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澳洲人年薪百萬+,卻一分錢的稅都不交

2019年06月26日 9:19

來源:高端生活指南

馬上就要到7月1日了,澳洲一年一度的季又要開始了。

大家都知道,澳洲是個高稅負的國家。

即便你稅前收入10萬刀,稅後可能也就剩7萬多刀

而且掙得越多,交的稅也就越多。

一想到自己辛苦一年掙的錢有一大半都要交了稅,心裏就塞塞的。

而看到下面這個新聞之後,小微的心裏更塞了。

居然有人年薪百萬

卻一分錢的都不用交!

關鍵是,像這樣的人還有不少呢!

的報道,在2016-17年度,有67.6萬通過某種騷操作,

降低了至少一個稅級

少交了很多稅

我們來算一筆賬:2016-17年度,澳洲的應納稅收入分為以下5個稅級:年薪不超過$18,200:不用納稅;

年薪$18,200-$37,000:超過$18,200的部分,稅率19%;

年薪$37,001-$87,000:$3572+超過$37,000的部分,稅率32.5%;

年薪$87,001-$180,000:$19,822+超過$87,000的部分,稅率37%;

年薪$180,001及以上:$54,232+超過$180,000的部分,稅率45%;

假如你可納稅收入是$10萬,那麼交的稅應該是:($100,000-$87,000)×37%+$19,822

=$24632

但如果你能降一個稅級,比如可納稅收入降到$80,000,那麼交的稅應該是:($80,000-$37,000)×32.5%+$3572

=$17,545

立馬省了$7000左右

如果你能多降幾個稅級,那就能省好幾萬刀呢!

更有甚者,像報道中提到的這個名叫Tony的人,年薪百萬刀。

按照100萬刀、沒有稅額減免的情況計算,他應該納稅42.3萬刀

但是,人家最後降啊降…居然降到了不用納稅的稅級!

半毛錢的稅都不用交!

在2016-2017年度,有70個澳洲人都成功做到了「年入百萬+,一分錢的稅不交」。

小微很是好奇,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答:稅額扣抵(Deductions)

稅額扣抵就是對你的應納稅收入(稅前收入)做相應的抵免,減少納稅額。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首先,他們會把自己的總收入分為多個來源,比如工資、銀行利息、股票分紅等等。

然後,他們會在總收入中減去各種稅額扣抵,剩下的才是他們的應納稅收入。

具體是這樣減的:1、負扣稅(negative gearing)

Tony在一個風景優美的郊區有一座4居室的大house,同時他還貸款買了一套小聯排作為投資。

他每年維護這座聯排所花的錢+還銀行的,比每年掙的房租多$1.5萬。

也就是說,他每年「賠了」$1.5萬

那麼這$1.5萬就可以從他的可納稅收入減掉。

在2016-2017年度,有130萬澳洲人都申請了負扣稅,平均數額是$8771

而那70個像Tony一樣的百萬壕,他們的負扣稅平均數額是$40,712

2、個人供款(contribution)

養老金個人供款的稅率只有15%,比個人收入的稅率低得多!

所以,Tony每年會把$50,000放到自己的養老金賬戶中,這樣就可以少交很多稅。

雖然這些額外放到養老金賬戶里的錢要等退休之後才能取出來,但是Tony現在已經62歲了,很快就要退休了,等不了幾年就可以把錢取出來。

在澳洲60歲至64歲的老年人中,有5%的人平均每年的養老金供款為$26,000

而在這70個像Tony這樣年入百萬不納稅的人中,平均每年的養老金供款高達$557,500!

3、管理稅務的成本(tax management costs)

比如請會計師的費用、購買軟體幫助自己計算退稅的費用等等。

在2016-2017年度,Tony花了$50,000用來管理自己的稅務,這部分錢是可以從納稅收入中扣除的。

在2016-2017年度,40%的澳洲人都申請扣除了這筆開支,平均數額是$375

在那67.6萬降了至少一個稅級的人中,平均數額是$800多

而在那70位像Tony一樣的百萬壕中,他們管理稅務的成本平均高達$607,201

4、與工作相關的稅額抵免

比如,開著自己的車用於工作啊、因為工作原因需要在外面住產生的花銷啊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從應納稅收入中扣除的。

在2016-2017年度,64%的澳洲人都申請了這一項扣除,平均數額是$2487

那67.6萬下降了至少一個稅級的人,平均數額是$5796

就Tony來說,他與工作相關的稅額抵免是$17,000

5、禮物和捐款

你向任何一個經過註冊的機構捐的款,哪怕只是捐了$2,都可以從納稅收入中扣除。

在2016-2017年度,1/3的澳洲人都向慈善機構捐了款,平均數額是$770

那66.7萬下降了只好一個稅級的人,平均捐款數額是$3000。

Tony掙得多,捐的也多,他捐了$850,000。

而那70位像Tony一樣的百萬壕,他們的平均捐款額高達$7,472,326

這麼多錢都捐了出去,怪不得沒錢納稅了呢。

就這樣,扣掉這一項那一項,最後,雖然Tony年薪百萬+,卻一分錢的稅都不用交。

對於這樣的報道,有網友表示,看了之後想打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急需進行稅改。有錢人雇得起昂貴的會計師,幫助他們合法地減少自己的收入,最後一分錢的稅不交。這樣的漏洞最後都得由那麼雇不起會計師的澳洲人和老年人買單。」

「我的前夫就是一個百萬富翁,以前他會利用稅務體系的漏洞,讓我們每周的托兒費用只有$10!我覺得非常羞恥,30年過去了,我仍然覺得羞恥。而像他這樣的人還很多!」

「太可笑了!我媽過世的時候留給我了3.5萬刀的養老金。交了6000刀的稅,剩下的算作我的收入,又交了9000刀的稅。律師拿了3000刀,拿了2000刀。最後到我手的錢只有1/3。這是我唯一的親人留給我的錢。澳洲真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啊。」

「去年我獲得了一份新工作,工資比以前高了2萬刀,但是因為掙得多了,交的稅也多了,最後到手的錢和以前一樣。」

不過也有人對文章的內容產生了質疑:「這篇文章全是猜測,只是為了吸引大家評論。如果這個Tony真實存在的話,那麼稅務局早就盯上他和他的家人了。」

「大家仔細看文章了嗎?他的大部分稅額抵免都來自於他85萬刀的捐款。一個人捐了這麼多款,大家還對他有這麼大意見?」

「這篇文章的內容太具有誤導性了。這個虛擬的Tony年薪100萬刀,把85%的收入都捐給了慈善機構,最後納稅額為0,這種情況一點都不具有代表性。文章里也說了,99%的年薪百萬+的人,在稅額抵免之後,仍然是按照最高的稅級納稅的。所以文章里提到的情況並不普遍。」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

原文鏈接: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