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再度出手,對澳葡葡酒展新調查

2020年08月31日 18:12

來源:無憂

本篇內容為轉載/翻譯內容,僅代表原文作者或原媒體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啟動對澳洲的第二項調查,把目標對準釀酒商,指稱它們獲補貼,在競爭中不公平地取得優勢。

中國商務部今天(8月31日)宣布對原產於澳洲的進口相關葡萄酒發起反補貼立案調查。

它在最新發布的2020年第35號公告中說:「決定即日起對原產於的進口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進行反補貼調查。該產品英文名稱:Wines in containers holding 2 liters or less,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22042100。本次調查通常應在2021年8月31日前結束調查,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2年2月28日。」

此前中國商務部在8月18日發布的2020年第34號公告中宣布,對原產於澳洲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它說,商務部「於2020年7月6日收到中國酒業協會(以下稱申請人)代表國內葡萄酒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以下簡稱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商務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有關規定,對申請人的資格、申請調查產品的有關情況、中國同類產品的有關情況、申請調查產品對國內產業的影響、申請調查國家的有關情況等進行了審查。」

「根據申請人提供的證據和商務部的初步審查,申請人相關葡萄酒的合計產量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均占同期中國同類產品總產量的主要部分,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和第十三條有關國內產業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的規定。同時,申請書中包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反傾銷調查立案所要求的內容及有關證據。」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商務部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本次調查確定的傾銷調查期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

中國是的最大出口市場,上個財政年度共進口30億元的澳洲葡萄酒,佔澳洲葡萄酒出口的37%以上。

據澳洲方面提供的貿易數據,澳洲的瓶裝葡萄酒,是中國市場上賣價第二貴的瓶裝葡萄酒。

澳洲貿易部長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和葡萄酒產業領袖今天拒絕中方的指控。

伯明翰參議員說:「我們強烈拒絕那種認為像《梅里河-盆地經濟發展計劃》(Murray-Darling Basi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gram)之類的研究與開發計劃,等同於政府對我們的葡萄酒出口進行補貼的指控。」

他表示,3900萬元的《梅里河-達令河盆地經濟發展計劃》,旨在援助受旱災影響的社區和恢復河流生態系統。

澳洲葡萄業與葡萄酒業協會(Australian Grape and Wine)今天在一份聲明中說:「本協會將與商家和政府合作,準備好回應最新的調查。」

就在上一周,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決定阻止中國蒙牛集團以6億元收購澳洲雄獅牛奶和飲料集團( Lion Dairy and Drinks)后僅幾天,中國就宣布暫停最悠久的牛肉加工企John Dee對華出口牛肉,原因是其銷往中國的牛腰脊肉中檢出中澳兩國禁用藥物氯黴素,這是自五月以來,中方暫時禁止進口的第五家加工廠的肉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