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國對中國小額包裹徵稅了

2025年05月11日 8:54

對小額包裹,不僅僅是,還有

5月2日起,將終止對來自中國的低價進口商品免征的「小額豁免」政策。

什麼是「小額豁免」?

最早,「小額豁免」可以追溯至1938年,初衷是簡化價值低於5(相當於今天109美元)的小包裹通關流程。

到了2016年,這一門檻提高至800美元。但隨著近年來跨境電商迅速發展,也讓美國等國家開始感受所謂的「威脅」。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今年2月份的報告,2023年,來自低價包裹出口額從2018年的53億美元飆升至660億美元,而美國一直以來都是其主要市場。

隨著美國開始在5月份對中國小額包裹徵稅,這項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市場,也要遭受考驗了。

根據美聯社的預計,這項小額包裹豁免政策曾允許每日多達400萬個小額包裹進入美國市場。隨著該政策的取消,將迫使大量依賴中國供應鏈構建商業模式的美國企業重新評估其運營模式,以維持成本競爭力。

唯一能夠在小額包裹中獲益的,可能也就只有美國本土製造商了。

換句話說,這是推動讓「美國再次偉大」計劃的一部分。

上個月,川普才宣布對中國商品關稅上調至145%,對來自中國的小額包裹商品徵收的關稅從90%上調至120%,隨著小額包裹徵收開始生效,製造業乃至美國消費者也將面臨著更大的考驗。

事實上,這也不是美國總統第一次試圖就小額包裹徵稅。

早在川普前任拜登,就曾於去年提議修訂相關規則,禁止外國公司通過「虛報800美元以下」方式規避關稅。

拜登沒有做成的事情,被川普再一次做成了。

如今,隨著免稅政策正式取消后,所有美國進口包裹都將要經過更嚴格的報關流程,並需要繳納關稅,這將導致美國商品價格普遍上漲,且配送時間也會相應延長。

對商家而言,他們要麼將關稅直接計入商品價格,或者像銷售稅那樣單獨列出。海外電商Temu已經開始標註「出口費用」,這會導致部分商品價格翻倍。

一項政策再度影響價值數百億美元的生意,相關的公司和機構也都會面臨著新的挑戰。

對物流公司而言,將面臨徵收關稅的負擔,其繁瑣的申報程序也將導致價格上漲,並可能造成延遲甚至是配送中斷。

UPS及聯邦快遞等美國主要商業快遞和物流公司均表示,已經準備就緒,能夠依照新規處理國際包裹的徵稅問題。

屆時,這些美國快遞公司將根據其申報價值徵收145%的關稅,而美國郵政暑則可以選擇對低價值包裹徵收120%的關稅,或統一收取每單100美元的固定費用,而這一費用還將在6月1日上調至200美元。

至此,中國小額包裹再想進入美國,其難度會大幅增加。

數據顯示,僅僅是今年1月至2月,進入美國的包裹總量就高達2.16億件,其中有70%都來自中國。當這些包裹一旦被徵收高昂稅率,不管是對中國製造業還是對美國消費者而言,都是一項難以承受的重壓。

誰會在美國這輪小額包裹徵稅中受益呢?

代表美國旗幟製造商、自行車銷售商的行業組織均表示,他們預計將在免稅政策終止后受益。

例如,美國國旗製造商協會在美國貿易代表平台提交的書面意見中表示,由於競爭原因,導致2023年美國本土製造國旗的銷售量同比下滑了25%至35%。

當小額包裹開始徵稅的時候,訂單可能會回到美國本土。

美國全國自行車經銷商協會也指出,美國消費者常常是看上一輛售價2000美元的知名品牌自行車,然後在網上找到一輛外觀相似售價僅為120美元的仿品,但這些仿品通常配件質量較差、缺乏保修和售後服務,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當美國開始對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小額包裹徵稅的時候,一定會引發寒蟬效應。

原因也很簡單,便宜低價的小額包裹一旦沒有關稅,很容易衝擊到他國市場,又危及他國市場的製造業,尤其是當美國開始向小額包裹徵收關稅的時候,這些包裹就可能更多湧入購買力僅次於美國的市場。

基於這一點,歐洲也開始行動起來了。

法國公共賬目部長與財政部長於4月29日聯合宣布,法國將向提出建議,對所有從中國電商平台寄往法國、貨物價值低於150歐元的小額包裹徵收數歐元不等的處理費。

法國此舉將主要針對中國快時尚品牌希音、跨境購物平台Temu,以及阿里旗下平台。

法國公共賬目部長強調,有關費用應由進口商或平台負擔,不會直接轉嫁給消費者。徵收的費用所得也將用於強化海關監察和產品安全檢測,提升對進口商品的把關能力。

如果說供應鏈有傳導的話,那麼在小額包裹問題上,壓力也會一步步傳導。

法國之所以會這麼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這麼做了。

美國早在4月初就決定取消對價值800美元以下網購包裹的免稅政策,這項措施在5月2日生效。這也讓歐洲開始擔心,大量原本輸往美國的廉價貨品將改道歐洲市場,對歐洲本地企業構成更大競爭壓力。

本質上,歐洲也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遵循市場經濟。

歐洲甚至和美國是一樣的,那就是在貿易保護主義方面,不惜背棄市場原則。

根據法國海關數據,法國每年接受約15億件電商包裹,其中有8億件屬於貨物價值低於150歐元的小額包裹,而其中又有高達九成來自中國。

法國公共賬目部長指出,這些包裹不僅存在產品安全風險,亦涉及假貨問題,對本地消費者造成多重威脅。

但對中國製造業而言,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因為不僅僅是法國,乃至整個歐盟都在考慮取消小額包裹免稅。

目前歐盟已經計劃於2028年全面取消對150歐元以下包裹的免稅安排。法國自己則希望提早部署,推行處理費作為過渡措施。

目前法國正在與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磋商,希望能夠在2026年前在歐盟層面統一執行。

如果這項磋商得到一致通過的話,那麼就相當於整個歐美都將中國小額包裹擋在了國門之外。

對中國小額包裹市場而言,歐美到底有多重要?

從數據來看,2024年全年,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向歐盟國家發貨約40億件小額包裹,平均每個歐盟成員國接收近1.5億件中國包裹,若包含所有進入歐盟的小額包裹(含非平台渠道),總量達到46億件,其中91%都來自中國。

美國就更不用說了,僅僅是今年前兩個月,就有兩億多包裹流入美國,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中國。

小額包裹為什麼更偏愛歐美市場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商品溢價可以更高,換句話說,因為歐美人均收入更高,中國製造業運往歐美的商品,也就更賺錢。

一件在國內成本不足1元的美甲油,運往歐美就可以賣到幾美元甚至更高。

如果算上歐盟的40億件小額包裹以及美國的數十億小額包裹,背後的總價值也來到了上千億美元,如此大的一個出口市場,如果被歐美聯手堵住的話,會對中國製造業的利潤和訂單造成嚴重影響。

來源:羅sir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