而現在,已經本末倒置了。他們已經忘記了“初心”!
一個讓人們安身立命的“重器”,戀家人心目中的“家園”,已經淪落為“鏈某家”們資本股掌之玩物。這應該不是好事,它動搖了社會家庭元素的根基,也必然會動搖國家之根基。那還談什麼“中國夢”呢?
希望還是有的,需要每一個人來揭露,來呼籲,幫他們找回“初心”。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