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與絕交
來源: 槽邊往事 作者: 和菜頭
我想用這篇文章作為《人到中年交友難》系列的終結篇,在這篇里我想談談中年和絕交。作為江湖著名的職業絕交犯,我的個人經歷和背後的想法也許對你會有借鑒意義。
不是說中年就交不到新朋友,我在疫情期間就結識了一位新朋友,這段友情維繫了三四年之久。我們是在一家餐廳門口躲雨的時候相識的,站在逼仄的門廊下,外面是瓢潑大雨,如果一直不說話就會感覺很尷尬。於是他開了口,我做了答。沒想到居然聊得很投入,很開心,半小時之後,他邀約我和我朋友一起去他家裡再喝上幾杯。
後續幾年中,只要我們都在北京,基本上每周都會見一面,吃飯喝酒聊天,從約定的6點15分開始,一直延續到午夜1點左右。他是非常聰明,非常有趣的一個人,也是世俗意義上絕對的成功者,最重要的是人生閱歷很豐富,見多識廣,什麼話題都能聊得下去,而且總是有自己鮮明的觀點。和他聊天的時候,如果他那天狀態很好,那麼就會風趣幽默,妙語如珠,讓人聽一晚都不覺得厭倦。加上他所親身結識的人和經歷的事很多,可以讓我知道我們共同領域內的許多歷史事件背後的故事。
現在我們絕交了,準確說,是我單方面絕交了。
是他有什麼錯嗎?沒有。是他有了什麼變化嗎?沒有。直到今天,我都認為這位朋友是個好人,認為他適合做朋友,認為他對朋友一心一意,認為他私宅中的飯局可以見識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都是各自領域內的專家。
但是,從我認識他第一天開始,我就不喜歡他習慣性的「想當年」,不喜歡他習慣性地打斷他人,不喜歡他習慣性地表示「你不懂,我才是真知道」,也不喜歡他對自己身邊人的強硬態度和蠻橫做法—反而是我們這些半生不熟,距離他生活足夠遠的朋友和熟人,得到了最大的優待和寬容。
他並沒有隱藏這一點,從第一天結識開始,他就是這個樣子:個性強烈,性格張揚,自信篤定,優點和缺點都非常鮮明。對於我來說,雖然我不喜歡「想當年」,但是這和我沒關係。每個人都有光輝歲月,每個人都有英雄往昔,區別在於說還是不說。他喜歡說,那是他的自由。他喜歡每次都說,那是他的習氣。
有時候聽得厭了,我也會揶揄幾句:「老說你當年有多成功,老說你現在多有錢,難不成你這是想要睡我嗎?」。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這些東西都和我無關,我對人感興趣,對人的經歷,人的想法感興趣,不是為了結識成功人士,也不是為了結識土豪好去薅點羊毛。可惜,這種揶揄不是每次都有效。
打斷別人說話,習慣性地表示反對,我非常不喜歡,因為缺乏人和人之間基本的禮貌,不是很尊重人。但我認識的人多了,類似的人並不少。未必都是因為自己傲慢,因為自己居高臨下,而是因為做了多年管理者,習慣了下達指令,做出決斷,尤其是習慣於被下屬包圍,於是把談話聊天慣性地自動理解為自己正在聽取彙報—他們有個致命的習慣,習慣了他人順著自己的意思說話。
好在我情商很低,所以我會直接發起反制:你別說了,先消停五分鐘。或者:你不要老打斷別人,先讓別人把話說完。他也並不會因此惱怒,說明的確不是真的傲慢。有時候還會嚷嚷幾句抗議:是他太啰嗦,幾句話能說完的事情,你看他東扯西拉都說半天了。但是不影響下一次還是會打斷別人,還是會對別人說:「你就根本不懂,我才是……」。通常別人都會因此臉色發白,或者面露尷尬,但是他好像對此毫無覺知。
真正促成消失不見的契機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發現我們因為逐漸變得相當熟悉,他已經開始很自然地用對待身邊人的態度來對待我,或者說,提出要求,進行行為規範。雖然我在一開始就猜到會有這一天,因為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很多人在結識新人的時候,會體現出足夠多的尊重,足夠多的理解。一旦把對方拉入自己的小圈子之後,在那個小世界里的一切人和事都得按照自己的要求來運行。也正因為如此,態度會變得簡單直接粗暴。
這種人是恆星,因為具備強大的引力,會將隕石和小行星吸引而來,然後它們圍繞自己旋轉,然後它們最終都會落入自己熾熱的表面焚燒殆盡。而我這種漂浮的石頭更喜歡自己的軌道,所以會在陷入無法逃逸的距離之前加速變軌離開。
決定要變軌離開之後,我反思了一下這幾年間的這段新友情,得到了一個我自認為正確的認知:驕傲的人更容易覺察他人的驕傲,自滿的人更容易覺察他人的自滿,蠻橫的人更容易覺察他人的蠻橫。並非是別人身上真有什麼問題,而是自己身上的問題之前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被激發出來,自我從未覺察到這一點。
真正讓我決定消失的原因就在於這一點:因為我有了自我覺知,所以我在對方身上看到了毫無變化的那一面。同樣的話題,同樣的「想當年」,同樣的打斷,同樣的習慣性否定,同樣的嚴苛要求粗暴對待—幾年過去了,沒有任何變化。一旦自己變化了,這種不變就變得非常難以讓人忍受,就像是在看一個困在透明玻璃罩子里的人,他不覺得有個罩子存在,反而覺得自己一直都對,一直在掌控一切,並且有信心可以這麼一直繼續下去。
尤其是產生了透明玻璃罩子這個聯想之後,在罩子里的所有定軌飛行突然就變得令我興趣索然,因為那是模式重複,因為那都可以預測,包括所有的風趣幽默,所有的閱歷經驗,所有的觀點思路,都是定軌,絕對不會超越那個罩子的邊界。那麼,作為僚機重複參与這種定軌飛行的意義為何?
一個簡單的歷史回顧:我們每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今天的自己,都是因為當初遇見了透明玻璃罩子之外的人和事,有時候簡單到只是心一橫閉起眼睛往更遠處主動漂流而去,於是奇幻的際遇就此發生。
所以我就毫無徵兆地消失。沒有抱怨,沒有指責,沒有宣告,也沒有解釋,就那麼乾脆直接消失掉—這是解釋不了的事情,解釋了也只會讓人覺得越發困惑,無法理解。這裏沒有誰是壞人,也沒有誰做錯了什麼事情,只是單純地因為其中一方覺得這段友情本身失去了意義。而且,說明白似乎也沒有什麼幫助,因為人的改變從來都是自己的事情,外人外力幫不上什麼忙,你沒辦法讓一個自認為沒問題的人意識到存在著什麼問題。
中年人的絕交在我理解里就是如此,沒有兇手,沒有責任人,沒有錯誤和罪行,甚至都沒有朋友圈的割席貼和絕交檄。無疾而終,這是我能想到的字眼。彷彿是幾年前那個下著滂沱大雨的夜晚,在那間餐廳的門口處,我沒有說任何一句話,徑直走入了雨霧就此消失不見—這應該是故事正常的走向。而之所以老天安排了額外的一段,也許是為了提供一次自我覺察自我覺悟的機會,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及時把握。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有人問我,為什麼自己朋友突然就消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這裡是其中一個例子,答案是沒有原因,或者說,不是你認為的那種原因,僅僅因為每個人都在堅持做自己,就像是經典的希臘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