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離開中國的真正理由
嚮往(網路圖片)
對大部分仍有著深厚鄉土觀念的中國人來說,移民國外絕對不是個輕鬆的選擇。那又為何會做這個艱難的決定?
誰會平白無故地遠離自己的故土,去投奔一個語言,習慣各方面都完全陌生的世界呢?
然而,據聯合國統計,中國向海外累計移民人數到2015年已首次達到1000萬人,目前仍在持續增加。
在這千萬的移民大軍中,社長整合了幾個正在著手準備離開中國或者已經離開中國的人的故事。
通過他們故事的剪影,或許我們更容易理解到如今的移民大潮由何而來……
1. 一切為了孩子
在中國,為了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孩子從幼兒園起就開始面對英語教育等應試戰爭。
不僅如此,自讀書起一直到高中、大學、研究生,都還要把馬列主義等作為必修科目,許多時間被浪費在思想教育上。不少家長都對這種教育模式存在質疑。
出身在中國湖南、37歲的個體經營者張先生通過「投資移民」取得了美國的永久居留權,目前居住在美國洛杉磯。
在談及移民美國的理由時,張先生坦言:「雖然對這裏的生活很滿意,但美國這個國家還是讓人感覺存在歧視,說實在的並不是很喜歡。」
「但出於為孩子著想(還是準備留在美國)。為了考試而考試的中國教育會磨滅孩子的好奇心和夢想」張先生說。
中國大型調查公司「胡潤百富」在2016年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關於中國人移民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孩子的教育」,佔到22%。
2. 不可承受的高房價
王先生在移民之前,曾在某部委直屬的研究所工作,從事橋樑工程。由於北京不可承受的高房價,為了更好的生活質量,他選擇了移民。
初到國外,他頂著很大的生活壓力找工作。經過3個月的時間,王先生找到了大公司專業工程師的工作。
「如今,我一個人工作就可以全家人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我的每周快快樂樂工作38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安心在海灘和草坪上和家人享受生活。」王先生滿足地說。
他說,「而我在北京同樣更辛苦的工作,收入不到現在的八分之一,永遠買不起北京的房子。」
3. 無可遏制的污染將國人越推越遠
在全球最大的鑽井設備製造商、美國國民油井華高公司北京代表處工作的劉余新,學習石油化工專業出身,多年的從業經驗讓他對PM2.5(即霧霾中大部分有害物質所富集的細顆粒物)的危害並不陌生。
「我兒子今年四歲,這半年來總是咳嗽。去北京市兒研所看病時,專家說現在他的門診有這種癥狀的患兒越來越多。醫生對此沒有辦法。對霧霾,大人也許還有些抵抗力,孩子的反應太明顯了」,他說。
在北京學習和工作已經超過十年的劉余新和妻子,終於下定決心將「出國計劃」放到了首要的議程上。
劉余新剛從建外SOHO的一家移民諮詢公司出來,手上拿著一大疊介紹資料和表格,稍顯憂慮的對《中國商報》的記者苦笑說,「原來移民還是項系統工程,或許走與留,都是很艱難的選擇。」
同樣因為霧霾而憤而遠走的還有北京一家互聯網企業的項目高管,29歲的小申。
「經常與我一同等煎藥的一個阿姨,咳嗽時間比我還要長。為此舉家前往紐西蘭,兩個月後她與我聯繫說,不用吃藥也完全不咳嗽了。」
小申最終選擇去加拿大多倫多附近的一所學校修讀研究生。她無奈道:「我並不想移民,但國內空氣、水源甚至是農作物的污染都太嚴重了。如果我畢業時,國內環境污染問題解決了,我是還要回來的。」
據「胡潤百富」2016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希望遠離大氣污染」是中國人移民的第二大理由,佔到20%。
4.恐懼舌尖上的「化學實驗室」
在這份針對「中國人移民的理由」調查中,「尋求食品安全」這個選項所佔比例達18%,高居第三位。
已是兩位孩子母親的趙鑫居住在成都,問及為什麼要移民時,她說:「移民的主要原因就是看完新聞我什麼都不敢給家人、特別是孩子吃,我也希望政府能夠採取有力的措施,治理好現在這種到處是『毒』的局面。但實際情況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打擊一批又出現新的,感覺成效甚微。這樣慢慢等待的日子太難過了。」
5.財富的不安全感
最近幾年,由於改革紅利、人口紅利的逐漸衰減,中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將放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最近剛剛公布的今年3個季度增速都恰好是6.7%更是成為了調侃的對象。
加上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不斷下降,富人階層的身家大幅縮水,加緊移民的腳步以避免財富貶值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了。
來源:迎春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