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的經濟國師:大企業救不活就「讓它死」
國際政經局勢變化,有觀點認為中共官方以往集中資源在大企業上策略得調整。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近日就呼籲中共官方應「抓小放大」,減少對大企業的資源投入,轉為扶持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專業、精細、特色、創新)型中小企,「如果這些企業(大企)實際上是救不活的,還不如讓它死了算了。」
明報報道,鄭永年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中國—東盟中小企業RCEP規則推廣會」論壇表示,「廣州、深圳幾百億幾百億地救恆大,現在深圳又要救萬科,我認為是不好的,如果這些錢用來扶持中小企業,每家『專精特新』有三、五千萬就很好了。」
鄭永年指北上廣深,乃至各省會城市都有「大而不能倒」的企業,這些大企「綁架政府」,而且「企業愈大、愈依賴政府」,佔用政府過多資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又形成壟斷地位,令中小企難以生存。
鄭永年稱,如果政府向大企傾斜,這些企業容易被「easy money」沖昏頭腦而作出錯誤決策,恆大就是其中一例。「政府為了『保交樓』,在社會穩定的層面去補救可以,但不能指望『救活』房地產企業,再靠它去帶動經濟,因為房地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鄭永年認為,政府扶持企業成長壯大后就應該退出,讓大企依靠自身能力獲得資金和支持繼續發展,「如果這些企業實際上是救不活的,還不如讓它死了算了。」
鄭永年建議,在貿易戰背景下,更應發展中小企業,因為大企如華為易被當成箭靶,「中國很多中小企業,只做一個產品的某幾個零件,這些美國無法生產。從川普第一任期起,到拜登延續他的政策,中美貿易戰已經打了快要8年,中國對美出口還有5.200多億美元(指2024全年),中小企業占很大部分。」
鄭永年又舉例稱,江蘇太倉的德國中心產業園數年前引進100多家德國中小企,如今已發展到500多家,「我們政府的招商引資也應改變思路,不要老盯著世界500強。這些外資的中小企也是貿易戰打不垮的「。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呼籲中共官方「抓小放大」,減少對大企業的資源投入,轉為扶持中小企業。圖為鄭永年今年3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一場分論壇發言的資料照。(新華社)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官方自1990年代以來確立「抓大放小」,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在1993年主導國企改革時提出「抓大放小」,即集中資源發展大型國企,一些地方中小型國企則放開私有化或允許其破產結業。鄭永年則認為,在30多年後的今日,前述策略應該調整。
中國央企萬科集團身陷泥淖,深圳國資深鐵集團近年接手,日前萬科2024股東會上,深圳市地鐵集團董事長,萬科集團董事長辛傑已坐在C位,並稱已時間換空間來化解萬科的風險。
來源:世界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