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寒心 中共醫藥反貪風暴槍口對錯了人?
「反腐就反腐,為什麼降薪,最辛苦的人,得到最心寒的回報,一腔熱血也抵擋不住這股寒潮,」一位網友說道。
喬·楊是一位中國內科醫生,他對目前的醫療反腐有著兩面的理性認知。(supplied)
目前在北京市進修的內科醫生喬·楊(JoeYang)曾對中國開展的醫療反腐行動抱有一絲期盼,他認為醫療反腐有益於對醫療系統的改革,而現在他覺得反腐方式「有些極端「。
「沒有目的性地整頓這個行業,讓基層的人感到寒心,」楊醫生說。
「特別是才經歷了三年新冠疫情[『清零』政策]……這三年對醫務人員的壓力非常大,大家剛從這個當中緩過勁一點,現在開始對醫療行業進行整頓,尤其是基層受到了影響。」楊醫生告訴ABC中文。
「我原本覺得醫療反腐是處理高層的醫療腐敗問題,這樣可以增加基層醫生的收入。
「但現在[醫療反腐]從上到下都在查,甚至查沒有任何權力,想要認認真真工作的基層醫生,這樣就有點變味,」楊醫生說。
自7月中國開展醫藥反腐以來,多名醫療界高層相繼落馬。據中國官媒中新網數據,截至8月17日,今年至少已有184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
中國媒體報道,僅在8月10日一天,黑龍江省、廣東省兩位醫院原院長涉嫌違紀違法被通報。
而中國媒體目前暫未公布醫療反腐涉案金額。
7月初,中國衛健委聯合公安部、審計署、葯監局等九個部門,開展全國範圍內醫藥行業腐敗問題的集中整治工作,為期一年。
醫院、葯企、配送商、醫療器械等單位以及相關從業者都牽涉其中。
中國各省市開始了各自的醫療反腐行動,廣東、浙江、海南、湖北等省份發布了針對高值耗材、「紅包」回扣、醫德醫風等方面的專項行動計劃。
上海市頒布舉報醫療反腐獎勵辦法——舉報者可以獲得罰沒款的1%-5%,最高可獲100萬元(約合21萬澳幣)獎金。
楊醫生所在的醫院甚至要求對剛入院的醫生嚴查收入,他認為這個措施有一點「矯枉過正」
對醫護人員有什麼影響?
醫療反腐對基層醫護人員收入的影響最為顯著,許多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對此表達了不滿和無奈。
「反腐就反腐,為什麼降薪,最辛苦的人,得到最心寒的回報,一腔熱血也抵擋不住這股寒潮,」一位網友說道。
「已經降了,這個月比上個月少了兩千[人民幣]……差不多就是一個月的夜班費……昨天到今天都在想一件事:好像也不是非要干護士不可,」另一位網友說。
然而,關於薪酬的話題在醫院是不被允許公開討論的。「這是一個禁忌,大家都心知肚明。」楊醫生說。
然而,中國的官媒以《醫療反腐是為了「不讓好醫生受委屈」》為題,指出「眾多醫生大倒苦水,表達了一種真實情緒。」
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的李秉勤教授認為,醫療反腐必然會減少相關從業人士的收入。
「醫生的收入包括了固定的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反腐主要針對的是能夠帶來非固定收入成分(例如:藥品、設備),」李教授告訴ABC中文,「如果非固定收入佔了很大比重,就有可能導致醫生的收入下降非常明顯。」
此外,楊醫生表示,醫院內一些外科醫生因此感到「失落和沮喪」,他們寧可少做少錯。
8月初,湖南省「湘雅三醫院9名醫務人員聯名舉報科主任」詞條上了中國社交媒體微博熱搜。目前,該科主任已停診。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博士認為,「疾風暴雨「式的專項行動對這個行業是一劑猛葯,這會導致行業內催生出鼓勵告密的行為,出現「人人自危的寒蟬效應」。
「一年的』嚴打式『專項行動受到傷害的醫護、醫療從業人員可以輕易以數十萬為計,」夏博士說。
對醫藥代表有什麼影響?
反腐也深入到醫藥企業,尤其針對藥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帶金銷售」,中國媒體稱之為醫藥領域的「毒瘤」。
四川省成都市一所醫藥公司市場部門負責人金·陳(Kim Chen)告訴ABC中文,醫療反腐影響了很多銷售活動,使其「沒法開展或者延期」,偏離了以往的方式。
醫院在實際採購時通常在進口、國產兩類中各選一家,選誰不選誰,多半取決於各家葯企或醫藥代表的促銷力度。
「沒有跟進導致銷量會有下滑,銷量下滑意味著獎金降低,」陳先生說。
不僅如此,陳先生表示,他的同行也擔心收入降低,而「這也已經是事實了」。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李秉勤教授說:「這次反腐和以前不一樣,過去主要是懲罰受賄方。這次則強調對行賄方也要監督和查處。目前很多醫院都不希望醫藥代表上門。」
在醫療反腐之後,從業已經5年的陳先生曾考慮過轉行,但他認為這個行業不會消失,
「還是需要更專業的人去傳遞信息…..這一個行業依舊是一個高收入行業。」陳先生說。
民眾看法怎樣?
一個多月以來,醫藥反腐在中國成為了熱議話題,在微博上甚至流傳了一份醫療反腐人員名單,網友稱對名單上人員的貪腐金額感到「咂舌「。多數民眾在微博發帖,評論表示支持。
「希望這次是動真格的,為醫療反腐點贊!」一位網友說。
也有一些民眾對醫療反腐感到擔憂,在微博一項關於「擔心醫療反腐影響看病嗎?」的投票中,有近2000人選擇「不擔心」,超過600人選擇「擔心」,僅有不到300人表示不知道。
「反到最後,苦的可能還是老百姓,」一位網友說道。
中國繼金融業、房地產、教育培訓等多個行業的整肅並帶來蕭條后,夏博士認為醫療行業進入低谷是「必然的」。
「在危機迭加的大氣候下……政府已經顧不得這些經濟後果了,」紐約城市大學教授夏明說。
「這些整治市場的行動可以強化集權控制……這是預先對政治騷動未雨綢繆。」
早在疫情之前,李秉勤教授告訴ABC中文,中國的民眾對於醫療反腐的呼聲就已經很高了。
「反而是現在人們的生活和收入受到疫情和經濟下行的負面影響,家庭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的能力下降,這時候開始醫療反腐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底層民眾的支持。」
醫患關係在中國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李教授說,「醫療領域的改革在疫情前就有很多試點,就是為了解決日益高漲的醫患矛盾」。
」目前的醫療反腐不過是疫情前改革的延續,從醫療供方入手,降低腐敗的積極性。」
目前人在北京市進修的楊醫生補充道:」醫務工作者並不都是白衣天使的,只要是人,就有惡的一面」。
他不認為這是一種「卸磨殺驢」,他表示希望醫療反腐成為一種約束,解決醫療資源、收入待遇不均的問題,長此以往真正做到醫療改革,讓進入醫學行業的人有所期待。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ABC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