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警訊!中國飯碗要空了;比亞迪正在走向衰敗【阿波羅網報道】

2025年05月18日 20:30

正在走向衰敗:不希望蘋果在擴建,印政府提議基本上不對美征儘管加征關稅 美4月份批發價格大幅下降訊號來了!30年債殖利率超中國謝金河:通縮棒子正交到手上重大警訊!飯碗要空了

截至2024年末,比亞迪總負債5847億,負債率74.6%,其中大部分是欠供應商的貨款,這種模式恐讓新能源行業陷入惡行競爭而走向衰敗。

總統周四表示,已要求蘋果公司CEO停止在建廠,印度不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

美4月份批發價格大幅下降,表明經銷商未將關稅成本轉嫁消費者。

訊號來了!日本30年債殖利率超中國,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直言,通縮棒子正交到中國手上。

東北是中國舉足輕重的大糧倉,但當東北黑土逐漸變黃土,中共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的想法要落空。

比亞迪正在走向衰敗

比亞迪長期壓榨供應商拖欠貨款在大陸早已眾人皆知,這不僅會影響比亞迪未來的發展,還可能讓中國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因惡性競爭而走向衰敗

分析師指出,2024年比亞迪汽車全年銷量427.2萬輛,同比增長41%,但銷售量增長主要來自插電混動車型,占所有新能源汽車增長率的87.9%。如果沒有插電混動車型,純電動車型若扣去價格戰因素,去年就沒有明顯的成長。

根據財報,到2024年末,比亞迪總負債5847億、負債率74.6%。到2024年僅剩204億有息負債,只佔總負債3.5%,有96.5%的負債都是無息負債,若加上當年還有凈利息收入3.9億,利息收入已大於利息支出。

這些無息負債大部分是最為其供應商所詬病的拖欠貨款問題,汽車組裝廠是汽車產業鏈頂端,在景氣下滑的環境下,利用優勢地位壓占供應商資金乃是中國產業界的常態。汽車廠商能佔用供應商資金用於周轉,降低融資成本。

比亞迪財報中應付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為33%,賬期128天,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但媒體報道指出供應商付款周期長達275天,遠超行業標準,反映出公司對供應商資金的依賴,但在比亞迪的強勢地位,供應商除非不要這個大客戶,否則只能忍氣吞聲。

川普:不希望蘋果在印度擴建,印政府提議基本上不對美征關稅

總統川普周四表示,已要求蘋果公司CEO庫克停止在印度建廠,影響蘋果在中國以外實現生產多樣化的計劃。川普在卡達訪問時透露,與庫克討論后,蘋果將「提高在美產量」。他批評印度關稅壁壘高,稱在印度銷售美國產品困難,但印度政府提出降低對美商品關稅的協議,具體細節未披露。

今年2月,印度總理莫迪訪美后,印美啟動貿易談判,計劃秋季前完成雙邊協議第一階段。印度貿易部長將於5月17日至20日訪美,繼續談判。川普的表態影響蘋果計劃到明年年底從印度進口大部分在美銷售的iPhone手機,以降低關稅及地緣風險。目前,蘋果大部分iPhone在中國生產,美國無智能手機生產線。

蘋果近年加速從中國撤出生產,因疫情封鎖、美國關稅及中美關係緊張。印度製造的iPhone主要由富士康在印度南部工廠組裝,塔塔集團的電子製造部門也是重要供應商,收購了緯創資通在印業務,並運營和碩在印工廠。塔塔與富士康還在印度南部擴建新廠。截至3月的12個月,蘋果在印度組裝了價值220億美元的iPhone,產量同比增近60%。

儘管加征關稅,美4月份批發價格大幅下降

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周四(5月15日)報告,4月份衡量批發層麵價格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較上個月下降了0.5%,而接受路透社和彭博社調查的經濟學家此前都預測,4月PPI將上升0.2%。該數據與3月份向上修正後的數據持平,此前的最初報告顯示,3月份PPI下降了0.4%。

按年計算,4月的PPI上升了2.4%,而3月份上升了3.4%。

推動4月份跌幅的一個主要因素是貿易服務類的批發價格下降了1.7%,該類別衡量的是批發商和零售商的利潤變化。

隨著雞蛋價格下跌超過39%,食品價格連續第二個月下跌。能源成本也連續第三個月下降。

周四公布的這些數據表明,迄今為止,美國製造商和服務提供商還沒有將政府提高的進口關稅轉嫁出去。儘管生產商正感受到川普政府對其進口材料等加征關稅所帶來的壓力,但這些關稅目前對消費者的影響也不大。

宏觀經濟學研究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塞繆爾‧托姆斯(Samuel Tombs)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目前,經銷商並沒有將所有這些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訊號來了!日本30年債殖利率超中國謝金河:通縮棒子正交到中國手上

美中關稅戰暫時休兵,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金融市場出現一個醒目數據,日本30年債殖利率到2.975%,不僅是自2000年以來最高,也超越了中國,這是重要訊號。

