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執著「新質生產力」開始反噬

2024年04月18日 20:07
習近平
執著的「」開始反噬。(圖片來源:Pablo Blazquez Dominguez/Getty Images)

希望之聲2024年4月17日】(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今天有評論指出,執著「新質生產力」意圖挽救經濟,卻讓中國的「」與美歐全面貿易戰的風險越來越高,同時更對本身開始反噬。華日報導指出,的過度投資如果持續,最終買單的將是,而不僅僅是貿易夥伴。

習近平的執著

日經亞洲4月17日刊發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高級講師 Donald Low的文章指出,習近平當局在經濟規劃上永遠執著于生產,對消費的價值卻根本視而不見。與此同時,「產能過剩」,意味著與美歐全面貿易戰的風險越來越高。

文章寫道,隨著中國現有增長模式的失效,北京如今的主要經濟流行語是「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增長」。

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強調中國需要轉向消費主導型增長模式。中國家庭消費佔GDP的比重不到40%,而大多數國家為50%至60%。

由於中國勞動力萎縮和現有產能過剩導致投資下降,政府政策應該使消費發揮更大的作用,或者至少不會阻礙消費。

然而,北京似乎決心阻止這種再平衡,並特別反對向家庭提供現金轉移支付以刺激消費的想法。習近平於2021年在一份黨刊上警告說,不要「落入通過'福利主義'培養懶惰的陷阱」,同時,中共也沒有多少意願通過提高、健康保險或教育的措施,將資源從生產者重新分配給消費者,使家庭能夠減少預防性儲蓄。長期討論的戶籍制度改革,允許農村居民永久定居在城市,將大大促進消費,但似乎停滯不前。

中共政策制定者為促進工業生產而召喚的能量使他們對消費的偏見看起來更加明顯。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但是,中共對生產的迷戀到底是什麼?

文章寫道,他們可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們認為利用新的生產力是國家的作用。

而更合理的解釋是:近年來,中共的政策制定變得不那麼務實和市場化了。北京的規劃者不再將市場經濟視為一個相互聯繫、複雜和適應性的系統,而是越來越多地將其視為一個可以精確設計和指導以實現烏托邦目標的機械系統。

偏向生產也符合中國長期以來的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但它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如果國內外消費者沒有足夠的需求,供應增加只會導致產能過剩和價格下跌。這已經發生在中國優先考慮的一些新興行業,例如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

文章指出,中共的社會工程師規劃師也受到他們負責創造的經濟的自上而下的願景的驅動。這使得他們對市場作為一種分配資源、選擇有效方法和區分贏家和輸家的機制持懷疑態度。也就是說,中共傾向採取由上而下的方式管理經濟,並對市場機制持懷疑態度,認為單憑市場經濟無法有效地分配資源,也難以辨別出有效的方案,以及無法區分成功和失敗的企業。

然而,結果不僅是數十億美元的浪費性支出,而且對經濟造成了更嚴重的創傷,自2022年底最終結束清零以來,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就證明了這一點。

動態清零反映了一種烏托邦式的願景,而忽略了所涉及的成本。

文章最後表示,當清零政策最終被證明是站不住腳的,其失敗應該成為當今中國產業政策制定者的一個有益教訓,這讓他們認識到,當政策由意識形態和烏托邦思維驅動時,過度擴張和適應不良的危險。

中國產能過剩開始反噬

華爾街日報4月17日報導,按照「中國衝擊2.0」的論調,中國除了給西方帶來安全威脅並以低端工廠製造競爭壓力,還企圖以低價的高科技產品充斥西方市場。不過,這種戰略對中國自身的不利影響卻不那麼受關注。

報導稱,儘管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超過了大多數人的預期,但周二公布的經濟數據也表明,產能過剩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可能對中國本身造成損害。

雖然中國的工業引擎在1月和2月加速,但在3月卻再次減速,更能說明問題的是,第一季度製造業產能利用率驟降至73.8%,除去受新冠疫情影響的2020年第一季度,這是至少自2015年以來最弱的一個季度。

換句話說,企業在國內外的定價能力都在減弱,利潤壓力可能正在增加:本月晚些時候將公布的3月份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將值得關注。

私營部門的製造業投資也將值得關注。如果以價值計算的外部需求不能很快好轉,而中國國內經濟仍然疲軟,那麼最終這些投資將需要放緩。否則就像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領域現在面臨的情況一樣,中共政府或國有銀行將不得不開始以更直接的方式消化向工業部門發放過多貸款的代價。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產能利用率的細分數據。在中共政府最看好的汽車和電氣設備等行業,產能利用率的下降尤為明顯。這些行業即所謂的「新質生產力」,包括電動汽車、晶元和太陽能電池板。決策者在最近的講話中重點強調了這些行業,但它們卻一直是西方政要的夢魘。2024年第一季度,汽車製造業產能利用率降至65%以下,遠低於2016年年中69.1%的前低點(不考慮2020年第一季度)。

與此同時,儘管債券收益率和利率接近多年來的低點,但整體經濟領域的借貸水平(不包括政府債券發行)在3月份進一步減弱。如果利潤壓力開始迫使一些「新質生產力」著手放緩投資,中共政府將需要推出財政政策來支撐經濟增長。

報導指出,中共也許可以繼續將超額儲蓄投資于製造業,進一步催生過剩產能,但最終買單的將是中國的銀行和中共政府,而不僅僅是中國的貿易夥伴。

與此同時,中共國有大行傳來壞消息。

周二(4月16日),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將六家中國國有銀行的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原因是擔心中共政府在銀行業面臨壓力時提供支持的能力。六家被下調評級展望的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上周,惠譽已將中國長期外債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是中國公共財政面臨風險,「在從依賴房地產的增長向政府認為更可持續的增長模式轉型的過程中」,中國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惠譽表示,中國主權評級展望的下調意味著中國「向這些銀行提供同等水平的特別支持」的能力下降,儘管惠譽認為中共政府支持國有銀行的傾向仍然沒有改變。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習執著「新質生產力」開始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