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 澳洲三文鱼、生蚝全爆雷! 这次连超市都慌了
这两天,澳洲的海鲜市场闹出大风波。
塔州三文鱼和南澳生蚝相继出现严重问题,即便是诱人的半价促销,也难以让消费者们放心购买。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机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塔州三文鱼:从 “干净” 到 “危机四伏”
曾几何时,塔州三文鱼一直以 “世界上最干净的三文鱼” 形象示人,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如今的塔州三文鱼产业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上个月,塔州三文鱼养殖业遭受重创,超过100万条三文鱼在养殖场内集体死亡,损失重量超过5500吨,这一数据相当于该州年度产量的8%。死鱼的处理方式更是令人咋舌,竟有活鱼被直接抛入装满死鱼的密封桶中。
根据养殖场的说法,导致这场 “百年灾难” 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一种名为 Piscirickettsia salmonis 的细菌爆发,这种细菌寄生于鲑科鱼类,是导致三文鱼败血病的罪魁祸首。
另一方面,夏季海水温度的异常升高,也成为了致命因素之一。不过,环保组织和行业观察员对此并不买账,他们纷纷质疑,如此大规模的鱼类死亡,与养殖场高密度饲养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脱不了干系。
在塔州的多个海滩,居民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三文鱼的尸体和散落的鱼油让海滩恶臭难挡,他们的抗议声此起彼伏,指责这不仅是对自身环境的忽视,更是对生态系统的无情破坏。塔州环保局也表示,这是该州历史上最严重的三文鱼死亡事件。而在这场危机中,消费者对塔州三文鱼的信任也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即便超市为塔州三文鱼推出半价促销,消费者们依然顾虑重重。社交媒体上满是质疑的声音:“半价也不敢买,万一是病死的呢?” 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安全性及卫生问题的担忧,可见一斑。
南澳生蚝:毒素蔓延,危机重重
南澳的生蚝产业同样不容乐观。近期,海水中一种由藻类引发的毒素正在迅速扩散,致使约克半岛附近多家生蚝养殖场紧急关闭,上千万只生蚝被 “隔离”,打上了 “禁止销售” 的红牌。
据南澳初级产业和地区部(PIRSA)通报,在 Stansbury附近的Oyster Bay海域,官方检测到了 “短毒素”(Brevetoxins),这是一种由卡伦藻(Karenia algae)释放的强神经性毒素。
若误食含毒生蚝、蛤蜊等贝类,可能引发 “神经性贝类中毒”(NSP),症状包括四肢麻木刺痛、剧烈呕吐、头晕乏力甚至心律紊乱、呼吸衰竭PIRSA警告,这类毒素极具隐蔽性和风险性,即使生蚝看起来新鲜、外观无异,也可能已经含毒。目前受影响的6家生蚝养殖场已全部自愿封锁,停止出货。
太平洋地产生蚝公司负责人Steve Bowley表示,他们可能将因此损失高达50万澳元的库存。“我们不能冒险,即便没有买家投诉,我们也不愿让顾客承担任何健康风险。” 他无奈地说道。
此外,今年澳洲海域的 “反常高温”,也为有毒藻类的爆发提供了温床。气候专家指出,近期南澳近海持续遭遇海洋热浪,温暖而平静的水体环境,使得毒素迟迟未被 “吹散”。南澳环境厅长 Susan Close 直言:“从气候变化【相关阅读:魔鬼在统治着我们的世界(24):环保主义(下)】到水质污染,海洋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消费者需谨慎,妈妈们更要注意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尤其是肩负着家庭饮食健康重任的妈妈们,在购买海鲜时一定要格外谨慎。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三文鱼和生蚝仍经过食品安全检测,但此次塔州三文鱼的污染危机和南澳生蚝的毒素事件,已经极大地损害了相关产品的品牌形象,消费者的信任也一落千丈。
在购买三文鱼时,要选择新鲜、肉质紧实的,注意观察鱼的外观与气味。
如果鱼的眼睛凹陷、鳞片脱落、有异味,那么很可能不新鲜。而生蚝,鉴于目前南澳部分海域生蚝被检测出毒素,在购买时要仔细确认产地,尽量避开受影响区域的产品。
总之,在海鲜市场风波不断的当下,消费者的谨慎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最好保护。希望相关产业能够尽快解决问题,恢复消费者的信心,让大家能够安心享受美味的海鲜。
*以上内容系网友AUS贝小主自行转载自澳洲红领君,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