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的香港小姐巨星輩出,現在江河日下?
文:漠一
前兩天,2020年香港小姐選舉決出了勝負,護士出身的謝嘉怡拿下了冠軍,她說之所以來參加,是為了圓父親的夢,因為爸爸從小就想讓她參選港姐。
另一個關於她的熱度話題則是「減肥」,據說身高160體重54公斤的她被TVB高層認為太胖,想讓她減肥。
但是她明明看起來又健康又美好嗎?
有不少新聞寫說謝嘉怡是近十年來最美港姐,這反倒讓人意識到,原來這些年,選港姐這回事兒從來沒有停過,可是幾乎完全沒有激起什麼水花。
曾經每屆選舉都會轟動兩岸,為娛樂圈輸送不少中堅力量的港姐選舉,從什麼時候開始沒落的呢?
這還得從頭說起。
最早的香港小姐競選,可追溯到1940年代,它最開始只是游泳比賽中加插的節目,參選者只要穿著泳衣繞場一周,等待裁判評分即可,從最早的舉辦機構,北角麗池夜總會這裏你就能看出來,它其實一開始就是屬於上層階級的遊戲。
在初期階段,也還有萬國影業公司這樣的機構參与合辦,港姐和娛樂圈之間,大概也就是在這樣的開始階段,就有了關係。
細數歷年的港姐,她們中有不少人都成了著名的演員,比如頭三姐的冠軍,李蘭、吳丹鳳、司馬音,後來都成了粵語片的明星。
吳丹鳳
參選者里,也不乏電影世家的女兒,比如1952年的冠軍但茱迪,就是著名電影導演但杜宇和電影明星殷明珠的女兒,在拿下冠軍以後,她還代表香港參加了環球小姐競選,也是第一個參選環球小姐的華人。
但茱迪
香港小姐的選舉,差不多在無線電視台於1973年接手舉辦后開始正規化,也正好是1973年的這一屆,選出了我們最熟知的,港姐出身的明星,趙雅芝。
當年的趙雅芝,並沒有進入前三強,只是拿了第四名而已,但這並沒有妨礙她因為《新白娘子傳奇》,成了家喻戶曉的女神。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有不少之後有很大成就的港姐,在參選的那一年都沒有拿到冠軍,有的甚至早早就退出了比賽。
最好的代表可能就是張曼玉,她在1983年只拿到亞軍,但是現在已經是華人女演員中成就最高、最有國際知名度的之一。
有誰能想到,當年這個露著小虎牙的女孩,後來能成戛納柏林雙料影后。
類似的例子太多,比如1976年的繆騫人,當時只拿了最上鏡小姐,後來進入電影界,多次提名金馬和金像的最佳女主,也在1986年憑藉《最愛》,拿下了金馬最佳女配。
繆騫人
1979年的第四名,是鍾楚紅,在當時也沒進前三甲,但後來也成了港片中炙手可熱的女星。
1982年,只拿到第八名的翁美玲,後來因為《射鵰英雄傳》,成了很多人心裏難以超越的黃蓉,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的結局,也讓她成為了香港演藝圈裡讓人唏噓的傳奇。
翁美玲並不是唯一一個自殺的港姐,在1959年拿下季軍的港姐王麗貞,後來還簽約了邵氏電影公司,可以說是星途無量,但在之後的幾年時間里,她一直沒能演上主角,即便在投奔國泰電影公司以後,事業也還是沒有起色,失望的她最終選擇用安眠藥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翁美玲
同樣沒能走到港姐決賽圈,日後又成名的還有周海媚和邱淑貞,周海媚在1985年參加后落選,但很快就得到了進入無線藝員訓練班的機會,並在同年就演了《楊家將》里的楊九妹,敲開了演藝圈的大門,更在九十年代因為《倚天屠龍記》里的周芷若等角色,進入自己的事業巔峰期。她演繹的周芷若,給之後的版本都帶來了很大影響。
至於邱淑貞,則是晚周海媚兩年參賽,但因為當時有消息說她整容,她就直接退賽了,但也在同一年簽約了無線,慢慢也才有了後來她在《賭神2》 里叼著撲克牌的驚鴻一瞥。
邱淑貞
因為港姐選舉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無線電台在主辦,就頗有些給自己尋找新鮮血液的意思。所以後來港姐中有很大一批熱門選手,最後都成了香港影視圈,尤其是港劇里的擔當。像是1990年拿下冠軍的袁詠儀,1991年的季軍蔡少芬,1993年第四名的郭可盈,1994年最具演藝潛質獎的張可頤,以及1997年的季軍佘詩曼。
九十年代後期里的四大花旦,港姐出身就佔了一半,之後的接班人張可頤和佘詩曼也都是港姐背景,不同之處在於張可頤在參選港姐之間就已經有了電影和唱片作品,但也絕對是參選港姐,才讓她有了和無線簽約的機會,有了事業的轉折點。
