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不行,收錢最厲害!澳洲「肥貓基金」排名,桃色AMP上黑榜

2020年09月27日 14:29

來源:財經見聞

本篇內容為轉載/翻譯內容,僅代表原文作者或原媒體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規模已經暴增至約3萬億的規模。但是,在很多基金公司的眼裡,這就只是一塊肥肉。

近日, 基於五年收益率表現情況,投資諮詢機構StockSpot于近日發布了最新的「肥貓基金(Fat Cat Funds)年度報告」,AMP榜上有名,不過是黑榜。

對於AMP而言,今年可謂禍不單行,不僅深陷「桃色醜聞」和財務困境的雙重打擊,養老基金業績也是慘不忍賭,排名墊底。

因為有AMP墊底,澳新銀行旗下的「OnePath business」基金才得以避免多年固守倒數第一的悲劇。

對於糟糕的業績,基金會員自然有話說,有人甚至寧願取出來全部花掉……

1

澳洲肥貓之王

顧名思義,「肥貓」就是指那些「拿錢不辦事,中飽私囊」的基金。總結起來,就是業績最差,收費卻又最貴,損害養老基金會員利益的養老基金。

StockSpot本身並不運營養老基金。在調研中,StockSpot發現金融巨頭AMP旗下管理的基金可以說是「澳洲肥貓之王」。

數據顯示,AMP有12隻基金入選「澳洲表現最糟糕的養老基金」,收益率在養老基金排名中墊底。

無論是主動增長型基金、增長型基金、平衡型基金,還是中等型基金,AMP都排名最後。

尤其是平衡型基金一類,AMP Capital旗下的動態市場基金(Dynamic Markets Fund)在所有分析的基金中回報率最低,為負2.2%。

換句話說,不但沒掙錢,反而本金被侵蝕了不少,再加上各種管理費,這些基金的會員損失可大了。

另外,Perpetual、澳大利亞國民銀行旗下的MLC、以及壽險集團Zurich也加入了「肥貓俱樂部」。

下圖為主動增長型基金排名(左邊為五年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基金名稱,右邊則為排名后十的基金名稱)

所謂的主動增長型基金:增長型資產(如股票、房產)≥80%,短期波動大,主要針對追求長期投資回報人群。

下圖為增長型基金排名(左邊為五年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基金名稱,右邊則為排名后十的基金名稱)

所謂的增長型基金:增長型資產(如股票、房產)60%-80%,主要針對追求長期投資回報人群。

下圖為平衡型基金排名(左邊為五年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基金名稱,右邊則為排名后十的基金名稱)

所謂的平衡型基金:增長型資產(如股票、房產)40-60%,主要針對追求中期至長期投資回報人群。

下圖為中等型基金排名(左邊為五年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基金名稱,右邊則為排名后十的基金名稱)

所謂的中等型基金:增長型資產(如股票、房產)20-40%,主要針對追求中期或短期投資回報人群。

2

賺錢不行,收錢厲害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業績表現不佳,但是這些基金的收費卻一點也不便宜。

例如,很多業績表現較好的養老基金一般只收取1%或更低的費用,而這些「肥貓基金」會員平均收費比例為2.07%。

鑒於肥貓基金管理著數100億澳元的養老資金,這使得澳大利亞人每年的向他們繳納的費用高達數億澳元。換言之,餓瘦了會員,爆肥了基金。

StockSpot創始人Chris Brycki說道:「聽起來,高個1%似乎並不多。但是,對於深陷這些肥貓基金的澳洲居民而言,和他們選擇收費低基金的朋友們一對比,差異馬上就看出來了,等到退休,他們會比自己同樣收入的朋友少拿超過20萬澳幣。」

據估計,整體而言,每年養老基金收取的管理費用介於330億至340億澳元區間。

鑒於澳大利亞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到「有錢任性,隨便花錢」的階層,因此儘可能避免自己的養老錢被侵蝕,這一點是所有人都應該做的功課。

Brycki 說道:「關於退休基金的黃金法則之一,你付的越少,得到的就越多。因此選擇養老基金如果費率低於1%的話,您的養老金就不會因為高額收費而受到侵蝕。」

例如,表現較好而收費不到1%的基金包括是州公共部門基金Qsuper,行業超級基金UniSuper和AustralianSuper。

一位業內人士邁克表示,自從開放提前支取養老金以來,目前提取的養老金數額也不過300億澳元左右。因此,對於如此龐大的管理費用,可以腦補一下,多少錢是「冤枉錢」。

為了更為形象地說明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邁克打了個最簡單的比方。

他說:「就以最簡單的MySuper基金(即默認基金)選項為例,因為不需要怎麼管理,管理費通常不會超過0.5%,但是此類基金的收益率都超過1%,遠遠好於很多吹得天花亂墜,就實際上是肥貓一隻的基金。」

「儘管關於這一行業改革和監管的呼聲一直很高,但是卻幾乎鮮有進展,底層工人只能逆來順受,聽之任之。」

3

養老錢,遭惦記

毫無疑問,無論是在澳洲,還是在中國,亦或者是在世界其他地區,每個人都需要養老金(確切點講:養老錢)。

不過,真正有心去關注這筆錢是否增值、如何增值的人卻很少。

儘管養老金真正的主人並不惦記,包括銀行、房產中介、甚至就連私立學校也在打養老金的主意。

根據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規定,在新冠疫情中下崗和陷入困境的員工可以向澳大利亞稅務局()申請提前領取養老金,最高不超過2萬澳元。

該計劃於4月20日生效,本財政年度可提取1萬澳元,從7月1日起,符合規定的人可再提取最高1萬澳元。

迄今為止,大約有270萬人總共提取了333億澳元的養老金。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表示,養老金提前支取人士淪為嚴重有組織犯罪的目標。

據悉,房地產中介機構鼓勵租戶使用養老金來支付租金,信貸提供者建議借款人使用養老金來償還貸款,以及向其收取使用養老金的費用。

疫情以來,約有九分之一的貸款買房人申請了房貸還款遞延,總債務高達2400億澳元。

這個月月底,首批申請延期還貸的一部分業主將面臨到期還款的問題。但是,由於持續封鎖、失業激增,不少家庭根本就沒有恢復收入來源。

根據經濟學家的建模,約有65萬借款人在本月底延期還款結束后無法還款。

於是,一些銀行為了避免呆壞賬風險,建議客戶動用養老金還款,一度引起了監管機構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APRA)的注意。

後者警告稱:「在動用養老金的問題上,貸款人應該保持適當克制,不得提供任何超出授權的金融建議。」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稅務局(ATO)也在加強審查力度,打擊不合格會員濫用政策,提取養老金的情況。

一名網友打趣道:「看來,除了自己,所有人都在關注這筆錢。」

結語

之前有讀者留言稱,養老基金是養活了一批基金公司,管理費加提成,穩賺不賠,賠的都是拿工資的。

有的網友甚至開始質疑,富人有把錢放養老基金里的嗎?

由此可見,本應是相互信任、共贏的關係,卻硬生生的變成了一種「相互猜疑、彼此攻擊」的局面。

在養老金會員信心持續下滑的過程中,作為基金管理機構,反省是應該的。

對於養老金自身而言,做好功課,倒逼市場進步,也是恰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