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移民制度歧視殘疾人引爭議!每年逾15個家庭因此遭驅逐
來源:1688澳州新聞網
最近,澳洲移民制度歧視殘疾人的問題再次引發關注,有殘疾親屬的移民申請人往往不被允許來澳,更別提拿到永居了。
每隔幾個月,澳洲的移民制度就會出現有殘疾人因為被視為「社會負擔」而面臨驅逐的頭條新聞,而這些消息每每都讓社區大眾感到憤怒,促使民眾聯署請願書,要求移民部長干預。部長有時會幫忙,但有時這些家庭只能被迫離開,然而,導致這些局面的移民規定卻始終沒有改變——儘管十年前政府就暗示會做出修改。
澳洲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富裕國家之一,但卻幾乎拒絕了所有的殘疾移民,認為他們會給國家造成太大的潛在成本負擔。
當人們申請來澳時,幾乎所有簽證類別都要求他們接受體檢,人們必須證明授予他們簽證不會「給社區帶來巨大的成本或阻止澳洲公民獲得短缺的醫療保健或社區服務。」
自2012年以來,金利·旺楚克(Kinley Wangyel Wangchuk)與家人一直住在澳洲,他會用手語交流,而他的雙胞胎弟弟奎比恩(Queanbeyan)正在上11年級。但由於金利的殘疾,他的家人申請永居失敗,差點被驅逐。一周前,移民部長作出干預,金利和家人都獲得了永久居留權。金利的母親告訴《衛報》:「我們都非常高興,很高興能擺脫這種壓力。」
西亞·阿布迪(Siyat Abdi)在澳洲生活了10年,卻被告知必須在28天內離開澳洲。因為他是盲人,所以無法通過政府的移民健康標準,這意味著永久居留的申請人必須沒有任何「可能需要醫療保健或社區服務」的疾病或病症。
「如果你身體殘疾,達不到健康標準,那你就等同於患有肺結核等傳染病的乘客。這不是對個人的公平評估。」
2016年,在移民部長達頓(Peter Dutton)的干預下,阿布迪博士最終獲得了永居,但心理傷害已經造成。「你無法量化這給我和我的家人造成的痛苦。」
根據權益宣導團體的說法,每年有超過15個家庭因為有殘疾的孩子而面臨驅逐。
全澳少數族裔殘疾人聯盟(NEDA)首席執行官克蘭菲爾德(Dwayne Cranfield)表示,澳洲看不到殘障人士給社區帶來的好處和美,只把他們當成負擔。而這不僅僅是現任政府的問題,它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阿布迪博士表示,健康要求是對「殘疾人及其家人的懲罰」。
申請人被拒絕後,部長干預是他們最後一次獲得救濟的機會,但只有經過漫長的上訴程序才有可能獲得。
內政部表示:「移民法案中存在部長干預權力,允許部長對獨特和特殊情況的案件,以及符合公共利益的案件作出干預。」
原文鏈接: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