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珣因習近平「法學博導」而恥滿天下(高新)

2019年01月18日 14:27

習近平博士導師劉美珣。(Public Domain)導師劉美珣。(Public Domain)

本專欄的上篇文章《此「博士」非彼博士,此「法學」非彼法學》介紹了就在沒有幾個月就要從十七屆局常委升任中央總書記,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副主席和中央軍委副主席升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的二零一二年五月,《中國青年報》的一篇《讀博會否妨害教育公平 大學博士引發爭議》引發很大的震動,當時的科學網全文轉發此文後,有讀者留言道:社會已經腐爛透頂,五百年後,這些極其無知無聊透頂的官員,這些所謂的名校,所謂的名校校長們都是一堆歷史的垃圾!

網上的一位博客隨之發表了一篇題目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國情乎?》的短文。文中抨擊道:官后高學歷之風盛行,持有「真的假學歷」的官員之多,已成為當前中國官場一大特色。自教育產業化以來,大學早已不滿足於招收本科生所獲的高額利潤了。學校當局和們發現,利用官員們都渴望有一個高學歷的「假的真」來滿足其升遷和虛榮心的需要是樁發大財的機會。交易中,官員們巧立名目,撥錢、批項目,校方則為其考試作弊,代寫論文等無所不用其及。在一幕幕黑色交易中相得益彰,各得其所。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大學校長們,博導們心裏比誰都清楚,只不過是心照不宣罷了。試問,敢不敢查一查官員們做官后所獲文憑的真假?然而,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明明是用權錢交易弄來的所謂高學歷的雞鳴狗盜之徒,明明是一堆注水肉式的「碩士」 「博士」佔據了各級組織,非但不覺得可恥,反而竟以此作為領導層知識結構的整體提高而向世人炫耀!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個國家太不可思議了。

這句「注水肉式的『博士』「,就是筆者本專欄上篇文章的標題《此「博士」非彼博士,此「法學」非彼法學》中所說的「此『博士』「。

需要說明的是該科學網博客文中所說的「明明是用權錢交易弄來的所謂高學歷的雞鳴狗盜之徒,明明是一堆注水肉式的「碩士」 「博士」佔據了各級組織,非但不覺得可恥,反而竟以此作為領導層知識結構的整體提高而向世人炫耀「,明擺著是指的二零零七年中共十七大召開之後,中共官方媒體對該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員們「高學歷」的大肆吹捧。

一位科學網的網友在這篇文章後面評論短短八個字:「習以為常,越克越強「。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另外,當時的《京華時報》也曾為此發表了《教育部介入調查「論文博士」》一文,文中根據記者所查詢到的資料,說是早在2008年10月9日,,也就是習近平在十七大上已經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一年之後,國務院學位辦副主任郭新立就在回答記者提問「怎麼看目前有不少官員只要遞交論文就可以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的說法」時稱,我國目前並不存在「論文碩士」或「論文博士」,並稱,如果發現這類情況,教育部將「決不手軟」。但日後就沒了下文。

正如筆者在前此的文章中已經披露過的,之所以「沒了下文「,是因為此時的教育部常務副部長 和黨組副書記,是習近平在清華當工農兵學員期間的上下鋪室友,並被習近平介紹入黨,日後在習近平」讀博「期間的職務是清華黨委常務副書記和書記的陳希。

當時的新華社也大胆參与了這場對官場上的以習近平最為典型的「論文博士「的輿論圍剿,發表了《」論文博士「是為何人量身定做》的評論員文章,揭露所謂」論文博士「的特殊」培養「制度,根本就是為官員量身定做,其實準確地說,是為在職人員量身定做的。當然,既不能因讀書丟了官職,又要博取文憑,魚和熊掌兼得,這個「論文博士」也很對一些官員的胃口。尤其是,「不需要跟全日制博士生入學統考」——與其他考生一條起跑線上的統考……

讓人擔心的,恰恰是這種文憑頗有「水分」。文憑當然不會是從「辦證」那裡買來的,但考試的假模假式,已然是公開的秘密,如此的「真」文憑,和買來的假文憑,其實是一路的貨色。

這裏也要特別說明的是,在中國大陸早有所謂「真的假文憑「和」假的真文憑「之說。

所謂「真的假文憑」里的「假」指是的頒發「文憑」的學校本身是假的,專指那些把國外的假「大學」或者「野雞大學」買到的假「文憑通過了中國大陸政府專職機構的「學歷認證」的「文憑」,變假為「真」—-即所謂「「假文憑真認證」。

所謂「假的真文憑」里的「真」,指的是頒發此「文憑」的學校絕對是真的,即在象清華這樣的真正的大學里「不用通過國家統一考試」、「不用上課」、「不用做作業」、「不用寫論文(以上都可由人代勞)」、「不用私人交學費(可報銷)」就可以獲得的「文憑」,所以也被稱之為「五不文憑「。

