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暗访!澳华人礼品店专坑中国游客 真假掺卖比超市还贵

2018年10月20日 18:04

来源:先驱报

随着中澳往来日益密切,到澳洲旅游的越来越多。过去的一年里,前往旅游的中国大陆游客达到了139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3.2%!预计到2024年,中国游客占比将增加到26%,消费占比为60%

中国游客每年在澳大利亚消费超过100亿,居各国游客之首;平均每5分钟有 10 名中国游客入境,十年前平均每周只有 10 名中国游客入境澳大利亚。

来澳洲旅一次游,买买买更是必不可少,什么保健品奶粉UGG,都得扛上几箱子,但是,大家买东西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很多澳洲商店专坑中国人,价格高的离谱不说,买到手的全是假货!

新华社记者暗访:店专坑

澳洲一些免税店曾经被新华社点名批评:专门卖假货给中国人!

新华社记者经暗访、调查后发现,在墨尔本、黄金海岸等旅游胜地,部分中国与澳大利亚当地商家形成利益链,诱导中国游客在高价商店消费,并千方百计阻拦游客货比三家。   

旅行社会专门带不知情、又英语不好的中国旅客到这些免税店购物,而免税店会用包装相似的假货或廉价产品冒充澳洲知名产品,以昂贵的价格卖给中国游客。

一家名为“悉尼国际免税店”的商店除了有少量保健品外,还有其他自称“澳大利亚产”的保健品和羊毛制品。记者发现,一些商品的标价远远高于市场价。店内工作人员为游客介绍“澳大利亚产”保健品的种种好处,辅之打折等促销手段,引游客“上钩”。  

看到新华社摄影师在马路对面拍摄的时候,“悉尼国际免税店”内的店员变得非常警觉。

由于这些商店的主要客源为旅行团游客,店内工作人员对进来的非旅行团顾客非常警惕,一直跟在顾客身后,防止其拍照或其他对其不利的行为。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与旅行团有合作关系的商店,其商品标价还会因人而异。导游会提前向店铺工作人员透露游客的消费能力,商店趁机推出不同的营销策略,甚至会临时更换部分产品的价签。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曾经在一家“黑心店”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商店内销售的商品中,绵羊油、深海鱼油等确实是澳大利亚生产的,其成本与澳洲同类名牌产品相比低很多,售价却是名牌产品的好几倍。  

不少诸如雪地靴之类的羊毛制品,真实产地是中国,却包装成“澳大利亚制造”,高价卖给中国游客。

店家销售人员摸准了中老年游客关心自己及亲人身体健康的心理,并发现他们购买力强、不懂英语的特点,因此会向他们极力推销保健产品。游客消费后,导游和领队一般能拿到10%至15%的回扣

旅行社和导游把游客视为商品,按人头“卖”给当地专门“吃团”的礼品店、免税店,从中攫取大量利润。  

旅行社为避免游客货比三家,往往把购物安排在抵达某城市的最后一天;有些旅行社甚至安排游客住在远离市中心的酒店。游客即使在自由活动期间也不便进入其他店铺比价,自然不会知道产品的真实价格。 

年轻的中国游客对高价店铺有一定心理防范,且较为理性。即使消费,他们也会选择价格低廉的小商品。至于价高的保健品,他们会选择当地药店和超市购买。  

而中老年游客则容易被销售人员忽悠,动辄购买上千元人民币的产品,同时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别以为只有小店才这样,其实就连机场免税店也是坑你没商量!

员工爆料:机场免税店,水很深!

