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華人都不知道!在這一點上,花了42億的澳洲還不如其他發達國家?

2020年10月29日 10:38

來源:財經見聞

前言

「根據我本人的經驗,在——至少是在我們所在的郊區,為孩子選個託兒所,還不如請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的保姆。」

四年前,當家中最小的孩子年滿3歲時,澳洲母親翠西(化名)終於下定決心,帶著他以及另外分別為5歲與7歲的兩個孩子一起遠赴印尼定居,並讓孩子們接受當地的英國體制學校教育。

與在澳洲「不盡人意」的託兒所經歷相比,翠西對於在印尼每月花費約1000請來的這個家庭式保姆的「績效」尤為滿意:「我最小的孩子下午1點就放學了,老二也是2點放學,所以他們和保姆一起待的時間非常長。孩子們很快就能流利地說印尼語,每個下午都做科學實驗和手工,讀很多書,也和其他孩子經常去派對或活動,還學會了做飯。」

她自豪地補充,孩子們的「表現」也自然比那些放學后就整天看電視或電腦遊戲的澳洲同齡人更為出色,「四年過去了,我的孩子們現在已經會說4種語言,其中兩個孩子曾經和保姆一起練習3種非英語的語言。」

「如果你認為,『為了能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而專門請一個人』這件事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幫助,那麼你就是根本不懂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對這個問題有些敏感的翠西無奈地說,「但這樣的模式在澳大利亞難以實現,畢竟一個月1000澳元,幾乎相當於奴隸勞工了。更何況,這些保姆在自己的國家往往還有一大家子需要補貼,這也就意味著,她們把錢寄回去之後就在澳洲什麼也幹不了了。」

實際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澳洲父母像翠西一樣開始考慮選擇Plan B,漂洋過海到印尼、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為孩子挑一個「價廉物美、一舉多得」的家庭式保姆。

——而這種「出國托兒」的趨勢,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無情的事實:在澳大利亞越來越難以負擔的幼兒託管費用。

在澳洲為孩子選一個「價廉物美」的託兒所有多難?

澳大利亞的託兒所現在究竟有多貴?

根據維多利亞大學Mitchell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 以澳大利亞的一對全職工作的父母帶一孩、合計年收入平均為17萬澳元的家庭為例,其每年為孩子的幼兒託管服務支付的費用約為6000澳元。

這個數字其實已經高於在澳洲送孩子上私立學校的平均費用——相比之下,送孩子上私立小學一年的平均花費為5782澳元,而公立小學的平均花費則僅為336澳幣。

撰寫該報告的作者傑克遜(Jen Jackson)指出,「澳洲家庭在幼兒託管服務上的花費,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

據統計,澳大利亞的兒童託管費用是在經合組織統計的所有國家中水平最高的,約佔家庭收入的

27%

。而實際上,在現實中想在澳洲選擇一個離家近、質量優、還得有名額的託兒所,更可能動輒花費一年數萬澳元。

位於的蓋爾(Lina Gyle)表示,她與丈夫為孩子支付的每年高達2.4萬澳元的託兒所費用,比房貸給他們的壓力遠遠更大。

「我肯定不會再生一個孩子了,因為我們不可能再負擔另一個孩子的託管費」,除了母親之外、還有另一層銀行高管的身份的蓋爾感慨道,「有的女人五、六年都無法回去工作,那是因為她們生了兩個孩子。你根本無法負擔。」

與她經歷相似的琳登(Maya Linden),也有著類似的感觸。琳登表示,把女兒一周四天放在託兒所換來的一年1.5萬澳元賬單,徹底改變了她曾經想生更多孩子的想法。

Maya Linden / 來源:Lorretta Florence

「這絕對是我們決定只生一個孩子的一個因素,」 她說,「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希望讓她怎樣長大,我們也知道這樣的費用是多少。我們並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將理想養育方式提供給一個以上的孩子。」

難道在澳洲就找不到「價廉物美」的託兒所了?

打個比方,如果是一對住在墨爾本Preston的父母,需要為他們兩歲的孩子尋找一家一周提供五天服務的託兒所,那麼他們通過旗下網站Child Care Finder查詢就可以發現:該區域附近一共有33家長時日托中心。

看起來確實不少,但實際上在這33家託兒所之中,僅有12家還有富餘名額,僅有9家達到了澳洲政府國家質量標準;

而如果再在其中篩選出那些服務收費水平低於政府的每小時收費上限11.77澳元的託兒所,那麼最後符合條件的只剩下了:3家

再換一個地方,昆州的Ascot。雖然在當地有24個長時日托中心的搜索結果,但僅有7家仍有名額,6家符合質量標準,既符合質量標準、價格也低於政府價格上限、還有名額的託兒所仍然僅僅只有3家。

與不被允許滾存利潤的澳洲中小學與大學相比,澳洲託兒所的運營商主要可分為私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類。這也意味著,對於家長而言,包括名額需求在內的一些市場驅動因素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費用的高低。