佘詩曼參選港姐時期
必須要說到的,是1988年的冠軍李嘉欣。她差不多算是靠參選港姐改變命運的一類女星的最典型代表。這類港姐都有某些高度的共性,比如家庭條件不好,很早就出來謀生計;再比如有非常好的上鏡條件,有的當年也與大導演合作過,卻實在談不上在演戲的路上有很深的耕耘;還有一個就是她們通常都會嫁入豪門,或者比她們更有名氣的男藝人,也隨之淡出娛樂圈。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歷任選美賽事參選者中因為婚姻被人們無數次談論的簡直太多,比如前後嫁給霍震霆和羅康瑞的朱玲玲,又或者是嫁給李連杰之後就淡出影視圈的利智,選了洪金寶當老公的高麗虹,和劉青雲結婚後就把心思放在家庭上的郭藹明,又或者是經常以李克勤老婆身分被人提起的盧淑儀,跟方中信長跑多年的莫可欣。
朱玲玲
在這無數段婚姻中,蔡少芬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她當年和張晉在一起的時候,自己已經是TVB四大花旦了,張晉卻還在跑龍套,想去看在新疆拍戲的蔡少芬,都買不起機票。但時間最終證明,他們的愛情和誰先紅這些事,都沒什麼關係。
這麼說下來,其實你也會發現,港姐中最後出名的,還是做演員的居多,歌手倒是也有一些,像是1982年拿下亞軍的鄺美雲,又或者是1991年第四名的何婉盈,但作為一個選美比賽,它挑選還是某種意義上的香港女性美的代表,更直接地指向銀幕,給歌手的機會,相對會少一些。
鄺美雲(左一)
港姐本質上是個選美比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為香港演藝圈輸送著人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代表了某種香港女性審美。
端莊大氣東方式的美,是歷任著名港姐中的共性,這一類的頂尖者大約是趙雅芝、李嘉欣一類;也有一類港姐比較偏向英氣,那也是大家風範的一種,陳法蓉、袁詠儀、佘詩曼都是代表,乾淨利落的短髮造型也會成為她們的特色。或許也是因為和電視台合作,進入演藝圈后的這些港姐也大多以影視劇為工作核心,真正在電影圈內長期發展的,並不算多。
八九十年代,是港姐選舉的巔峰期,那也是香港娛樂業的黃金時期,但在跨過新千年之後,這項比賽幾乎就再掀不起什麼水花。從2000年到現在,也已經過去了20年,在這一期間獲勝的港姐,要說資源或資歷積累,也有了足夠的時間,可我們現在提起港姐,基本都還是2000年以前那批。
算起來,1999年拿到季軍的胡杏兒,就差不多算最後一批了,2000年之後,比較讓人有記憶點的,就是2004年的冠軍徐子珊,她在2008年就憑藉《跟蹤》拿到了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也拿過十大勁歌金曲的新人獎,可以說是在影壇歌壇都有不錯的表現,但這些年也沒再有什麼新動向,甚至在去年宣布退出娛樂圈,跑去歐洲進修了。
徐子珊
沒落的港姐競選,因為今年謝嘉怡的奪冠,才又有了一些迴光返照的生氣,港姐選舉走下坡路,根本上還是和香港娛樂圈的式微共享聲息,不僅是我們再數不出來什麼新的港姐,而是香港演藝圈這些年來就青黃不接,看看金像獎每年的頒獎典禮就知道,始終還是老一輩人在支撐著大半壁江山。
再換個角度看,在傳媒、娛樂業、階級也還沒有那麼固化的上個世紀,「美」似乎不是那麼容易達成共識、那麼標準化,似乎不是那麼容易獲得,也於是也就稀為貴。所以那時候選出來港姐,經常會有媒體批評丑,更有報道大肆渲染港姐出身,營造一夜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綺夢。
港姐選的是麗人,也是一種突破階層向上流動的渠道,那些家境貧寒、草根出身的女孩子們,憑著一股子韌勁闖進娛樂圈,不管是最終做出一番事業還是嫁入豪門,都算是某種香港精神的體現,她們的美不僅在皮囊,也在這種衝勁兒。
只是現在,在這個連明星都能世襲,標準化的美讓人倍覺單一,港姐也非富即貴的年代,「香港小姐」也就失去了它那種足以改變一個人、一個時代命運的吸引力。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虹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