曾有网友爆料称,自己是在免税店工作的一名华人员工,工作期间也看到了机场免税店为了“坑”华人旅游团而策划的各种“套路”。

机场会专门在游客结账的时候,给一个10%的voucher。这些华人旅客往往是跟着旅游团来的,短期内不可能返回澳洲,为了不让自己“吃亏”,当然只能再度折返到柜台,挑选其他商品。

免税店里故意会把一些商品的定价调高得比外面更贵,本地华人一看就知道“有猫腻”,但来游玩的华人顾客却不知,傻傻上了当;更重要的是,免税店经营者还故意不让店员把定价调高的秘密告诉顾客,店员们也无可奈何。

更过分的是,很多中国游客白白受骗,到最后却连基本的顾客要求都无法被满足。有一次,一位中国顾客东西买多了,想要多拿一个塑料袋,但柜台的当地local却找出各种理由抵赖,这名顾客只能求助于华人店员A先生。

A先生好心帮顾客翻译想要多拿一个塑料袋,得到的却是对方始终如一的拒绝;这名顾客因此心生不满,想要申请退款,于是A先生又帮他找到经理,但经理却一反平日里的温柔态度,严厉表示:不能退货!

之前一名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也曾在网上大胆爆料——他打的连锁免税店专坑中国人!

这名留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这种免税店所卖的商品与常见的机场免税店大为不同,几乎没有国际知名品牌,主要是,如袋鼠精、绵羊油、保健品之类。

这些东西的确也值得买,但这种店里却不见澳洲的代表性品牌,且价格较正规商场高了不止数十倍

价格乱象

实际上,在澳洲人心中,“Duty Free”(免税店)的公信力,早就失去了。之前本地媒体就已经多番爆料:在免税店里的东西,卖的比外头的零售价更贵!

澳洲本地消费者组织Choice,专门比对了免税店和零售店的价格,发现不仅香水这种普遍认为免税店价格不如零售价格的商品价格存在着“虚高”,饼干、小点心、葡萄酒等澳洲物美价廉的商品,也是“重灾区”!

比如:

阿玛尼(Georgio Armani)挚爱(Si)香水在机场免税店卖128元,但在Chemist Warehouse只卖119.99元;

给孩子买的乐高玩具,外面只卖13澳元,免税店却贵了几乎一倍;

更令人发指的是,澳洲“神酱”Vegemite居然免税店价格比超市价贵了整整十澳元不止,这是在欺负外国人不懂Vegemite的“行情”吗?

酒类也平均贵了10%:

比如Chales Melton的Father in Law Shiraz红酒,零售价22.79,免税店却卖的贵了整整2澳元!

然而对于定价,澳洲这些免税店是这么说的:虽然我们免税,但是我们有场地成本和员工成本,因此定价比外面稍贵。

就这种理由,以为我们会信吗?因此,越来越少的澳洲旅客,极少会涉足免税店。但不挣本地人的钱,澳洲的免税店们却发现:

中国人的钱,更好赚!

除了这些明显的“坑”,这些商店还会利用一些心理战术,来让中国游客掉进他们的陷阱。

商店里隐藏的陷阱 剁手从进门开始

 一般超市出入分门,右进左出。人群中大多数人惯用右手,这样的分布结构便于人们从货架上拿东西。入口处的装修色调偏冷而悦目,会减慢人的步幅,增加接触商品的机会。

此外,舒缓的音乐和明亮的装修可以延长顾客的逗留时间,这往往就意味着更高的销售额。

讲究的摆放位置

超市一般会在顾客平均身高的水平视距摆着高利润的商品,在儿童水平视距上摆上零食和甜品。

同样的手法还表现在,超市的生活常用商品往往在店内最深处。鸡蛋,牛奶之类的产品能吸引你逛完整间店。

 被悄悄隐去的标识

商家的心机还远不止于此。高手会在商品价签上删掉“元”“¥”等符号和字眼,一个单纯的数字价格会减少商品和钱的逻辑关联。

根据TIME杂志上的统计,使用“$"符号价签的Campbell"s罐头汤,每103个顾客才会有一个购买,而改用纯数字的价签,每14个客人就有一个购买。这是由于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天性,对被限制供应的物品,特别是对有限食物的储藏是会带来生理快感的。“限时抢购”会刺激你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再聪明的人也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激素。

如果小伙伴们在免税店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或者是买到了假货,千万不要自认倒霉!一定要联系澳洲本地监察机构ACCC(公平竞争与澳洲消费者委员会)

ACCC网址:https://www.accc.gov.au/

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护好自己的钱包和切实的利益,毕竟“天下乌鸦一般黑”。理性看待世界,切莫过于信赖所谓的海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