巧合和是,就在習近平從清華大學拿到一張「」文憑的當月,二零零二年三月,發表了一篇「人民時評」—-《假的真文憑比真的假文憑危害更甚》,文中批判說:對於學術界來說,對於為這些官員開具假的真文憑的學校來說,是腐敗,可悲的腐敗;而對於官場來說,對於口口聲聲”實事求是”、口口聲聲”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一些官員來說,這,實在又是官場腐敗的一個新品種,新變種!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調查,這裏面,是有著許多骯髒交易的:或入學不須統一考試,由學校”單招”;或課程安排隨意,”代勞”、”操刀”公開;或”官員拿證,單位買單”;或是投桃報李,官員將地方、單位公款巧立名目公開”回報”學校……這是什麼?這是不折不扣的以權謀私,這是貨真價實的光天化日之下的公開腐敗。

前不久,習近平剛剛對全黨全國宣布了他上台以來的「反腐敗鬥爭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但全黨上下,舉國上下,數百萬因「腐敗」被抓被查被撤的大小官員里有一個是因為官場學歷腐敗嗎?絕對沒有。

所以為了分析問題的方便,我們不妨把筆者在本系列文章揭露和抨擊的習近平這類「博士官」的「假的真文憑」的現象視為「合法」,在此前提下進一步討論習近平的這張由堂堂清華大頒發的確實是嵌有清華大學鋼印,更有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院士簽名的「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證書中的「法學」二字是否合「法」。

筆者前面文章中引用過的曹長青先生的文章中曾把習近平的「法學博士」中的「法」字調侃為「變戲法」的「法」。他質疑說:習近平的法學博士論文是《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且不說這種論文是不是習近平的秘書「捉刀代筆」,或者其他管道弄來的,僅從這個論文題目本身就可明顯看出,它跟法學、法律等,並不沾邊。憑這樣的論文,怎麼能拿到「法學博士」?

從網上查到,習近平的博士論文指導教師是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負責人劉美珣。這位今年73歲的女教授,一生致力教授馬列主義,雖然近年又有以研究經濟思想為專長的「經濟研究所所長」頭銜,但這些都跟法學、法律等學科沒有什麼關係,她怎麼能「指導」出習近平的「法學博士」?

網上沒有查到習近平的「博士論文」全文,只有一個不到500字的中文介紹,其中說,習近平的博士論文「通過對農村三大現實難題(貨往哪裡賣,錢從哪裡來,人到哪裡去)產生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由此揭示了研究和解決農村市場化問題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清華的劉美珣教授真是有能耐,居然從農村的「貨往哪裡賣」里,就能「指導」習近平「分析」出一個「法學博士」來。也許「習博士」博通政治「戲法」,是這個意義上的「法學博士」吧。

一位網名為「滿洲獨立」的網友撰文挖苦道:習近平讀的是「政治思想教育專業」,卻獲得的是法學博士,鴨居然下出一顆雞蛋來!更奇怪的是,網查,習近平提交的博士論文題為《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主題是研究農村「貨往哪裡賣,錢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諸位,請教一下,這玩意兒和法學的聯繫在哪裡? 幫鴨導出這顆雞蛋的名導,是著名教授、學者、清華大學人文社會院經濟學研究所所長劉美珣。劉美珣的「學術」領域是,馬克思主義與鄧小平經濟思想,和法學根本不沾邊兒,而她本人也根本對法學一竅不通,卻居然導出了一位法學博士,並且是以《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這樣的論文導出來的。網查劉教授的簡歷,赫然標榜著一句招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的博士生導師」。這個招牌,放在古代,這可稱「太傅」了。榮極天下,亦恥極天下。我就是想不明白,中國當代的文化人,怎麼就出了那麼多極無恥的人?這樣的所長,你想想,她會研究出什麼利國利民的「法術」來,大概只會弄出些糊弄長官的「巫術」來。

顯然是中國內地也已經有不知多少人都在讀過習近平的官方簡歷后私下裡強烈質疑習近平「是個博士 也就罷了,憑什麼還要是『法學』博士?「所以」太傅「劉美珣不問自答,向搜狐網記者解釋說:習近平的法學博士與人們通常意義上講的法學博士是有區別的:「這個法學不是法律的法學,我們授學位是按大門類來授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屬於法學大類。」

確實,就在習近平獲授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之前,中共政權即已經頒發了相關規定,說是:「除了法學類學科以外,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安學,民族學也可授予法學學位」。

而習近平當年「攻讀」的是清華大學新成立的「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雖然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若歸類為」政治學「的話,政治學教授出身的王滬寧都不會同意,但該學院根據如上規定,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研究」內容的官員們頒發一紙「法學博士」學位,還真是有「法」可依。但問題在於習近平當時的「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並非「馬克思主義理論」,什麼「貨往哪裡賣,錢從哪裡來,人到哪裡去「之類的高深學問,退一萬步說,也只能歸類于經濟學範疇。但是,只是因為習近平當時的「博導」劉美珣因為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只有資格給」在職讀博士「的官員們頒發」法學博士「學位,所以無論他習近平的」論文「標題是什麼,內容是什麼,因為他「師從」的劉美珣「博導」,所以他的「博士」頭銜前面只能冠以「法學」二字。由此推論,即使當時的習近平提交的「論文」是《論女士對我國當代民族聲樂的傑出貢獻》,應該也可以從劉美珣那裡拿到一個「法學博士」學位。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來源:RFA 版權歸RFA所有,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經 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