謝金河提到,現在中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直降到1.884,和日本的利差超過1%。10年債在1.68%,和日本的1.471%相去不遠。

謝金河研判,日本的30年債殖利率超過中國,這是重要訊號,如果10年債也追過中國,這個通訊訊號就很明確了。最能彰顯這個現象的是香港負資產的情況正在惡化。這是日本失落30年最顯著的現象。

重大警訊!中國飯碗要空了

4、5月,中國東北進入春播時節。糧食是全球重要的戰略資源,最近在關稅大戰和地緣政治壓力下,中國積極升級糧食大計,3月初宣布擴大農業儲備預算,並將2025年糧食產量目標提升至7億噸,遠高於2024年設定的6.5億噸,同時計劃到2030年達到7.45億噸目標。

電台報導,東北是中國舉足輕重的大糧倉,佔了全國耕地的五分之一,糧食產量高達全國的四分之一。土壤被視為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當東北黑土逐漸變黃土,要達成增糧目標也格外吃力。

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名譽教授陳尊賢說,2017年他受邀至哈爾濱農科院和哈爾濱土壤肥料研究所交流,參加土壤有機碳論壇,「當時就討論到黑土肥力和有機碳明顯下降,會後也現場考察萬畝田試驗區。」

攤開中國科學院2021年發布的《東北黑土地白皮書》,近60年,東北黑土耕作層有機質含量下降了三分之一,部分地區甚至下降了50%,而且局部地區黑土層厚度已由上世紀50年代的60至80厘米,下降到當前的20至40厘米,這一連串的數字意味著黑土變「薄」又變「瘦」,生產力也大打折扣。

陳尊賢說,黑土地白皮書的數據顯示,「60年表土流失近40公分厚度,算下來大概每年表土層被帶走88噸的土壤,在國際上來講,這屬於流失嚴重等級。」

土壤的碳儲存量有利於確保糧食產能,透過每年增加0.4%的土壤有機碳含量,藉此與人類活動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抵。陳尊賢說明,「要達到千分之四目標,大概每年每公頃增加1至2噸有機碳就夠了。」「可是東北黑土耕作層有機質含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大概每年每公頃減少0.72噸,所以在這個狀態下,土壤碳存量不太可能增加。」

中國院的專家團隊直指,「不合理墾殖和耕作是導致黑土地退化的主因。」上世紀5、60年代以來,東北黑土地的開發利用按下加速鍵,由「北大荒」大躍進為「北大倉」,2005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約為1,910萬公頃,2021年增至2,866萬公頃,增幅超過50%。

然而,長期高強度的開發造成地力不斷被削弱,相關研究顯示,產量隨黑土厚度減小呈現明顯下滑趨勢,每侵蝕1厘米表土層,玉米每公頃減產123.7公斤。

陳尊賢提起東北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玉米產量降低代表土壤表土流失非常嚴重,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管理是重要工作。」

此外,耕地的大幅開墾也會加劇侵蝕溝發展,陳尊賢提醒,坡地耕作也是黑土地的致命殺手,暴雨來的時候,坡地沖刷會更嚴重。

秸稈離田也是當地普遍的現象,陳尊賢印象深刻說,「我當時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作物殘渣沒辦法回到田裡面?他們跟我講有兩個理由,一個是玉米稈很粗很大,回到田裡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耕種。」「還有一個原因,農民帶走玉米稈、賣給做煤炭的,變成燃料使用,農民就有直接收益。」

陳尊賢表示,玉米果實和作物殘渣重量是1:1,這些作物殘渣可以保護土壤,還具有肥料效益,一般來講大概可以提供180公斤的氮肥、90公斤磷肥,還有至少5、60公斤鉀肥,你帶走以後,有機碳也走了,氮磷鉀養分也都被帶走。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說,「大量使用肥料會讓土壤酸化,而且作物質量也會比原來糟糕,因為有機質越多的話,你種出來的作物、莊稼風味會越多。」

根據統計,1980至2021年,東北地區的化肥施用量由4.57百萬噸增加到7.42百萬噸,漲幅高達62%。然而,過量的化肥反而扼殺土壤,不僅加劇耕地退化,同時降低農民種糧的收益。

五常是中國最好大米的產地,高身價被封為「米中貴族」,方儉和農民打交道時聽聞他們碰到的問題:「(五常大米)原來的稻花香好像沒有以前那麼香,口感沒有以前那麼好了。」

近年來,東北農戶還發現玉米和大豆根系在土裡扎不深,長出的苗瘦弱發黃,過度翻耕也是當中突出的問題。

眼下開展的不僅是一場風高浪急的黑土劣化風暴,同時也是來勢洶洶的氣候變遷【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危機,糧食安全的脆弱性朗然若揭。

重大警訊!中國飯碗要空了;比亞迪正在走向衰敗【阿波羅網報道】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鏈接: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鏈接: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原文鏈接重大警訊!中國飯碗要空了;比亞迪正在走向衰敗【阿波羅網報道】,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