實際上,在一封2014年發布由參議院對澳洲兒童託管服務部門未來展望調查報告發現,在那些名額空缺較少、等候名單較長的社區,兒童託管服務的費用往往更高。

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自己家所在小區的託兒所都太貴了,那麼你也不太可能會在隔壁區發現一家比這兒更便宜的。

2

「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沒有選擇的選擇

「當家長花錢送小孩上私立小學的時候,這是他們做出的其中一種選擇。但相反的是,家長送小孩上託兒所可能是他們生活中的唯一的選擇。」

正像在澳洲早教勞動力市場有著資深研究經驗的傑克遜博士所說,或許對於如今絕大多數的澳洲家庭來說,在既沒有像在中國一樣能主動招攬照看孩子的祖父母,也無法負擔其中一方辭去全職工作在家帶孩的情況下:託兒所就成了一道育兒的必選題。

據統計,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託兒所里的兒童數量增長了足足五倍;過去十年以來,澳洲政府在幼兒教育及護理部門投入的資金增長比例高達140%。

這些數字的背後,反映的是澳洲家庭架構與對幼兒託管需求的變化:在上世紀80年代,絕大多數澳洲雙親家庭都只有其中一個人擁有全職工作;但在如今,哪怕家中有年幼的孩子(0-4歲),夫妻雙方選擇仍然還在工作的家庭比例也已經高於五分之一(21%)。

而與生活在繁華地區、收入尚可的家庭相比,那些來自於偏僻的澳洲郊區與農村地區收入低薄家庭的孩子在託管服務上擁有的選擇,就更少得可憐了。

雖然這些孩子在託管服務上確實獲得了更高份額的政府補貼,但正如澳洲教育部長Dan Tehan在2018年親口承認的一樣——政府此前增加發放的幼兒託管補貼與育兒福利,其實早就被或許上漲得更凶的幼兒託管費用「吞沒」了。

而在這些「杯水車薪」的福利面前,澳洲低收入家庭面臨的選擇往往仍然有限,所選擇的託兒所的質量也可能低於那些收入更高的家庭:根據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統計數據表明,在社會經濟背景更高的地區相比,在相對條件更差的地區內,託兒所達到質量標準的可能性比前者低10%。

——這也意味著,這些「窮孩子」可能還沒有在上小學前,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3

在這一點上,花了42億澳元的澳大利亞還不如其他發達國家?

其實在這一點上,澳洲政府的確並不是沒有花過錢:事實上,自2008年簽訂全國幼兒教育合作協議以來,澳洲政府迄今在學前教育上投入的資金總額合計為42億澳元;

其中,2019年至2020年的財政預算承諾提供4.5億澳元資金,並確保在澳洲1.1萬所學前教育機構內的35萬個澳洲兒童,都能在上學前的一年內獲得時長600個小時(即每周15小時)的優質學前教育服務。

這個方案從邏輯上看確實沒什麼問題:政府買單,兒童得到保質保量的學前教育——當然,父母也可以自掏腰包購買那些更貴更高級的服務。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協議目前只延長到2020年底,而澳洲政府對於採取長期資金支持這一領域也仍然保持著保守的態度。

政策穩定性的缺乏,往往意味著轉嫁到機構與家庭層面的低效。

比如目前在澳洲的許多幼兒教育工作人員都是短期合同工,而對於普通澳洲父母來說,想要提前為孩子規劃好學前教育的投入也仍然難度重重。

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些澳洲父母已經開始羡慕身處其他發達國家的家庭:比如在瑞典,政府為3-5歲的兒童提供500小時的免費教育與護理服務,年齡更低的兒童則收取非常低的費用;與此同時,瑞典也是已生育女性工作比例最高的五個國家之一。

而在教育系統與澳大利亞更接近的加拿大,安大略曾宣布了一項計劃:截至2020年,為每一個學齡前兒童提供免費託管服務——從孩子2歲半一直到開始上幼兒園,每一個需要幼托的家庭都可以獲得這項無償服務。

END

中國有句俗話,叫作「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時期的教育與成長,可以說是一個人的一生中至關重要的時刻。

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在澳大利亞的每個孩子都能公平地獲得一流水準的幼兒託管服務。

但在離理想還有一段距離的現實中呢?

對於那些絕對不願意看著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來說,是打算在前就攢足本錢?還是靠有限的預算轉頭奔赴發展中國家尋覓「外援」?

…或許,在忙碌的追逐之外,我們還需要好好思考的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孩子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

畢竟這個世界上充斥著太多的「噪音」:好像每個人都需要更大的房子,開更貴的車,孩子要上更好的託兒所,更好的私校,退休后要去設備更齊全的養老院…於是,這些商品與服務的水準和價格在近年來紛紛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令越來越多的普通澳大利亞人無法承擔。

「打個比方,一輛賓士汽車的價格比Toyota貴很多倍,但它除了跑得更快、更安靜,或許在發生車禍時能稍微更好地保護你之外,真的比Toyota更值嗎?」

一個看起來似乎已經「看破噪音」的讀者言簡意深地說,「我覺得,最實惠的基本上永遠是倒數第二便宜的東西。我想,這也包括幼兒託管。」